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高效的催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17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气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安全高效的催化装置,包括壳体、换热器、加热器、一级催化剂;所述一级催化剂平铺在催化剂安装格栅上,催化剂采用砖砌式装填,消除催化剂与催化剂之间的缝隙导致的废气漏处理导致的效率降低问题;上下相邻两层催化剂之间安装有隔网,所述隔网使上层催化剂达到悬浮的目的,防止上层催化剂挡住下层催化剂的气孔,保证排风通畅、温度稳定,防止出现蓄热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设有二级催化剂,留有与延长反应区,为催化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及混流空间,提供催化效率;同时也能防止催化剂堆叠导致催化剂内部蓄热导致的安全隐患,提供安全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排风通畅、温度稳定、安全高效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高效的催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安全高效的催化装置。
技术介绍
VOC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巨大影响。当居室中的VOC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后果。VOC室外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室内主要来自燃煤和天然气等燃烧产物、吸烟、采暖和烹调等得烟雾,建筑和装饰材料、家具、家用电器、清洁剂和人体本身的排放等。VOC为有机挥发性物质,易燃烧,现有一种VOC处理方法为吸附-脱附,再经过催化氧化燃烧处理,此处理比较完全,基本上可以把VOC转化为CO2、H2O。其中催化燃烧装置就是利用VOC废气在一定温度区区间,内通过催化剂进行催化氧化,实现VOC的消除,但是现有技术中,催化剂采用蜂窝结构,采用无间隙直接堆叠的方式,即上一层催化剂完全覆盖下一层催化剂,废气容易从催化剂的竖直拼接缝中逃逸,并且上下层催化剂孔眼容易互相遮挡,影响废气通过,容易出现蓄热和效率低下问题,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催化装置容易出现蓄热、效率低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排风通畅、温度稳定、安全高效的催化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安全高效的催化装置,包括壳体、换热器、加热器、一级催化剂;所述壳体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换热器位于壳体内部,将壳体底部区域分割为换热前废气区、换热后废气区、换热器前净气区、换热后净气区,所述进气口与换热前废气区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换热后净气区连通;所述加热器位于换热后废气区和一级催化剂之间;所述一级催化剂平铺在催化剂安装格栅上,催化剂采用砖砌式装填,即上下相邻两层催化剂的拼缝错开布置,消除催化剂与催化剂之间的缝隙导致的废气漏处理导致的效率降低问题;上下相邻两层催化剂之间安装有隔网,所述隔网使上层催化剂达到悬浮的目的,防止上层催化剂挡住下层催化剂的气孔,保证排风通畅、温度稳定,防止出现蓄热现象,所述一级催化剂的下游与换热前净气区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催化剂和换热前净气区之间还设有二级催化剂,所述二级催化剂和一级催化剂同样采用砖砌式填装,并且在层与层之间安装有隔网,催化剂分两级填装能消除催化剂堆叠导致的蓄热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能患。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催化剂和二级催化剂通过隔板分隔开,分别位于壳体内上部的两侧,所述一级催化剂和二级催化剂上端形成延长反应区,延长反应区增加了催化反应时间,为催化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及混流空间,提高催化效率。进一步地,所述隔网为不锈钢丝编织网。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催化剂或第二催化剂为蜂窝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有阻火器。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为电加热器或燃气加热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催化剂采用砖砌式装填,消除催化剂与催化剂之间的缝隙导致的废气漏处理导致的效率降低问题。2、本专利技术上下层催化剂之间安装隔网,去除因催化剂蜂窝孔不对正导致的排风不畅和蓄热问题,增加设备安全性。