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前置式外置壁挂新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47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机前置式外置壁挂新风机,包括离心风机、空气过滤层及机壳,所述机壳包括机壳背板、机壳侧板和机壳面板,空气过滤层固定于机壳内且将机壳内腔分隔形成风机腔及过滤腔;离心风机固定在风机腔内的机壳上;空风机腔内的机壳面板上具有进风口,过滤腔的机壳背板或机壳侧板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开设在房间外墙上的进风墙孔相通,或出风口与进风墙孔之间通过风管连通,过滤后的室外空气经进风墙孔进入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尤其设备设置在房间外侧墙面上,噪声在室外,对室内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前置式外置壁挂新风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机前置式外置壁挂新风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些新风机采用室内壁挂方式或是因新风机气流通道设计不合理,又或是因未充分利用离心风机旋转叶轮设计出风特点进行设计,该结构不仅对室内空间占位大,也导致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新风机安装或气流通道设计不合理,导致空间占位大噪音较大。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风机前置式外置壁挂新风机,包括离心风机、空气过滤层及机壳,所述机壳包括机壳背板、机壳侧板和机壳面板,空气过滤层固定于机壳内且将机壳内腔分隔形成风机腔及过滤腔;空气过滤层与机壳侧板、机壳背板、机壳面板围合成风机腔,离心风机固定在风机腔内的机壳上;空气过滤层与机壳侧板、机壳背板、机壳面板围合成过滤腔;风机腔内的机壳面板上具有进风口,所述过滤腔的机壳背板或机壳侧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开设在房间外墙上的进风墙孔相通,或所述出风口与进风墙孔之间通过风管连通,过滤后的室外空气经进风墙孔进入室内。进一步的,所述空气过滤层边沿与过滤腔机壳内壁贴合从而保证离心风机排出的空气完全经过空气过滤层后进入位于过滤腔的出风口,所述机壳内具有限位空气过滤层的限位件。进一步的,所述离心风机固定在风机腔内的机壳背板或机壳面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离心风机为后倾式或前倾式或中倾式风机,离心风机的风机旋转叶轮外部无涡壳以利于离心风机旋转叶轮排出的空气能自由流至过滤层迎风面。进一步的,离心风机相对于风机腔内的机壳背板平面为偏心安装或离心风机旋转叶轮转轴与机壳侧板距离较离心风机旋转叶轮转轴与空气过滤层的距离更近。进一步的,当机壳背板为矩形时,所述出风口位于过滤腔端角处的机壳背板或机壳侧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机壳面板与机壳侧板或机壳侧板与机壳面板及机壳背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机壳面板进风口处内腔面固定有初效过滤网以利于保护风机。进一步的,所述风机腔内的机壳上固定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为吸音导流块或导流板。进一步的,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旋转叶轮外侧带有涡壳,所述涡壳与空气过滤层边沿的机壳内腔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尤其设备设置在房间外侧墙面上,噪声在室外,对室内影响较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空气过滤层为折板状且出风口位于机壳背板上)。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图1的A-A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机壳面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内部结构示意图(出风口位于机壳侧板上且出风口经风管与进风墙孔连通)。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内部结构示意图(空气过滤层为折板状且出风口位于机壳侧板上)。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图5的B-B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机壳面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空气过滤层为直板状且出风口位于机壳背板上)。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四图8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机壳面板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机壳内部布局结构示意图(离心风机旋转叶轮外部带有涡壳)。图中:100-外墙墙面、101-进风墙孔、102-可调风口、10-离心风机、110-离心风机旋转叶轮、120-涡壳、121-涡道出口、130-电缆、20-空气过滤层、210-限位框架、201-风机腔、202-过滤腔、203-吸音导流块、204-导流板、30-机壳、310-机壳背板、320-机壳侧板、330-机壳面板、40-出风口、410-风管,341-初效过滤网、340-进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风机前置式外置壁挂新风机,包括离心风机10、空气过滤层20及机壳30,所述机壳30包括机壳背板310、机壳侧板320和机壳面板330;所述房间外墙墙体上开设进风墙孔101,过滤后的室外空气经进风墙孔101进入室内;空气过滤层20固定于机壳内且将机壳内腔分隔成风机腔201及过滤腔202,离心风机安装在风机腔201内的机壳背板310上;实际设计中离心风机还可以设置在机壳面板330上;空气过滤层与机壳侧板、机壳背板、机壳面板围合成风机腔;空气过滤层与机壳侧板、机壳背板、机壳面板围合成过滤腔;新风机的出风口40设在过滤腔202内的机壳背板310上,所述出风口40与进风墙孔101相通。