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及摩托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840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6
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包括主动轮、中心轮、以及从动轮,中心轮包括同轴设置的传动轮A和传动轮B,传动轮A和传动轮B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主动轮与传动轮B传动连接,传动轮A与从动轮传动连接,主动轮与电机输出轴可拆卸固定连接,从动轮与摩托车后轮轴可拆卸固定连接,中心轮与后叉转动中心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一种摩托车,所述的摩托车设有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及摩托车,通过对摩托车传动系统重新设计,克服了传统链传动的技术局限,能够使摩托车在高速剧烈运动时依然保持传动系统的稳定,可有效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及摩托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
,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及摩托车。
技术介绍
目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方式主要是采用了链条传动,通过发动机的输出轴与后轮轴之间的链传动来解决摩托车的驱动问题。现有技术的设计,除了考虑到链条传动结构简单、轻巧、成本低、易于维护的特点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安装驱动轮的摩托车后叉在剧烈运动中会产生振动,而链条在调整松紧时,可以给予一定的余量,从而既能适应后叉的振动,又保持了发动机与后轮的传动。然而,现有的摩托车链传动系统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凸显出其技术的局限性,具体体现在:随着大排量旅行、越野、竞技等摩托车和高端电摩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链传动难以适应这些摩托车剧烈振动的需要,尤其是当高速运动时,后叉振动幅度加大,当后叉中心轴、后轮轴、发动机驱动小轮中心三点成一线时,发动机链轮和后轮的链轮中心距达到最大,此时极易发生链条突然崩断的危险。若是在安装链条时,将链条的松紧余量预留过多,又会造成速度表传感器失灵、磨损链条链轮、链条脱离链轮等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及摩托车,通过对摩托车传动系统重新设计,克服了传统链传动的技术局限,能够使摩托车在高速剧烈运动时依然保持传动系统的稳定,可有效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包括主动轮、中心轮、以及从动轮,所述的中心轮包括同轴设置的传动轮A和传动轮B,所述的传动轮A和传动轮B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主动轮与传动轮B传动连接,所述的传动轮A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的主动轮与电机或发动机的输出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从动轮与摩托车后轮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中心轮与后叉转动中心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的主动轮的外径小于中心轮的外径,所述中心轮的外径小于从动轮的外径。优选的,所述的后叉转动中心轴的一端向外侧延伸,并在延伸出的后叉中心轴上安装有轴承。优选的,所述的主动轮、中心轮、以及从动轮为链轮。优选的,所述的链轮的齿数为12~72齿。优选的,所述的主动轮、中心轮、以及从动轮为皮带轮。优选的,所述的主动轮与传动轮B、以及传动轮A与从动轮分别通过齿形皮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的主动轮与传动轮B通过啮合的方式传动连接。优选的,一种摩托车,所述的摩托车设有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本专利技术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及摩托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后叉转动中心轴设置中心轮,将一级传动变为二级传动,分别实现了主动轮和中心轮之间、以及中心轮和从动轮之间的中心距不变,使链传动受力稳定,消除了因中心距增大而导致链条突然崩断的隐患。(2)本专利技术可通过调整中心轮、主动轮和从动轮齿数改变传动比,提高链传动的效率、平顺性和耐久寿命。(3)本专利技术不但可通过选择滚子链条、套筒链条、齿形链条进行链传动,也可以选择齿形皮带进行皮带轮传动,还可以将主动轮和传动轮B之间啮合传动,通过中心轮的设置实现了多种可选的传动方式,可提高传动的耐磨性能、耐疲劳性能和平稳性能,降低传动噪声,实现静音传动。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的正视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轮A和传动轮B的配合关系俯视结构示意图;1:主动轮,2:一级传动链条或传动带,3:中心轮,4:二级传动链条或传动带,5:从动轮,6:轴承,7:后叉转动中心轴,3-1:传动轮A,3-2:传动轮B。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是以阶梯递进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该说明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包括主动轮1、中心轮3、以及从动轮5,所述的中心轮3包括同轴设置的传动轮A3-1和传动轮B3-2,所述的传动轮A3-1和传动轮B3-2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主动轮1与传动轮B3-2传动连接,所述的传动轮A3-1与从动轮5传动连接,所述的主动轮1与电机或发动机的输出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从动轮5与摩托车后轮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中心轮3与后叉转动中心轴7通过轴承6转动连接;由于电机或发动机设置在摩托车的主体车架上,故电机或发动机上连接的主动轮1与中心轮3具有不变的中心距,另外,由于中心轮3设置在后叉转动中心轴7上,故中心轮3与从动轮5也具有不变的中心距,在摩托车高速剧烈运动中,由于中心距不变,从而使传动系统结构稳定,不会出现因后叉振动剧烈破坏传动的危险。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轮1的外径小于中心轮3的外径,所述中心轮3的外径小于从动轮5的外径。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叉转动中心轴7的一端向外侧延伸,并在延伸出的后叉中心轴上安装有轴承。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轮1、中心轮3、以及从动轮5为链轮;如图1、图2所示,由于中心距不变,故通过链传动时,可避免链条崩断的危险。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链轮的齿数为12齿。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与上一实施例不同,所述的链轮的齿数为72齿。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轮1、中心轮3、以及从动轮5为皮带轮。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轮1与传动轮B、以及传动轮A与从动轮5分别通过齿形皮带传动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技术改进,实现了摩托车皮带轮传动的简易方式,相比起链轮可降低造音和传动过程中的振动,同时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平稳,易于调整的优点。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轮1与传动轮B通过啮合的方式传动连接;通过啮合传动,具有传动精度高,传动效率高,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一种摩托车,所述的摩托车设有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其特征为:包括主动轮、中心轮、以及从动轮,所述的中心轮包括同轴设置的传动轮A和传动轮B,所述的传动轮A和传动轮B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主动轮与传动轮B传动连接,所述的传动轮A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的主动轮与电机或发动机的输出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从动轮与摩托车后轮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中心轮与后叉转动中心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其特征为:包括主动轮、中心轮、以及从动轮,所述的中心轮包括同轴设置的传动轮A和传动轮B,所述的传动轮A和传动轮B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主动轮与传动轮B传动连接,所述的传动轮A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的主动轮与电机或发动机的输出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从动轮与摩托车后轮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中心轮与后叉转动中心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的主动轮的外径小于中心轮的外径,所述中心轮的外径小于从动轮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驱动传动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的后叉转动中心轴的一端向外侧延伸,并在延伸出的后叉中心轴上安装有轴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振明金玉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