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围消声零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8344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围消声零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消声零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隔音层、粘结层和消音层,所述隔音层和消音层由复合纤维组成;所述复合纤维包括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所述第一纤维的细度大于第二纤维的细度,所述第二纤维的长度为30~50mm,线密度为0.05~0.5dtex。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汽车前围消声零件中通过隔音层和消音层的设置,使其同时具备优异的吸声性能和隔声性能,尤其是采用超细纤维,使消音层能够形成疏松多孔结构,极大提高吸声性能,还能够通过超细纤维的振动消耗声能,提高吸声、隔声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超细纤维的使用能够降低零件的重量,实现汽车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围消声零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内饰件加工
,涉及一种汽车前围消声零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消费者对汽车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更注重驾乘体验。汽车噪音是衡量汽车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汽车噪音的产生主要由汽车发动机向汽车驾驶舱传递,为了降低噪音,应在噪音传播途径上进行控制,汽车前围是位于发动机舱和乘客舱之间的部件,对于提升驾乘的舒适性具有重要的贡献,应具有良好的密封、隔振和隔音效果,因此汽车前围应选择隔音降噪材料。传统方法中,汽车前围零件通常采用隔音垫结构,其材料选择通常为EVA表层和发泡层底层相结合,该种结构的隔音垫制作工艺复杂,吸音降噪效果较低,且环保性能差,需要做出改进与优化。在现有的认知中,材料的吸声与隔声性能是相反的,即两者对材料同一特征的要求是相反的,一种材料的吸声性能好,隔声性能就差,或者隔声性能好,吸声性能就较差。CN203485853U公开了一种可成型双组份汽车前围隔音毡,包括吸音层和隔音层,所述吸音层为蓬松的低密度三维立体多空隙的纤维针织毡制成,所述隔音层为高密度的纤维针织毡制成,两者采用PE淋膜实现隔音层和吸音层的复合粘接,该隔音毡主要是对传统隔音毡气味较大,重量较大等方面的改进,也有对吸声、隔声相反性能的改进设计,但对隔音毡的纤维材料的选择并未明确,隔音降噪性能有限。目前,市场上的前围结构材料也有采用低熔点纤维及棉纤维等,CN107599564A公开了一种PET/PP复合吸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PET/PP混合料熔融喷丝、蒸汽模预成型、冷却定型、水切割、包装入库的步骤,隔音垫采用多层吸音材料复合而成,包括外侧的离心棉网面、中间层的活性炭纤维网面以及内层的PET/PP复合网面,以达到更好的吸音效果,但该复合纤维并未涉及细度方面,导致产品的吸音性能难以有效提升,而且复合吸音材料主要是对吸音性能的改进,并未涉及到隔音性能的提高。综上所述,对于汽车前围消声零件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还需要能够满足同时兼具吸声和隔声性能,尤其是对吸声性能的有效提高,并实现前围零件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围消声零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汽车前围消声零件中通过隔音层和消音层的设置,使其同时具备吸声性能和隔声性能,尤其是超细纤维的加入,能够极大增加消音层的内部孔结构,从而提高吸声性能,同时能够降低消声零件的重量,实现汽车零件的轻量化。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围消声零件,所述消声零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隔音层、粘结层和消音层,所述隔音层和消音层由复合纤维组成;所述复合纤维包括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所述第一纤维的细度大于第二纤维的细度,所述第二纤维的长度为30~50mm,线密度为0.05~0.5dtex。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汽车前围消声零件通过隔音层和消音层的设置,并采用粘结层将两者紧密结合,使之同时具备优异的吸声性能和隔声性能,其中,所述消音层采用超细纤维,即纤维细度较小,可以增加材料内部的孔隙,形成疏松多孔结构,比表面积更大,声波进入后产生更多的粘性损失,将声能转化为热能,极大提高吸声性能;而且采用超细纤维时,纤维细度越小,单位数量的纤维质量就越轻,当暴露在正、负声压波中时,质量较轻的纤维就更容易发生振动,将声能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所述消声零件的设置能够提升驾乘体验,又能够降低零件的重量,实现汽车的轻量化,降低油耗,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其中,所述第二纤维的长度为30~50mm,例如30mm、32mm、35mm、38mm、40mm、42mm、45mm、48mm或5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线密度为0.05~0.5dtex,例如0.05dtex、0.1dtex、0.15dtex、0.2dtex、0.25dtex、0.3dtex、0.4dtex或0.5dtex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音层的克重为400~1000g/m2,例如400g/m2、500g/m2、600g/m2、700g/m2、800g/m2、900g/m2或1000g/m2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厚度为2~8mm,例如2mm、3mm、4mm、5mm、6mm、7mm或8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消音层的克重为600~1200g/m2,例如600g/m2、700g/m2、800g/m2、900g/m2、1000g/m2、1100g/m2或1200g/m2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厚度为3~20mm,例如3mm、5mm、8mm、10mm、12mm、15mm、18mm或2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本专利技术中,根据隔音层和消音层的不同作用,隔音层主要起隔声作用,需要经过模压控厚,属于硬质层,厚度较小,而消音层主要起吸声作用,为疏松多孔结构,厚度相对较大。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纤维包括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优选地,所述合成纤维包括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或聚丙烯腈纤维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组合,聚酰胺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的组合,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的组合等。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合成纤维属于目前常用的纤维种类,上述三种聚酯纤维PET、聚酰胺纤维PA和聚丙烯腈纤维PAN依次即为涤纶纤维、锦纶纤维和腈纶纤维。优选地,所述天然纤维包括棉纤维。优选地,所述第一纤维的长度为30~80mm,例如30mm、40mm、50mm、60mm、70mm或8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线密度为4~8dtex,例如4dtex、4.5dtex、5dtex、5.5dtex、6dtex、6.5dtex、7dtex、7.5dtex或8dtex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的主要区别仅在于其线密度的差别,即两者纤维细度的不同,不同细度的纤维相配合,更能得到吸声性能更好的结构层。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纤维包括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或聚丙烯腈纤维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聚丙烯纤维和聚酯纤维的组合,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组合,聚酰胺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的组合,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的组合等。优选地,所述隔音层和消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围消声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零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隔音层、粘结层和消音层,所述隔音层和消音层由复合纤维组成;/n所述复合纤维包括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所述第一纤维的细度大于第二纤维的细度,所述第二纤维的长度为30~50mm,线密度为0.05~0.5dtex。/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围消声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零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隔音层、粘结层和消音层,所述隔音层和消音层由复合纤维组成;
所述复合纤维包括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所述第一纤维的细度大于第二纤维的细度,所述第二纤维的长度为30~50mm,线密度为0.05~0.5dte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消声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层的克重为400~1000g/m2,厚度为2~8mm;
优选地,所述消音层的克重为600~1200g/m2,厚度为3~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前围消声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包括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优选地,所述合成纤维包括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或聚丙烯腈纤维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天然纤维包括棉纤维;
优选地,所述第一纤维的长度为30~80mm,线密度为4~8dtex。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围消声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包括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或聚丙烯腈纤维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隔音层和消音层的复合纤维按质量分数包括:合成纤维15~30%,天然纤维45~75%,第二纤维10~2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围消声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的材质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聚酯或聚氯乙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粘结层的克重为20~60g/m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围消声零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制备成平板毛毡,形成隔音层和消音层;
(2)将步骤(1)中的隔音层平板毛毡置于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良军张丛见朱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