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磕碰收料装置及针对螺纹紧固件的防磕碰收料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45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磕碰收料装置及针对螺纹紧固件的防磕碰收料方法,所述防磕碰收料装置包括脚轮、小车车体、弧形侧板、侧板缓冲胶皮、V型挡板缓冲胶皮、方钢、V型挡板和底板缓冲胶皮;弧形侧板设置于小车车体内,并在小车车体内形成收料空间,侧板缓冲胶皮设置于弧形侧板上,方钢固定于小车车体顶部开口,V型挡板设置于方钢上,V型挡板缓冲胶皮设置于V型挡板上,底板缓冲胶皮在收料空间内设置于小车车体内底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防磕碰装置与转运小车结合为一体,不但能有效保护了螺纹紧固件的螺牙,同时防磕碰收料装置通过拆卸部分组件后还能作为转运工具,满足不同了工序间的转运需求,从而在解决收料磕碰质量问题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磕碰收料装置及针对螺纹紧固件的防磕碰收料方法
本专利技术针对粉末渗锌产品处理工艺提出一种防磕碰技术,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防磕碰收料装置及针对螺纹紧固件的防磕碰收料方法。
技术介绍
粉末渗锌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绿色环保无污染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用于螺纹紧固件以及铁路扣件产品的防腐处理,经粉末渗锌技术处理后的螺纹紧固件和铁路扣件产品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粉末渗锌技术在进行规模化生产时,通常分为前处理、渗锌和后处理三个主要工序,待处理工件在各工序间转运时均存在装料及收料过程。作为粉末渗锌技术待处理工件的螺纹紧固件,尤其是带有细牙螺纹的螺纹紧固件在进行收料转运时,存在跌落磕碰进而损坏螺牙的风险,造成产品不合格率提升。现有技术中的应对措施主要是依靠人工捡拾螺纹紧固件,不但劳动强度高、效率低,而且工作量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螺纹紧固件作为粉末渗锌处理对象时在收料过程中的磕碰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灵活可拆卸式的防磕碰收料装置以及针对螺纹紧固件的防磕碰收料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防磕碰装置与转运小车结合为一体的方式,不但能有效保护了螺纹紧固件的螺牙,同时防磕碰收料装置通过拆卸部分组件后还能作为转运工具,满足不同了工序间的转运需求,从而在解决收料磕碰质量问题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磕碰收料装置,包括:脚轮1、小车车体2、弧形侧板3、侧板缓冲胶皮4、V型挡板缓冲胶皮5、方钢7、V型挡板9和底板缓冲胶皮10;所述脚轮1设置于所述小车车体2外底面,所述弧形侧板3设置于所述小车车体2内,并在所述小车车体内形成收料空间,所述侧板缓冲胶皮4设置于所述弧形侧板3上,所述方钢7固定于所述小车车体2的顶部开口,所述V型挡板9设置于所述方钢7上,所述V型挡板缓冲胶皮5设置于所述V型挡板9上,所述底板缓冲胶皮10在收料空间内设置于小车车体内底面上。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磕碰收料装置,其中所述弧形侧板3包括有相同的两块,两块弧形侧板3在小车车体内对称设置,每块弧形侧板的上部形成为弧形收纳结构,每块弧形侧板的下部形成为竖直平板结构,所述收料空间包括弧形收纳空间和方形下落空间,所述弧形收纳空间由两块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和小车车体内侧壁形成,所述方形下落空间由两块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和小车车体内侧壁形成。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磕碰收料装置,其中每块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与竖直平板结构为圆弧过渡的一体连接结构,其中第一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的上端与小车车体2的左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的下端与小车车体2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平行于小车车体的左侧壁;第二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的上端与小车车体2的右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的下端与小车车体2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平行于小车车体的右侧壁,所述小车车体具有方形车体结构,其左侧壁和右侧壁平行、前侧壁和后侧壁平行;所述弧形收纳空间由第一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小车车体的前侧壁、第二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和小车车体的后侧壁围成,所述方形下落空间由第一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小车车体的前侧壁、第二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和小车车体的后侧壁围成。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磕碰收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的内表面上均粘贴有所述侧板缓冲胶皮4;在所述第一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的下端和第二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的下端之间的小车车体的内底面上粘贴有所述底板缓冲胶皮10。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磕碰收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的上端焊接于所述小车车体2的左侧壁,第一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的下端焊接于所述小车车体2的内底面,所述第二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的上端焊接于所述小车车体2的右侧壁,第二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的下端焊接于所述小车车体2的内底面;第一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内表面和竖直平板结构内表面通过胶水粘贴有第一侧板缓冲胶皮;第二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内表面和竖直平板结构内表面通过胶水粘贴有第二侧板缓冲胶皮。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磕碰收料装置,其中在所述小车车体2的顶部开口中央沿纵向固定有所述方钢7,在所述方钢的两端分别固定有V型卡槽6,所述V型挡板9以V形开口向下方式固定于所述方钢7上,且所述V型挡板9位于方钢两端的V型卡槽6之间;在所述V型挡板9的表面粘贴有所述V型挡板缓冲胶皮5。