3、本专利技术催化剂分两级装填,在一级催化剂到二及催化剂之间留有与延长反应区,延长催化反应时间,为催化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及混流空间,提供催化效率;同时催化剂分两级装填也能防止催化剂堆叠导致催化剂内部蓄热导致的安全隐患,提供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安全高效的催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第一催化剂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壳体;101、进气口;102、出气口;103、隔板;104、阻火器;2、换热器;201、换热前废气区;202、换热后废气区;203、换热前净气区;204、换热后净气区;3、加热器;4、一级催化剂;401、安装格栅;402、隔网;5、二级催化剂;6、延长反应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安全高效的催化装置,包括壳体1、换热器2、加热器3、一级催化剂4;所述壳体1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所述换热器3位于壳体1内部,将壳体1底部区域分割为换热前废气区201、换热后废气区202、换热器前净气区203、换热后净气区204,所述进气口102与换热前废气区201连通,所述出气口102与换热后净气区204连通;所述加热器3位于换热后废气区202和一级催化剂4之间;所述一级催化剂4平铺在催化剂安装格栅401上,催化剂采用砖砌式装填,即上下相邻两层催化剂的拼缝错开布置,上下相邻两层催化剂之间安装有隔网402,所述隔网402使上层催化剂达到悬浮的目的,防止上层催化剂挡住下层催化剂的气孔,所述一级催化剂4的下游与换热前净气区203连通;废气从进气口101进入换热前废气区201,经过换热器2加热后,穿过换热后废气区202,再经过加热器3加热,达到合适温度,经过一级催化剂4催化开始氧化反应,VOC氧化为CO2和H2O,再经过换热器2降温后,由出气口排出装置外,换热器将出口热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给入口温度较低的废气加热,减少能耗,在此期间由于催化剂采用砖砌式装填,消除了催化剂与催化剂之间的缝隙,防止废气从缝隙中漏处理导致的效率低下,上下层催化剂之间安装隔网402,去除因催化剂蜂窝孔不对正导致的排风不畅和蓄热问题,增加设备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一级催化剂4和换热前净气区203之间还设有二级催化剂5,所述二级催化剂5和一级催化剂4同样采用砖砌式填装,并且在层与层之间安装有隔网402,催化剂分两级填装能消除催化剂堆叠导致的蓄热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能患。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一级催化剂4和二级催化剂5通过隔板103分隔开,分别位于壳体1内上部的两侧,所述一级催化剂4和二级催化剂5上端形成延长反应区6,延长反应区6增加了催化反应时间,为催化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及混流空间,提高催化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隔网402为不锈钢丝编织网。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催化剂4或第二催化剂5为蜂窝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均设有阻火器104。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加热器3为电加热器或燃气加热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废气从进气口101进入换热前废气区201,经过换热器2加热后,穿过换热后废气区202,再经过加热器3加热,达到合适温度,经过一级催化剂4催化开始氧化反应,VOC氧化为CO2和H2O,再经过换热器2降温后,由出气口排出装置外,换热器将出口热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给入口温度较低的废气加热,减少能耗,在此期间由于催化剂采用砖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高效的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换热器(2)、加热器(3)、一级催化剂(4);/n所述壳体(1)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n所述换热器(3)位于壳体(1)内部,将壳体(1)底部区域分割为换热前废气区(201)、换热后废气区(202)、换热器前净气区(203)、换热后净气区(204),所述进气口(102)与换热前废气区(201)连通,所述出气口(102)与换热后净气区(204)连通;/n所述加热器(3)位于换热后废气区(202)和一级催化剂(4)之间;/n所述一级催化剂(4)平铺在催化剂安装格栅(401)上,催化剂采用砖砌式装填,即上下相邻两层催化剂的拼缝错开布置,上下相邻两层催化剂之间安装有隔网(402),所述隔网(402)使上层催化剂达到悬浮的目的,防止上层催化剂挡住下层催化剂的气孔,所述一级催化剂(4)的下游与换热前净气区(20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高效的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换热器(2)、加热器(3)、一级催化剂(4);
所述壳体(1)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
所述换热器(3)位于壳体(1)内部,将壳体(1)底部区域分割为换热前废气区(201)、换热后废气区(202)、换热器前净气区(203)、换热后净气区(204),所述进气口(102)与换热前废气区(201)连通,所述出气口(102)与换热后净气区(204)连通;
所述加热器(3)位于换热后废气区(202)和一级催化剂(4)之间;
所述一级催化剂(4)平铺在催化剂安装格栅(401)上,催化剂采用砖砌式装填,即上下相邻两层催化剂的拼缝错开布置,上下相邻两层催化剂之间安装有隔网(402),所述隔网(402)使上层催化剂达到悬浮的目的,防止上层催化剂挡住下层催化剂的气孔,所述一级催化剂(4)的下游与换热前净气区(20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高效的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催化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中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山淼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