一种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577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包括接料箱和加工台,接料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个支撑柱,三个支撑柱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在接料箱的底部,且三个支撑柱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垫片,第二转杆靠近处理箱的右侧内壁的外表面套接有密封圈,且接料箱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下磨盘,下磨盘的内部固定嵌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转动连接有支撑圆柱,支撑圆柱的直径为五厘米,且支撑圆柱与第一轴承座之间相互适配,支撑圆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磨盘,上磨盘的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料孔,且上磨盘底部的外圆面和顶部的外圆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刷条和环形挡板,刷条的数量为两个。该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蒸气对大豆进行加热去杂,搅拌辐射和磨盘碾碎,提高出油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豆加工
,具体为一种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
技术介绍
大豆含量丰富,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高2倍,是鸡蛋含量的2.5倍,蛋白质的含量不仅高,而且质量好,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质近似,其中氨基酸比较接近人体需要的比值,所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如果把大豆和肉类食品、蛋类食品搭配着来吃,其营养可以和蛋、奶的营养相比,甚至还超过蛋和奶的营养,而且大豆脂肪可以阻止胆固醇的吸收,随着大豆营养价值的不断发掘,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的饮食中选择大豆或与大豆相关的产品,最普遍的就是人们对大豆油的使用。大豆油是从大豆中压榨提取出来的一种油,通常我们称之为“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质量越好的大豆油应该颜色越浅,为淡黄色,清澈透明.且无沉淀物,无豆腥昧,温度低于零摄氏度以下的优质大豆油会有油脂结晶析出,传统的豆油生产是将大豆经过高温炒制后直接通过榨油机进行压榨,普遍存在出油率低,口感差,能耗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该种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对大豆进行蒸气加热清洗,再经过微波辐射和搅拌破碎,最后通过电力实现上磨盘的转动,配合下磨盘对大豆原始的碾碎出油,出油率高,口感好,而且整个加工效率高,能耗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解决了大豆出油率低,加工效率低,整体能耗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包括接料箱和加工台,所述接料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个支撑柱,且接料箱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下磨盘,所述下磨盘的内部固定嵌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内转动连接有支撑圆柱,所述支撑圆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磨盘,所述上磨盘的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料孔,且上磨盘底部的外圆面和顶部的外圆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刷条和环形挡板,所述加工台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内圈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底部与上磨盘上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且第一转杆的顶部贯穿第二轴承座以及加工台后固定套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加工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立柱,右侧所述立柱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储油箱和蒸气箱,所述储油箱的内部和左侧的下方分别设有过滤框和出油管,所述过滤框的内部设有筛网,且出油管上设有调节阀,所述蒸气箱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加热块,且蒸气箱的右侧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排气管、进水斗和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与加热块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蒸气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表面设有通孔,且隔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座,且第三轴承座的内圈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绞龙,所述蒸气箱的顶部通过两个相对称的机架固定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蒸气箱的顶部并与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蒸气箱的左侧面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进料斗和第一下料管,所述第一下料管上设有第一下料阀,所述加工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底座,且两个底座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顶部设有控制柜和下料斗,所述处理箱的左侧内壁固定安装有辐射管,且控制柜与辐射管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处理箱的上下内壁之间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第四轴承座,且第四轴承座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搅拌杆,且搅拌杆远离第二转杆的两端均固定插接有破碎刀,所述处理箱的正面和右侧面分别设有可闭合式箱门和开口,且第二转杆的右端贯穿开口并固定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且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加工台顶部的右端通过两个机架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的底部连通有第二下料管,且第二下料管上设有第二下料阀,且第二下料管远离处理箱的一端贯穿加工台并延伸至环形挡板的内部,所述接料箱的右端连通有排料管,且排料管远离接料箱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储油箱的内部;所述上磨盘的下表面设有主磨齿和副磨齿,所述下磨盘的上表面为光滑面。