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磕碰收料装置,其中所述V型挡板9的边缘面向弧形侧板的内壁面并与弧形侧板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工件跌落间隙;所述V型挡板9的外侧表面上粘贴有所述V型挡板缓冲胶皮5。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磕碰收料装置,其中所述工件跌落间隙宽度约10cm;所述方钢7的一端焊接于所述小车车体2前侧壁的顶边中央,所述方钢7的另一端焊接于所述小车车体2后侧壁的顶边中央,所述V型挡板焊接于所述方钢上。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磕碰收料装置,其中所述小车车体上还安装有小车扶手8;所述小车车体的外底面对称设置有四个所述脚轮1,所述脚轮为万向轮。一种基于本专利技术所述防磕碰收料装置针对螺纹紧固件进行的防磕碰收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所述防磕碰收料装置放置于机器卸料口下部;2)螺纹紧固件由机器卸料口跌落,并与防磕碰收料装置中的V型挡板接触,期间对螺纹紧固件产生第一次缓冲效果;3)螺纹紧固件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V型挡板滑落,并通过所述V型挡板与所述弧形侧板之间的间隙,沿所述弧形侧板呈弧度滚落,期间对螺纹紧固件产生第二次缓冲效果;4)当螺纹紧固件滚落至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空间的弧形末端时,由其自然落入方形下落空间内,通过底板缓冲胶皮对螺纹紧固件产生第三次缓冲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创新技术及其技术效果至少包括:1)本专利技术首次针对螺纹紧固件在经过粉末渗锌技术处理后的收料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针对螺纹紧固件的防磕碰收料装置,有效实现了螺纹紧固件的收料保护;2)本专利技术创新将防磕碰收料装置中的上部挡板设置成V字形,可有效将掉落后的工件分两路滚落入车体,大大降低了工件互相碰撞几率;3)本专利技术创新将V型挡板通过焊接在车体顶部开口中央的方钢两端的V型卡槽进行固定,防止了V型挡板掉落同时方便V型挡板拆卸;4)本专利技术创新将弧形侧板的上部设置成弧形收纳结构,将弧形侧板的下部设置成竖直平板结构,进而与车体底部形成矩形收料槽,在实现增大收料空间的同时有效防止了工件单层堆叠过高造成工件滚落带来的磕碰损伤问题;5)本专利技术创新的在防磕碰收料装置的弧形侧板、V型挡板与工件直接接触的表面均覆盖有缓冲胶皮,大大降低了工件与装置接触时的冲击强度。综上,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简单实用、方便制作、灵活可拆卸式的防磕碰收料装置,通过将防磕碰装置与转运小车功能合二为一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螺纹紧固件在收料过程中的螺纹磕碰损伤问题,同时兼顾了物料转运功能,提高了规模化生产效率,是一种在生产车间非常实用的辅助生产工具,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磕碰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脚轮(1)、小车车体(2)、弧形侧板(3)、侧板缓冲胶皮(4)、V型挡板缓冲胶皮(5)、方钢(7)、V型挡板(9)和底板缓冲胶皮(10);所述脚轮(1)设置于所述小车车体(2)外底面,所述弧形侧板(3)设置于所述小车车体(2)内,并在所述小车车体内形成收料空间,所述侧板缓冲胶皮(4)设置于所述弧形侧板(3)上,所述方钢(7)固定于所述小车车体(2)的顶部开口,所述V型挡板(9)设置于所述方钢(7)上,所述V型挡板缓冲胶皮(5)设置于所述V型挡板(9)上,所述底板缓冲胶皮(10)在收料空间内设置于小车车体内底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磕碰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脚轮(1)、小车车体(2)、弧形侧板(3)、侧板缓冲胶皮(4)、V型挡板缓冲胶皮(5)、方钢(7)、V型挡板(9)和底板缓冲胶皮(10);所述脚轮(1)设置于所述小车车体(2)外底面,所述弧形侧板(3)设置于所述小车车体(2)内,并在所述小车车体内形成收料空间,所述侧板缓冲胶皮(4)设置于所述弧形侧板(3)上,所述方钢(7)固定于所述小车车体(2)的顶部开口,所述V型挡板(9)设置于所述方钢(7)上,所述V型挡板缓冲胶皮(5)设置于所述V型挡板(9)上,所述底板缓冲胶皮(10)在收料空间内设置于小车车体内底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磕碰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侧板(3)包括有相同的两块,两块弧形侧板(3)在小车车体内对称设置,每块弧形侧板的上部形成为弧形收纳结构,每块弧形侧板的下部形成为竖直平板结构,所述收料空间包括弧形收纳空间和方形下落空间,所述弧形收纳空间由两块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和小车车体内侧壁形成,所述方形下落空间由两块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和小车车体内侧壁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磕碰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块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与竖直平板结构为圆弧过渡的一体连接结构,其中第一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的上端与小车车体(2)的左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的下端与小车车体(2)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平行于小车车体的左侧壁;第二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的上端与小车车体(2)的右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的下端与小车车体(2)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平行于小车车体的右侧壁,所述小车车体具有方形车体结构,其左侧壁和右侧壁平行、前侧壁和后侧壁平行;所述弧形收纳空间由第一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小车车体的前侧壁、第二弧形侧板的弧形收纳结构和小车车体的后侧壁围成,所述方形下落空间由第一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小车车体的前侧壁、第二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和小车车体的后侧壁围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磕碰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的内表面上均粘贴有所述侧板缓冲胶皮(4);在所述第一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的下端和第二弧形侧板的竖直平板结构的下端之间的小车车体的内底面上粘贴有所述底板缓冲胶皮(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磕碰收料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坚刘晓刚任杨锋李世亮朱宇轩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