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岩石试样轴向引伸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55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石试样轴向引伸计,包括上圆环及下圆环;所述上圆环由两个第一半圆环拼接而成,所述下圆环由两个第二半圆环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半圆环上设置有第一引申棒放置孔及第一柱形水平气泡;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侧壁还设置有两个第一调整孔;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两末端具体为第一卯榫结构元件;所述上圆环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四个相同且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不锈钢,所述第一弧形不锈钢的外侧壁还设置有第一调整配合孔,第一调整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调整孔及第一调整配合孔实现对所述第一弧形不锈钢的位置调整;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到室内岩石力学试验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岩石试样轴向引伸计
本技术涉及岩石力学试验
,具体是指一种岩石试样轴向引伸计。
技术介绍
随着岩土工程的不断深入,岩石作为地壳分布最为广泛的天然材料,采矿、水利、隧道、管廊等工程时常遇到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岩石独特的力学性质如非均质性、各向异性给岩体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仅仅依靠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很难准确计算出岩石的力学参数,其计算结果往往趋于简单化,与实际有很大差别,因此岩石力学试验存在其特殊的地位,为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而现今随着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的不断改进发展,传统上下环为整体式圆环的轴向引伸计存在几个显著的问题:(1)试样安装耗时时间长,安装过程繁琐需要反复对齐上下环和调整上下环水平度;(2)并且整体式圆环引伸计匹配适用性差,如需在试样上加装新型压头,压头部分位置可能比引伸计上下环直径大,导致无法安装轴向引伸计;(3)安装引伸计上圆环时,由于对准问题的存在,经常会出现对准传感器孔时,使引伸计铜棒弯曲且对下环传感器造成损伤,且在调整铜棒下部磁芯初始位置时,由于左右手协调问题初始位置的调定并不是很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试样轴向引伸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到室内岩石力学试验领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岩石试样轴向引伸计,包括上圆环及下圆环;所述上圆环由两个第一半圆环拼接而成,所述下圆环由两个第二半圆环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半圆环上设置有第一引申棒放置孔及第一柱形水平气泡;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侧壁还设置有两个第一调整孔;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两末端具体为第一卯榫结构元件;所述上圆环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四个相同且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不锈钢,所述第一弧形不锈钢的外侧壁还设置有第一调整配合孔,第一调整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调整孔及第一调整配合孔实现对所述第一弧形不锈钢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二半圆环上设置有下盘电磁传感器放置孔、下盘红外传感器指示灯放置孔及第二柱形水平气泡;所述第二半圆环的侧壁还设置有两个第二调整孔;所述第二半圆环的两末端具体为第二卯榫结构元件;所述上圆环还包括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四个相同且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二弧形不锈钢,所述第二弧形不锈钢的外侧壁还设置有第二调整配合孔,第二调整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调整孔及第二调整配合孔实现对所述第二弧形不锈钢的位置调整;上下对应的第一半圆环与第二半圆环之间设置有引申棒装置,所述引申棒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圆环的第一引申棒放置孔及第二半圆环上的第二引申棒放置孔连接;所述下盘电磁传感器放置孔内放置有电磁传感器,所述下盘红外传感器指示灯放置孔中放置红外感应装置指示灯;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上夹持有上压头,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夹持有下压头,所述上压头与下压头之间设置有岩样。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杆及第二调整杆具体均为螺杆,所述第一调整孔、第一调整配合孔、第二调整孔及第二调整配合孔具体均为螺孔,根据上压头、下压头的大小调整所述螺杆旋进螺孔的长短以此调整所述第一弧形不锈钢之间及第二弧形不锈钢之间的距离。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不锈钢及第二弧形不锈钢的内壁抵接所述上压头及下压头处分别设置有橡胶部。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卯榫结构元件及第二卯榫结构元件具体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圆环及第二半圆环的末端上的凹槽及凸部,所述凹槽及凸部均径向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凸部插入所述凹槽,通过连接销插入所述凹槽及凸部的连接孔实现凹槽与凸部的固定连接。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的第一半圆环的两个末端设置有所述凹槽,则另一个所述的第一半圆环的两个末端设置有所述凸部;一个所述的第二半圆环的两个末端设置有所述凹槽,则另一个所述的第二半圆环的两个末端设置有所述凸部。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引申棒装置具体为带螺纹的细小铜制细棒,上端固定一个铜帽,下端装上内壁带有螺纹的空心柱体磁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改进后的轴向引伸计将圆环拆分成两部分,可以不因为异形压头的尺寸问题而存在加装的不便,在圆环上增加柱体水准气泡,使找平更加准确快速,固定装置由尖头螺丝变成弧形带橡胶的弧形环体,增大接触面和摩阻力的同时不会损伤岩样外层热缩管套,也使圆环固定的位置变得更加灵活,固定在压头和底座上任何位置,连接环体的螺杆,带螺纹部分与光滑部分直径偏大,不带螺纹部分可在孔中自由滑动,螺纹只起微调固定作用。在电磁传感器中内置红外传感器,通过指示灯可确定磁芯有没有到达初始位置,运用传感装置使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更加精细,实验数据更加可靠。新型轴向引伸计不仅能够满足实验设备不断发展的要求适应各种带凸型接口的异形压头,更进一步完善了试验对于精准性的要求,还使得安装时间大大缩短,节约了科研时间。