优选的,三个所述支撑柱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在接料箱的底部,且三个支撑柱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垫片,所述第二转杆靠近处理箱的右侧内壁的外表面套接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支撑圆柱的直径为五厘米,且支撑圆柱与第一轴承座之间相互适配。优选的,所述刷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刷条对称分布在上磨盘底部的外缘面上,且两个刷条的侧面和底面分别与接料箱的内侧壁和内底壁相接触。优选的,所述过滤框的正面设有拉手,且过滤框的尺寸与储油箱的尺寸相适配,所述蒸气箱正面的上方设有观察窗。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料管的底部位于下料斗的正上方。优选的,所述辐射管的数量为十二个,且十二个辐射管呈三排四列均匀分布在处理箱的左侧内壁上。优选的,所述搅拌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搅拌杆呈水平等距离分布在第二转杆的外表面,四个搅拌杆的上下两端与处理箱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均留有间隙。优选的,所述上磨盘的上表面为凹型,所述主磨齿位于上磨盘下表面的中部,所述副磨齿位于主磨齿的外侧,且副磨齿的分布范围为上磨盘和下磨盘配合面的边缘向内宽度为两厘米的环状带。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均为倾斜设置,且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与水平面的夹角度数分别为九和六十五。(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第一电机、第三轴承座、转轴以及螺旋绞龙的配合,在蒸气加热的时候完成大豆的搅拌,使得蒸气对大豆进行充分全面的加热,在后期加热结束的时候可以将大豆从蒸气箱内提升到蒸气箱的顶部并通过第一下料管到达处理箱内部,实现功能的多样化。(2)该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加热块对蒸气箱底部的水进行加热并产生高温的蒸气,蒸气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炒制的温度更高,所以对大豆的加热效果更好,增加大豆膨胀效果,另外蒸气冷凝在大豆的表面配合螺旋绞龙的配合将大豆表面的灰尘杂质清洗干净,避免后期灰尘杂质的吸油影响大豆整体的出油率,同时蒸气加热避免了传统炒制中大豆出现焦糊的情况,大豆的利用率更高。(3)该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第一电机带动转轴的转动,配合螺旋绞龙对大豆进行搅拌,避免了传统大豆人工高温炒制中的劳动强度,而且大豆的受热更加的均匀,同时传统的大豆人工炒制过程属于一个全开放的环境,热量的利用率低,而蒸气箱的内的蒸气依次从底部向上不断运动,最后从排气管排出,处于一个半封闭的状态,蒸气携带的热量得到充分的利用,更加的节能。(4)该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控制柜配合处理箱左侧内壁上均匀分布的十二个辐射管,能够将产生的辐射微波完全覆盖在整个处理箱的内部,同时搅拌杆跟随第二转杆的转动实现对大豆的充分搅拌,这样所有的大豆都能够充分的吸收辐射微波,有益于后期的压榨出油,提高大豆的出油率。(5)该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包括接料箱(1)和加工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个支撑柱(3),且接料箱(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下磨盘(4),所述下磨盘(4)的内部固定嵌设有第一轴承座(5),所述第一轴承座(5)内转动连接有支撑圆柱(6),所述支撑圆柱(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磨盘(7),所述上磨盘(7)的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料孔(8),且上磨盘(7)底部的外圆面和顶部的外圆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刷条(9)和环形挡板(10),所述加工台(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11),所述第二轴承座(11)的内圈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2),所述第一转杆(12)的底部与上磨盘(7)上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且第一转杆(12)的顶部贯穿第二轴承座(11)以及加工台(2)后固定套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3),所述加工台(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立柱(14),右侧所述立柱(14)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储油箱(15)和蒸气箱(16),所述储油箱(15)的内部和左侧的下方分别设有过滤框(17)和出油管(18),所述过滤框(17)的内部设有筛网(19),且出油管(18)上设有调节阀(20),所述蒸气箱(16)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加热块(21),且蒸气箱(16)的右侧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排气管(22)、进水斗(23)和控制面板(24),且控制面板(24)与加热块(21)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蒸气箱(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25),所述隔板(25)的表面设有通孔(26),且隔板(25)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座(27),且第三轴承座(27)的内圈活动连接有转轴(28),所述转轴(28)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绞龙(29),所述蒸气箱(16)的顶部通过两个相对称的机架固定有第一电机(30),且第一电机(30)的输出端贯穿蒸气箱(16)的顶部并与转轴(2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蒸气箱(16)的左侧面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进料斗(31)和第一下料管(32),所述第一下料管(32)上设有第一下料阀(33),所述加工台(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底座(34),且两个底座(34)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