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向离心风轮、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室内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135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向离心风轮、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室内机。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底盘、进风圈、多个内叶片及多个外叶片。其中,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相对设置;多个所述内叶片连接所述底盘和所述进风圈,并沿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之间的环周位置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内叶片之间形成有出风口;多个所述外叶片构造于所述进风圈的外周壁;其中,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工作时,多个所述外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与多个所述内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装置,能够减少后向离心风轮吹出的风回流,以增大后向离心风轮的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向离心风轮、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特别涉及一种后向离心风轮、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后向离心风轮通常作为驱动气流运动的装置。后向离心风轮包括底盘、进风圈及连接底盘和进风圈的多个叶片,多个叶片之间间隔形成出风口。当后向离心风轮工作时,空气从进风圈沿其轴向进入到后向离心风轮的内部,而后从多个风叶之间的出风口朝侧向吹出。然而,在此过程中,空气的流向从进风圈的轴向切换到后向离心风轮的径向(即侧向),在进风圈的外周形成负压区,从而自出风口朝侧向吹出的气流容易顺沿进风圈的外周回流到进风圈的入口,导致后向离心风轮的风量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后向离心风轮,旨在减少后向离心风轮吹出的风回流,以增大后向离心风轮的风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后向离心风轮,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底盘、进风圈、多个内叶片及多个外叶片。其中,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相对设置;多个所述内叶片连接所述底盘和所述进风圈,并沿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之间的环周位置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内叶片之间形成有出风口;多个所述外叶片构造于所述进风圈的外周壁;其中,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工作时,多个所述外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与多个所述内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一致。可选地,所述进风圈包括呈直筒状设置的进风圈体,以及自所述进风圈体的一端朝所述底盘呈扩口状设置的导风圈体,多个所述外叶片构造于所述进风圈体的外周壁。可选地,所述内叶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盘,所述内叶片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导风圈体,多个所述内叶片的叶面自内向外朝同一侧弯曲设置。可选地,所述外叶片沿所述进风圈的进风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外叶片的叶面朝向同一方向倾斜,且所述外叶片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内叶片的弯曲方向一致。可选地,所述底盘自其外周缘向其中部位置逐渐朝所述进风圈的中心凹陷,而在所述底盘的内侧形成有导风凸部,多个所述内叶片环绕于所述导风凸部的外周。可选地,所述内叶片数量不少于4个,且不多于11个;和/或,所述外叶片的数量不少于7个,且不多于30个。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及后向离心风轮。所述壳体构造有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内部构造有净化风道,所述净化风道将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净化出风口连通;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安装于所述净化风道内。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底盘、进风圈、多个内叶片及多个外叶片。其中,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相对设置;多个所述内叶片连接所述底盘和所述进风圈,并沿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之间的环周位置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内叶片之间形成有出风口;多个所述外叶片构造于所述进风圈的外周壁;其中,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工作时,多个所述外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与多个所述内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一致。可选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净化风道的风轮外罩壳,所述风轮外罩壳包括集风圈及连接于所述集风圈上端的出风框;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安装于所述出风框内,且所述后向离心风轮的进风圈伸入到所述集风圈中,所述进风圈和所述集风圈之间间隔出供所述进风圈旋转所需的通道,所述后向离心风轮的外叶片位于所述通道内。可选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净化风道内的旋转体,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将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沿其径向甩出。可选地,空气净化装置工作时,所述水洗件的外缘的线速度为10m/s~45m/s。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空气换热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的下端,所述空气换热装置安装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上端。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及后向离心风轮。所述壳体构造有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内部构造有净化风道,所述净化风道将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净化出风口连通;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安装于所述净化风道内。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底盘、进风圈、多个内叶片及多个外叶片。其中,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相对设置;多个所述内叶片连接所述底盘和所述进风圈,并沿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之间的环周位置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内叶片之间形成有出风口;多个所述外叶片构造于所述进风圈的外周壁;其中,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工作时,多个所述外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与多个所述内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一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后向离心风轮的进风圈外周壁构造多个外叶片,该多个外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与后向离心风轮的多个内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一致,以在后向离心风轮工作时,进风圈带动多个外叶片一起旋转,在进风圈的外环周形成持续向出风口外侧流动的气流,这部分气流有效阻拦自多个内叶片之间的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向进风圈的外环周回流,减少了风量损失,进而有效增大后向离心风轮的风量。此外,由于从出风口吹出的空气难以从进风圈的外环周回流,从而可以避免进风圈的外环周产生涡流,进而降低后向离心风轮的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空气净化装置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后向离心风轮装配于风轮外罩壳上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后向离心风轮和风轮外罩壳装配后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5为图4中沿I-I线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后向离心风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后向离心风轮的仰视图;图8为图6中后向离心风轮的主视图;图9为图8中沿II-II线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后向离心风轮与常规后向离心风轮的风量-噪音对比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后向离心风轮311净化进风口110底盘312净化出风口111导风凸部320旋转体112容置槽330施水件120进风圈340供水箱121进风圈体400空调室内机122导风圈体410机壳130内叶片500风轮外罩壳140外叶片510集风圈101出风口520出风框300空气净化装置530通道310壳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n底盘;/n进风圈,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相对设置;/n多个内叶片,多个所述内叶片连接所述底盘和所述进风圈,并沿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之间的环周位置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内叶片之间形成有出风口;以及/n多个外叶片,多个所述外叶片构造于所述进风圈的外周壁;/n其中,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工作时,多个所述外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与多个所述内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
底盘;
进风圈,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相对设置;
多个内叶片,多个所述内叶片连接所述底盘和所述进风圈,并沿所述进风圈与所述底盘之间的环周位置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内叶片之间形成有出风口;以及
多个外叶片,多个所述外叶片构造于所述进风圈的外周壁;
其中,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工作时,多个所述外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与多个所述内叶片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圈包括呈直筒状设置的进风圈体,以及自所述进风圈体的一端朝所述底盘呈扩口状设置的导风圈体,多个所述外叶片构造于所述进风圈体的外周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盘,所述内叶片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导风圈体,多个所述内叶片的叶面自内向外朝同一侧弯曲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叶片沿所述进风圈的进风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外叶片的叶面朝向同一方向倾斜,且所述外叶片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内叶片的弯曲方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自其外周缘向其中部位置逐渐朝所述进风圈的中心凹陷,而在所述底盘的内侧形成有导风凸部,多个所述内叶片环绕于所述导风凸部的外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向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片数量不少于4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愉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