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柱用隔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2400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转向隔离技术领域,公开了转向柱用隔挡装置。所述转向柱用隔挡装置包括设置在转向柱外圆周的转向护套、设置在仪表板上的仪表罩以及设置在转向护套和仪表罩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仪表罩之间卡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护套之间固接;所述弹性件伸展宽度大于所述转向护套与所述仪表罩之间的缝隙并且具有向下延展至仪表罩以下空间的延长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弹性件连接在转向护套和仪表罩之间,密封了所述转向护套与所述仪表罩之间的缝隙防止底部灰尘上扬;所述弹性件随着转向柱在前后和上下方向调节而拉伸或收缩,弹性件的延长部能够一直保持在仪表板以下,保持运动密封,同时可以隔离或降低驾驶室内部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柱用隔挡装置
本技术涉及转向隔离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柱用隔挡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设计中,由于转向器与操作员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等的原因,需要在方向盘和转向器之间安装一个能传递扭矩的零件——转向柱。转向柱的主要作用就是传递扭矩。转向柱由于会具有上下和前后方向的自由调节裕度,因此在结构上会与仪表板之间预留空隙,而该空隙会造成驾驶室和发动机室之间的连通,造成灰尘上扬或驾驶室内意外小垃圾小零件等掉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转向器通常位于车辆前面的发动机室,方向盘位于乘客室或驾驶室内,由于发动机室噪音和灰尘等原因,通常会需要对连接在方向盘和转向器之间的转向柱进行密封以隔离所述驾驶室与发动机室。国内轻型车转向柱与驾驶室之间通常采用一端固定的橡胶件进行遮挡,遮挡效果差,尤其当调节转向柱到不同位置时,不能完全遮挡间隙,且橡胶件自身容易发生褶皱,影响封闭效果。因此,亟需一种可以适应转向柱位置变化的能够将发动机室和驾驶室分离的隔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转向柱与仪表板之间隔离的挡尘板,以解决发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柱用隔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用隔挡装置包括:/n设置在转向柱外圆周的转向护套(1);/n设置在仪表板上的仪表罩(2);以及/n设置在转向护套(1)和仪表罩(2)之间的弹性件(3);/n所述弹性件(3)一端与所述仪表罩(2)之间卡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护套(1)之间固接;所述弹性件(3)伸展宽度大于所述转向护套(1)与所述仪表罩(2)之间的缝隙并且所述弹性件(3)的两端具有向下延展至所述仪表罩(2)以下空间的延长部(3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柱用隔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用隔挡装置包括:
设置在转向柱外圆周的转向护套(1);
设置在仪表板上的仪表罩(2);以及
设置在转向护套(1)和仪表罩(2)之间的弹性件(3);
所述弹性件(3)一端与所述仪表罩(2)之间卡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护套(1)之间固接;所述弹性件(3)伸展宽度大于所述转向护套(1)与所述仪表罩(2)之间的缝隙并且所述弹性件(3)的两端具有向下延展至所述仪表罩(2)以下空间的延长部(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用隔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包括:弹性部(302)和连接部(303),所述弹性部(302)采用波纹状可伸缩的多节手风琴结构,所述弹性部(302)与所述仪表罩(2)卡接;所述连接部(303)具有与所述转向护套(1)外形匹配的壳结构,所述连接部(303)与所述转向护套(1)连接时,所述连接部(303)的顶部和侧面伸入所述转向护套(1)内与所述转向护套(1)内侧壁接触并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柱用隔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302)末端设置有连接柱组,所述连接柱组与所述仪表罩(2)上预制的第一通孔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红亮李兴修郑燕冬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