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碰撞渗锌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69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碰撞渗锌筒,包括:筒体(2)、芯柱(3)、加强筋支架(4)和隔板(8),所述芯柱(3)设置于所述筒体(2)内,所述加强筋支架(4)连接于所述筒体和芯柱(3),所述隔板(8)安装于所述加强筋支架(4)上,并将所述筒体(2)的内部分割成若干工件装载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防磕碰渗锌筒在不降低原有装载量的情况下,创新设置四块隔板,有效减小了渗锌筒内部的高度差,减缓了工件跌落撞击,降低了工件碰撞时的冲击力,且所述防磕碰渗锌筒的隔板底部设置的圆弧形结构可在渗锌过程中对工件的翻滚起到很好的过渡缓冲作用,所述渗锌筒装置通过均匀分割装载区域,有效平衡了筒内重量。有效平衡了筒内重量。有效平衡了筒内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碰撞渗锌筒


[0001]本技术涉及用于粉末渗锌工艺的渗锌筒,具体涉及一种防碰撞渗锌筒,尤其是一种针对螺纹类零件的防碰撞渗锌筒。

技术介绍

[0002]粉末渗锌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零件防腐处理行业,在进行规模化生产时,主要包括前处理、渗锌、后处理这三个工序。其中在进行渗锌处理时,需要将工件与填料、助渗剂等一同装入渗锌筒内放入渗锌炉,渗锌炉开启加热,为使热场分布均匀,需要同时提高渗锌质量及渗锌速率,处理时通常采用机械滚动法,利用渗锌炉自带的电机带动渗锌筒旋转。在对螺纹类零件进行渗锌处理时,尤其是带有细牙螺纹的工件进行渗锌处理时,由于渗锌筒的机械滚动,将使得工件在渗锌筒内部跌落时会产生剧烈碰撞,导致工件大面积螺牙损伤,造成产品不良率较高,进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渗锌技术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螺纹类零件在渗锌过程中的磕碰问题,提供一种防磕碰渗锌筒,通过创新改进渗锌筒结构,有效缓解和减弱了现有渗锌过程中的磕碰问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防碰撞渗锌筒,包括:筒体2、芯柱3、加强筋支架4和隔板8,所述芯柱3设置于所述筒体2内,所述加强筋支架4连接于所述筒体2和芯柱3,所述隔板8安装于所述加强筋支架4上,并将所述筒体2的内部分割成若干工件装载区域。
[0006]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防碰撞渗锌筒,其中所述加强筋支架4沿筒体的轴向设置有若干个,每个加强筋支架4具有十字形支架结构,所述加强筋支架的十字中心固定连接于所述芯柱,所述加强筋支架的十字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筒体,通过所述加强筋支架将所述芯柱固定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加强筋支架在筒体内形成四个直角空格区域。
[0007]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防碰撞渗锌筒,其中还包括有底板1,所述筒体2具有圆柱筒结构,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于所述筒体2的底部,所述芯柱3的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1的中央位置,所述芯柱在所述筒体内沿所述筒体的中心轴线延伸,所述芯柱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筒体2的筒口处,所述芯柱3为空心圆柱体。
[0008]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防碰撞渗锌筒,其中所述加强筋支架4沿筒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三组,三组加强筋支架沿筒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等间距正对设置,三组加强筋支架的对应十字杆相互平行,三组加强筋支架在筒体内沿筒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形成四个直角空格区域。
[0009]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防碰撞渗锌筒,其中所述隔板包括有四个,对应于加强筋支架的每个直角空格区域设置有一个隔板,四个隔板将筒体2的内部均匀分割成四个工件装载区域。
[0010]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防碰撞渗锌筒,其中每个隔板沿筒体轴向延伸并同时固定连接于沿筒体轴向设置的每个加强筋支架上。
[0011]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防碰撞渗锌筒,其中所述隔板8具有U型结构,U型的底面形成为圆弧过渡面,U型的侧面为平面结构,U型的开口端形成为90
°
开口结构,U型的侧面点焊连接于加强筋支架的十字杆上。
[0012]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防碰撞渗锌筒,其中还包括有筒塞5和筒盖7,所述筒塞5安装于筒体2的筒口处,所述筒盖7连接于所述筒体2的筒口端,并将所述筒塞5限制于所述筒体2的筒口内。
[0013]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防碰撞渗锌筒,其中所述筒体2沿其筒口的外边缘设置有法兰盘9,所述筒盖7安装于所述筒体的筒口端并抵接于所述法兰盘。
[0014]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防碰撞渗锌筒,其中还包括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安装于所述筒盖的外侧,所述密封圈的边缘与所述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密封圈6将所述筒盖7和法兰盘9压紧密封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创新技术效果:
[0016]1)本技术所述防磕碰渗锌筒在不降低原有装载量的情况下,创新设置四块隔板,有效减小了渗锌筒内部的高度差,减缓了工件跌落撞击,降低了工件碰撞时的冲击力;
[0017]2)本技术所述防磕碰渗锌筒的隔板底部设置的圆弧形结构可在渗锌过程中对工件的翻滚起到很好的过渡缓冲作用;
[0018]3)本技术所述渗锌筒装置将工件分割在四部分区域内,缩减了筒内空间,降低了筒内空气余量,减轻了工件的氧化程度;
[0019]4)本技术所述渗锌筒装置通过均匀分割装载区域,有效平衡了筒内重量,减轻了电机转动时的负载,有利于延长渗锌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所述防磕碰渗锌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所述防磕碰渗锌筒内隔板的安装示意图;
[0022]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0023]1‑
底板,2

