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轴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398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6
有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转向轴杆具备轴杆主体、上轴杆、下轴杆和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具备:第1唇部,将下轴杆的周围包围,并且在下轴杆的外周面滑动;以及遮檐部,将第1唇部的周围包围,比第1唇部向下方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轴杆本申请对于2019年3月2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58414号主张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轴杆。
技术介绍
已知有具备中间轴杆(intermediateshaft,简单称作intermeshaft)的转向轴杆。中间轴杆将连结着方向盘的轴杆主体与连结于车轮的转向齿轮箱之间连接。中间轴杆构成为,下轴杆及上轴杆能够在轴向上相对移动且一体旋转。上述的中间轴杆有例如在发动机室内被配置在暴露于外部环境的位置的情况。因此,在中间轴杆,有可能在行驶时的溅起或没于水中时等而附着水或泥水等。如果水等进入到下轴杆及上轴杆间的嵌合部,则中间轴杆有可能腐蚀。所以,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1971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上轴杆的下端部设置与下轴杆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密封部的结构。但是,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中,在抑制水向中间轴杆的嵌合部内的进入这一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水等的进入的转向轴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1)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转向轴杆具备:轴杆主体,在后端部连结方向盘;上轴杆,与前述轴杆主体的前端部连接;下轴杆,与前述上轴杆同轴地设置在前述上轴杆的下端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前述上轴杆相对地进行轴向移动,并且能够与前述上轴杆一体地旋转;以及密封机构,设置于前述上轴杆,将前述下轴杆与前述上轴杆之间密封。前述密封机构具备:唇部,将前述下轴杆的周围包围,并且在前述下轴杆的外周面滑动;以及遮檐部,将前述唇部的周围包围,比前述唇部向下方突出。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唇部被遮檐部覆盖,能够使到达唇部的水等减少。由此,能够抑制水等向下轴杆与上轴杆的嵌合部的进入。通过使到达唇部的水等减少,能够减轻作用于唇部的水压。因此,能够在减轻密封载荷(从第1唇部作用于下轴杆的外周面的载荷)的基础上确保密封性。通过减轻密封载荷,能够减轻唇部与下轴杆之间的滑动阻力,使耐久性提高。(2)在有关上述(1)的技术方案的转向轴杆中,前述唇部也可以具备:第1唇部,随着朝向前述下轴杆的外周面而朝向下方延伸;以及第2唇部,在前述第1唇部的上方将前述下轴杆的周围包围,并且在前述下轴杆的外周面滑动。也可以在前述第1唇部与前述第2唇部之间区划出收容润滑油的第1润滑油收容部。在本技术方案中,在第1唇部能够将从下方到达第1唇部的水等更可靠地拦住。由于第1唇部容易向相对于下轴杆接近远离的方向挠曲变形,所以能够减轻密封载荷。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第1唇部及第2唇部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多个,所以能够实现密封性的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将第1唇部及第2唇部之间设为第1润滑油收容部,容易将润滑油供给到各唇部与下轴杆之间。因此,能够减轻各唇部与下轴杆之间的滑动阻力。通过向各唇部与下轴杆之间供给润滑油,能够将各唇部与下轴杆之间的间隙用润滑油填埋。由此,能够实现密封性的进一步的提高。(3)在有关上述(1)或(2)的技术方案的转向轴杆中,前述密封机构也可以在位于比前述唇部靠上方的部分具备在前述下轴杆的外周面滑动的二重密封部。也可以前述二重密封部的内侧构成收容润滑油的第2润滑油收容部。在本技术方案中,能够将润滑油收容到二重密封部的内侧。由此,容易将润滑油供给到二重密封部与下轴杆之间。因此,能够减轻二重密封部与下轴杆之间的滑动阻力。(4)在有关上述(3)的技术方案的转向轴杆中,前述二重密封部也可以具备在前述下轴杆的外周面滑动的下唇部及上唇部。前述下唇部及前述上唇部的剖视形状也可以被形成为朝向前述下轴杆凸的半圆形状。在本技术方案中,二重密封部的各唇部被形成为半圆状。因此,能够抑制相对于下轴杆向上下两侧的移动而各唇部卡挂到下轴杆的外周面,使下轴杆顺畅地移动。(5)在有关上述(1)至(4)的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转向轴杆中,前述遮檐部也可以沿着前述上轴杆及前述下轴杆的轴向延伸。根据本技术方案,与例如遮檐部随着朝向下方而扩径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水等经由下轴杆的外表面与遮檐部之间而到达唇部(下轴杆与上轴杆的嵌合部)。