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向离心风轮、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室内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736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向离心风轮、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室内机。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底盘、进风圈、多个风叶及轴流风轮。其中,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相对设置;多个所述风叶沿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之间的环周位置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风叶之间形成有出风口;所述轴流风轮构造于所述进风圈内,所述轴流风轮适用于向所述出风口送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向离心风轮,能够减少后向离心风轮的吹出的风量损失,以增大后向离心风轮的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向离心风轮、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特别涉及一种后向离心风轮、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后向离心风轮通常作为驱动气流运动的装置。后向离心风轮包括底盘、进风圈及连接底盘和进风圈的多个风叶,多个风叶之间间隔形成出风口。当后向离心风轮工作时,空气从进风圈沿其轴向进入到后向离心风轮的内部,而后从多个风叶之间的出风口朝侧向吹出。然而,在此过程中,空气的流向需要从进风圈的轴向切换到后向离心风轮的径向(即侧向),空气的流向转变容易导致风能损失,使得风速降低,进而导致风量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后向离心风轮,旨在减少后向离心风轮的吹出的风量损失,以增大后向离心风轮的风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后向离心风轮,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底盘、进风圈、多个风叶及轴流风轮。其中,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相对设置;多个所述风叶沿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之间的环周位置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风叶之间形成有出风口;所述轴流风轮构造于所述进风圈内,所述轴流风轮适用于向所述出风口送风。可选地,所述轴流风轮包括轮毂及构造于所述轮毂环周的多个叶片;其中,所述轮毂与所述底盘的中部连接固定,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轮毂的环周间隔排布。可选地,所述底盘自其外周缘向其中部位置逐渐朝所述进风圈的中心凹陷,而在所述底盘的内侧形成有导风凸部,所述轴流风轮的轮毂构造于所述导风凸部。可选地,所述进风圈包括呈直筒状设置的进风圈体,以及自所述进风圈体的一端朝所述底盘呈扩口状设置的导风圈体,所述轴流风轮的叶片位于所述进风圈体内。可选地,所述底盘在对应所述导风凸部的凹陷位置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适用于供电机容置,以使得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可穿过所述导风凸部而与所述轮毂连接。可选地,多个所述风叶环绕于所述轮毂的外周,所述风叶的一端连接所述底盘,所述风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导风圈体的内壁面。可选地,所述轴流风轮的叶片沿所述进风圈的径向延伸,所述叶片的一端连接所述轮毂的外壁面,所述叶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风圈体的内壁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及风轮外罩壳。其中,所述壳体构造有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内部构造有净化风道,所述净化风道将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净化出风口连通;所述风轮外罩壳安装于所述净化风道;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安装于所述风轮外罩壳内。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底盘、进风圈、多个风叶及轴流风轮。其中,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相对设置;多个所述风叶沿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之间的环周位置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风叶之间形成有出风口;所述轴流风轮构造于所述进风圈内,所述轴流风轮适用于向所述出风口送风。可选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净化风道内的旋转体,所述旋转体位于所述后向离心风轮的下方,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将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沿其径向甩出。可选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工作时,所述旋转体的外缘的线速度为10m/s~45m/s。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空气换热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的下端,所述空气换热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的上端。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及风轮外罩壳。其中,所述壳体构造有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内部构造有净化风道,所述净化风道将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净化出风口连通;所述风轮外罩壳安装于所述净化风道;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安装于所述风轮外罩壳内。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底盘、进风圈、多个风叶及轴流风轮。其中,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相对设置;多个所述风叶沿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之间的环周位置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风叶之间形成有出风口;所述轴流风轮构造于所述进风圈内,所述轴流风轮适用于向所述出风口送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后向离心风轮的进风圈内构造轴流风轮,以在后向离心风轮工作过程中,利用轴流风轮对进入进风圈的空气做功,使得这部分风具有径向偏转的趋势,进而使得这部分风可以顺利偏转到达后向离心风轮的出风口。由此可见,本技术的后向离心风轮,预先通过轴流风轮使得进风空气具有径向偏转的趋势,减小了进风空气在切换流向过程中造成的动能损失,使得进风空气具有较大的风速,进而有效增大后向离心风轮的风量。此外,还可以减小进风空气在切换流向过程中出现乱流,进而降低后向离心风轮的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空气净化装置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后向离心风轮装配于风轮外罩壳上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后向离心风轮和风轮外罩壳装配后的内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后向离心风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后向离心风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后向离心风轮的主视图;图8为图7中沿I-I线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后向离心风轮与常规后向离心风轮的风量-噪音对比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再者,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后向离心风轮的实施例,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00的可以应用到需要驱动气流流动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n底盘;/n进风圈,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相对设置;/n多个风叶,多个所述风叶沿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之间的环周位置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风叶之间形成有出风口;以及/n轴流风轮,所述轴流风轮构造于所述进风圈内,所述轴流风轮适用于向所述出风口送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
底盘;
进风圈,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相对设置;
多个风叶,多个所述风叶沿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之间的环周位置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风叶之间形成有出风口;以及
轴流风轮,所述轴流风轮构造于所述进风圈内,所述轴流风轮适用于向所述出风口送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轮包括轮毂及构造于所述轮毂环周的多个叶片;其中,所述轮毂与所述底盘的中部连接固定,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轮毂的环周间隔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自其外周缘向其中部位置逐渐朝所述进风圈的中心凹陷,而在所述底盘的内侧形成有导风凸部,所述轴流风轮的轮毂构造于所述导风凸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圈包括呈直筒状设置的进风圈体,以及自所述进风圈体的一端朝所述底盘呈扩口状设置的导风圈体,所述轴流风轮的叶片位于所述进风圈体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在对应所述导风凸部的凹陷位置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适用于供电机容置,以使得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可穿过所述导风凸部而与所述轮毂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风叶环绕于所述轮毂的外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愉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