所述风机腔201的机壳面板上设置有进风口340。所述空气过滤层外沿与机壳内壁贴合从而保证离心风机排出的空气完全经过空气过滤层后进入过滤腔的出风口。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部具有限位空气过滤层的限位框架,所述空气过滤层陷于限位框架210内。实际设计中,所述空气过滤层可以通过螺栓方式固定在机壳内壁也可以在机壳内壁设置槽口或固定支撑板等限位件支撑限位空气过滤层。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机10相对于风机腔内的机壳背板310平面为偏心安装,从而风机旋转叶轮出来的气流更容易流到过滤层。本实施例中,相对于机壳背板平面,所述新风机的出风口40与离心风机为对角端设置,使过滤后的空气能均匀汇集到出风口40。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340在风机腔的机壳面板上布设,进风口340处机壳面板内表面固定有初效过滤网341,从而能够防止蚊虫进入。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机为后倾式,实际设计中离心风机也可以是前倾式或中倾式风机。所述离心风机为DC或EC风机。所述所述机壳面板与机壳侧板或机壳侧板与机壳面板及机壳背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如磁吸,卡扣插销或螺栓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以利于更换空气过滤层。用于控制离心风机运行的的电缆130穿过进风墙孔进到房间内。本实施例中,图中的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其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室外——进风口——离心风机旋转叶轮110——空气过滤层——过滤腔——出风口——进风墙孔——室内。风机腔201内的端角还设置有吸音导流块203,吸音导流块203内侧面为弧形,从而避免从离心风机排出的风撞击至拐角导致风力减弱,从而能够降低噪音减小风阻。为了能够方便调节室内进风,在进风墙孔室内的一端设置有可调出风口102,可调出风口102可以作为阀门用于控制调节出风口的启闭以防止室外强风灌入室内。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出风口位于机壳侧板320上,出风口40连接一段风管410,风管再与进风墙孔101相通,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结构相同。实施例三,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出风口位于机壳侧板320上,安装时,具有出风口一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前置式外置壁挂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风机、空气过滤层及机壳,所述机壳包括机壳背板、机壳侧板和机壳面板,/n空气过滤层固定于机壳内且将机壳内腔分隔形成风机腔及过滤腔;/n空气过滤层与机壳侧板、机壳背板、机壳面板围合成风机腔,离心风机固定在风机腔内的机壳上;/n空气过滤层与机壳侧板、机壳背板、机壳面板围合成过滤腔;/n风机腔内的机壳面板上具有进风口,所述过滤腔的机壳背板或机壳侧板上设置有出风口;/n所述出风口与开设在房间外墙上的进风墙孔相通,或所述出风口与进风墙孔之间通过风管连通,过滤后的室外空气经进风墙孔进入室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前置式外置壁挂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风机、空气过滤层及机壳,所述机壳包括机壳背板、机壳侧板和机壳面板,
空气过滤层固定于机壳内且将机壳内腔分隔形成风机腔及过滤腔;
空气过滤层与机壳侧板、机壳背板、机壳面板围合成风机腔,离心风机固定在风机腔内的机壳上;
空气过滤层与机壳侧板、机壳背板、机壳面板围合成过滤腔;
风机腔内的机壳面板上具有进风口,所述过滤腔的机壳背板或机壳侧板上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出风口与开设在房间外墙上的进风墙孔相通,或所述出风口与进风墙孔之间通过风管连通,过滤后的室外空气经进风墙孔进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前置式外置壁挂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层边沿与过滤腔机壳内壁贴合从而保证离心风机排出的空气完全经过空气过滤层后进入位于过滤腔的出风口,所述机壳内具有限位空气过滤层的限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前置式外置壁挂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固定在风机腔内的机壳背板或机壳面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前置式外置壁挂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为后倾式或前倾式或中倾式风机,离心风机的风机叶轮外部无涡壳以利于离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罡陈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风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