处理箱(35),所述处理箱(35)的顶部设有控制柜(36)和下料斗(37),所述处理箱(35)的左侧内壁固定安装有辐射管(38),且控制柜(36)与辐射管(38)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处理箱(35)的上下内壁之间焊接有安装板(39),所述安装板(39)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第四轴承座(40),且第四轴承座(40)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41),所述第二转杆(41)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搅拌杆(42),且搅拌杆(42)远离第二转杆(41)的两端均固定插接有破碎刀(43),所述处理箱(35)的正面和右侧面分别设有可闭合式箱门(44)和开口(45),且第二转杆(41)的右端贯穿开口(45)并固定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46),且第二锥形齿轮(46)与第一锥形齿轮(13)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加工台(2)顶部的右端通过两个机架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47),所述第二电机(47)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48),所述减速电机(48)的输出端与第二转杆(41)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35)的底部连通有第二下料管(49),且第二下料管(49)上设有第二下料阀(50),且第二下料管(49)远离处理箱(35)的一端贯穿加工台(2)并延伸至环形挡板(10)的内部,所述接料箱(1)的右端连通有排料管(51),且排料管(51)远离接料箱(1)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储油箱(15)的内部;/n所述上磨盘(7)的下表面设有主磨齿(52)和副磨齿(53),所述下磨盘(4)的上表面为光滑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出油率的新型大豆榨油装置,包括接料箱(1)和加工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个支撑柱(3),且接料箱(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下磨盘(4),所述下磨盘(4)的内部固定嵌设有第一轴承座(5),所述第一轴承座(5)内转动连接有支撑圆柱(6),所述支撑圆柱(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磨盘(7),所述上磨盘(7)的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料孔(8),且上磨盘(7)底部的外圆面和顶部的外圆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刷条(9)和环形挡板(10),所述加工台(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11),所述第二轴承座(11)的内圈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2),所述第一转杆(12)的底部与上磨盘(7)上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且第一转杆(12)的顶部贯穿第二轴承座(11)以及加工台(2)后固定套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3),所述加工台(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立柱(14),右侧所述立柱(14)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储油箱(15)和蒸气箱(16),所述储油箱(15)的内部和左侧的下方分别设有过滤框(17)和出油管(18),所述过滤框(17)的内部设有筛网(19),且出油管(18)上设有调节阀(20),所述蒸气箱(16)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加热块(21),且蒸气箱(16)的右侧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排气管(22)、进水斗(23)和控制面板(24),且控制面板(24)与加热块(21)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蒸气箱(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25),所述隔板(25)的表面设有通孔(26),且隔板(25)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座(27),且第三轴承座(27)的内圈活动连接有转轴(28),所述转轴(28)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绞龙(29),所述蒸气箱(16)的顶部通过两个相对称的机架固定有第一电机(30),且第一电机(30)的输出端贯穿蒸气箱(16)的顶部并与转轴(2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蒸气箱(16)的左侧面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进料斗(31)和第一下料管(32),所述第一下料管(32)上设有第一下料阀(33),所述加工台(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底座(34),且两个底座(34)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处理箱(35),所述处理箱(35)的顶部设有控制柜(36)和下料斗(37),所述处理箱(35)的左侧内壁固定安装有辐射管(38),且控制柜(36)与辐射管(38)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处理箱(35)的上下内壁之间焊接有安装板(39),所述安装板(39)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第四轴承座(40),且第四轴承座(40)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41),所述第二转杆(41)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搅拌杆(42),且搅拌杆(42)远离第二转杆(41)的两端均固定插接有破碎刀(43),所述处理箱(35)的正面和右侧面分别设有可闭合式箱门(44)和开口(45),且第二转杆(41)的右端贯穿开口(45)并固定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46),且第二锥形齿轮(46)与第一锥形齿轮(13)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加工台(2)顶部的右端通过两个机架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47),所述第二电机(47)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意林英花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台商投资区国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