筒体,3

芯柱,4

加强筋支架,5

筒塞,6

密封圈,7

筒盖,8

隔板,9

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但并不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防磕碰渗锌装置,尤其是一种针对螺纹类零件的防碰撞渗锌筒,包括底板1、筒体2、芯柱3、加强筋支架4、筒塞5、密封圈6、筒盖7、隔板8和法兰盘9。所述筒体2具有圆柱筒结构,所述底板1焊接于所述的筒体2底部,所述底板优选的为圆形板,直径等于筒体内径,通过底板1将所述筒体2的底部封闭;所述芯柱3焊接于所述底板1的中央位置(圆心位置)并在所述筒体内沿所述筒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所述芯柱3的另一端延伸至筒体开口位置附近,所述芯柱3为空心圆柱体并与底部垂直;
所述加强筋支架4呈十字形支架结构,并贯穿所述筒体与芯柱设置,如附图2所示,所述加强筋支架4的十字中心位于所述芯柱内,并与芯柱焊接固定,加强筋支架的十字杆延伸至筒体,并与筒体壁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沿筒体的纵向长度设置前中后三组加强筋支架,通过三组加强筋支架将芯柱固定于筒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加强筋支架的十字杆与筒体焊接固定;三组加强筋支架沿筒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等间距正对设置,三组加强筋支架的对应十字杆相互平行设置,三组加强筋支架在筒体内沿筒体的轴线方向形成四个直角空格区域。所述隔板8优选的为整体呈90
°
开口的U型隔板,具有U型结构,U型底面形成为圆弧过渡面结构,U型侧面为平面结构,U型开口端呈90
°
开口。优选的包括有四个隔板,分别布置于所述加强筋支架4的四个直角空格区域内,每个隔板沿筒体轴向延伸并同时支撑于三组加强筋支架上,且与每个加强筋支架点焊固定,通过四块U性隔板将筒体的筒内空间分割为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碰撞渗锌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2)、芯柱(3)、加强筋支架(4)和隔板(8),所述芯柱(3)设置于所述筒体(2)内,所述加强筋支架(4)连接于所述筒体(2)和芯柱(3),所述隔板(8)安装于所述加强筋支架(4)上,并将所述筒体(2)的内部分割成若干工件装载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碰撞渗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支架(4)沿筒体的轴向设置有若干个,每个加强筋支架(4)具有十字形支架结构,所述加强筋支架的十字中心固定连接于所述芯柱,所述加强筋支架的十字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筒体,通过所述加强筋支架将所述芯柱固定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加强筋支架在筒体内形成四个直角空格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碰撞渗锌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底板(1),所述筒体(2)具有圆柱筒结构,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于所述筒体(2)的底部,所述芯柱(3)的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1)的中央位置,所述芯柱在所述筒体内沿所述筒体的中心轴线延伸,所述芯柱(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筒体(2)的筒口处,所述芯柱(3)为空心圆柱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碰撞渗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支架(4)沿筒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三组,三组加强筋支架沿筒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等间距正对设置,三组加强筋支架的对应十字杆相互平行,三组加强筋支架在筒体内沿筒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形成四个直角空格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坚任杨锋刘晓刚李世亮朱宇轩祁磊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