另一方面,与例如遮檐部随着朝向下方而缩径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在遮檐部的外周面上向下方移动的水等附着到下轴杆的外周面。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各技术方案,能够抑制水等的进入。附图说明图1是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中间轴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有关变形例的对应于图3的剖视图。图5是有关变形例的对应于图3的剖视图。图6是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中间轴杆的剖视图。图7是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的中间轴杆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接着,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转向装置]图1是转向装置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转向装置1被搭载于车辆。转向装置1随着方向盘2的旋转操作而调整车轮的舵角。转向装置1具备柱单元11、轴杆主体12、固定托架(前托架13及后托架14)和中间轴杆(滑动轴杆)15。柱单元11及轴杆主体12分别沿着第1轴线O1形成。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有将柱单元11及轴杆主体12的第1轴线O1延伸的方向简单称作第1轴向、将与第1轴线O1正交的方向称作第1径向、将绕第1轴线O1的方向称作第1周向的情况。轴杆主体12及中间轴杆15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轴杆16。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以第1轴线O1相对于前后方向交叉的状态被搭载于车辆。转向装置1的第1轴线O1随着朝向后方而向上方延伸。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在转向装置1中,将在第1轴向上朝向方向盘2的方向简单设为后方,将朝向与方向盘2相反侧的方向简单设为前方(箭头FR)。此外,将第1径向中的转向装置1被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简单设为上下方向(箭头UP为上方),将左右方向简单设为左右方向。柱单元11具有外柱21和内柱22。外柱21经由固定托架13、14被安装于车体。内柱22被形成为沿着第1轴线O1延伸的筒状。内柱22的外径比外柱21的内径小。内柱22被插入在外柱21内。内柱22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外柱21在第1轴向上移动。轴杆主体12被形成为沿着第1轴线O1延伸的中空圆筒状。轴杆主体12在内柱22内经由轴承(未图示)能够绕第1轴线O1旋转地被支承。在轴杆主体12的后端部连结着方向盘2。固定托架13、14将外柱21与车体之间连接。前托架13在从第1轴向看到的正面观察,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U字状。前托架13在将外柱21的前端部从上方及左右方向的两侧包围的状态下支承着外柱21。后托架14在从第1轴向看到的正面观察,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U字状。后托架14在将外柱21的后方部从上方及左右方向的两侧包围的状态下支承着外柱21。在后托架14,设有调整机构25。调整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轴杆,其特征在于,/n具备:/n轴杆主体,在后端部连结方向盘;/n上轴杆,与前述轴杆主体的前端部连接;/n下轴杆,与前述上轴杆同轴地设置在前述上轴杆的下端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前述上轴杆相对地进行轴向移动,并且能够与前述上轴杆一体地旋转;以及/n密封机构,设置于前述上轴杆,将前述下轴杆与前述上轴杆之间密封;/n前述密封机构具备:/n唇部,将前述下轴杆的周围包围,并且在前述下轴杆的外周面滑动;以及/n遮檐部,将前述唇部的周围包围,比前述唇部向下方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6 JP 2019-0584141.一种转向轴杆,其特征在于,
具备:
轴杆主体,在后端部连结方向盘;
上轴杆,与前述轴杆主体的前端部连接;
下轴杆,与前述上轴杆同轴地设置在前述上轴杆的下端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前述上轴杆相对地进行轴向移动,并且能够与前述上轴杆一体地旋转;以及
密封机构,设置于前述上轴杆,将前述下轴杆与前述上轴杆之间密封;
前述密封机构具备:
唇部,将前述下轴杆的周围包围,并且在前述下轴杆的外周面滑动;以及
遮檐部,将前述唇部的周围包围,比前述唇部向下方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轴杆,其特征在于,
前述唇部具备:
第1唇部,随着朝向前述下轴杆的外周面而朝向下方延伸;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智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