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到室内岩石力学试验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岩石试样轴向引伸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上圆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下圆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引申棒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连接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岩石试样轴向引伸计,参考图1至5,包括上圆环及下圆环;所述上圆环由两个第一半圆环1拼接而成,所述下圆环由两个第二半圆环2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半圆环1上设置有第一引申棒放置孔16及第一柱形水平气泡15;所述第一半圆环1的侧壁还设置有两个第一调整孔;所述第一半圆环1的两末端具体为第一卯榫结构元件;所述上圆环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四个相同且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不锈钢12,所述第一弧形不锈钢12的外侧壁还设置有第一调整配合孔,第一调整杆1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调整孔及第一调整配合孔实现对所述第一弧形不锈钢12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二半圆环2上设置有下盘电磁传感器放置孔26、下盘红外传感器指示灯27放置孔及第二柱形水平气泡25;所述第二半圆环2的侧壁还设置有两个第二调整孔;所述第二半圆环2的两末端具体为第二卯榫结构元件;所述上圆环还包括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四个相同且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二弧形不锈钢,所述第二弧形不锈钢的外侧壁还设置有第二调整配合孔,第二调整杆24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调整孔及第二调整配合孔实现对所述第二弧形不锈钢的位置调整;上下对应的第一半圆环1与第二半圆环2之间设置有引申棒装置4,所述引申棒装置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圆环1的第一引申棒放置孔16及第二半圆环2上的第二引申棒4放置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申棒装置4具体为带螺纹的细小铜制细棒,上端固定一个铜帽41,中部为铜棒体部分42,下端装上内壁带有螺纹的空心柱体磁芯43。所述第一引申棒放置孔16及第二引申棒4放置孔具体均为带螺纹的放置孔。且所述第二引申棒4放置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石试样轴向引伸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圆环及下圆环;所述上圆环由两个第一半圆环拼接而成,所述下圆环由两个第二半圆环拼接而成;/n所述第一半圆环上设置有第一引申棒放置孔及第一柱形水平气泡;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侧壁还设置有两个第一调整孔;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两末端具体为第一卯榫结构元件;所述上圆环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四个相同且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不锈钢,所述第一弧形不锈钢的外侧壁还设置有第一调整配合孔,第一调整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调整孔及第一调整配合孔实现对所述第一弧形不锈钢的位置调整;/n所述第二半圆环上设置有下盘电磁传感器放置孔、下盘红外传感器指示灯放置孔及第二柱形水平气泡;所述第二半圆环的侧壁还设置有两个第二调整孔;所述第二半圆环的两末端具体为第二卯榫结构元件;所述上圆环还包括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四个相同且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二弧形不锈钢,所述第二弧形不锈钢的外侧壁还设置有第二调整配合孔,第二调整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调整孔及第二调整配合孔实现对所述第二弧形不锈钢的位置调整;/n上下对应的第一半圆环与第二半圆环之间设置有引申棒装置,所述引申棒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圆环的第一引申棒放置孔及第二半圆环上的第二引申棒放置孔连接;/n所述下盘电磁传感器放置孔内放置有电磁传感器,所述下盘红外传感器指示灯放置孔中放置红外感应装置指示灯;/n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上夹持有上压头,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夹持有下压头,所述上压头与下压头之间设置有岩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石试样轴向引伸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圆环及下圆环;所述上圆环由两个第一半圆环拼接而成,所述下圆环由两个第二半圆环拼接而成;
所述第一半圆环上设置有第一引申棒放置孔及第一柱形水平气泡;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侧壁还设置有两个第一调整孔;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两末端具体为第一卯榫结构元件;所述上圆环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四个相同且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不锈钢,所述第一弧形不锈钢的外侧壁还设置有第一调整配合孔,第一调整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调整孔及第一调整配合孔实现对所述第一弧形不锈钢的位置调整;
所述第二半圆环上设置有下盘电磁传感器放置孔、下盘红外传感器指示灯放置孔及第二柱形水平气泡;所述第二半圆环的侧壁还设置有两个第二调整孔;所述第二半圆环的两末端具体为第二卯榫结构元件;所述上圆环还包括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四个相同且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二弧形不锈钢,所述第二弧形不锈钢的外侧壁还设置有第二调整配合孔,第二调整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调整孔及第二调整配合孔实现对所述第二弧形不锈钢的位置调整;
上下对应的第一半圆环与第二半圆环之间设置有引申棒装置,所述引申棒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圆环的第一引申棒放置孔及第二半圆环上的第二引申棒放置孔连接;
所述下盘电磁传感器放置孔内放置有电磁传感器,所述下盘红外传感器指示灯放置孔中放置红外感应装置指示灯;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上夹持有上压头,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欣俞缙张大山蔡燕燕刘士雨涂兵雄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