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9499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导风组件,壳体具有出风风道以及与出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第一导风组件转动设于出风口且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第二导风组件转动设于出风口且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孔,在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模式下,第一导风组件转动至位于第二导风组件的下方且与第二导风组件配合限定出出风腔,出风腔的左右两侧敞开,多个第一散风孔和多个第二散风孔分别与出风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结构简单、散风效果好,且在改善送风范围的同时,还能兼顾送风的舒适性,避免冷风直吹用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空调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在空调使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当用户开启空调制冷时,冷气会直接吹到用户身上,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部分厂家通常选择在大导风板或小导风板上打孔,当在大导风板上打孔时,在使用空调的过程中大导风板可直接关闭出风口,以利用大导风板上的孔出风,达到散风目的,减少出风量,进而减少冷气作用在用户身上的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当在小导风板上打孔时,可将小导风板设置成与出风方向垂直来关闭出风口,进而实现减少出风量。

3、但是,上述方案均存在散风效果差、风量小、风量损失大、送风范围窄以及制冷量低等问题,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结构简单、散风效果好、风量大且送风范围广,在避免风直吹用户的同时还可保证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结构复杂、散风效果差、风量小、制冷量低等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还旨在提出一种上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风道以及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第一导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第二导风组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孔,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无风感模式,在所述无风感模式,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转动至位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导风组件配合以限定出出风腔,所述出风腔的左右两侧敞开,所述多个第一散风孔和所述多个第二散风孔分别与所述出风腔连通。

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并将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直接可转动地设于出风口,以降低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的布设难度,并可简化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同时还方便相对于出风口转动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以降低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的位置调节难度,此外,还在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上均设置多个散风孔,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散风效果,且在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模式下,将第一导风组件转动至位于第二导风组件的下方,以实现利用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配合限定出左右两侧敞开的出风腔,这样即可利用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配合实现朝向不同方向送风,一方面扩大送风范围,另一方面还可避免空调室内机导出的风直吹用户,提升空调室内机送风的舒适性,进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也就是说,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结构简单、散风效率好、送风范围广且舒适性高。

5、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体和第二导风板体,所述第一导风板体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体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导风板体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体分别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散风孔。

7、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体的宽度,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体的前端相连。

8、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厚度方向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体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0°~88°。

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散风孔的中心轴线和第一基准线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20°~90°,其中,所述第一基准线为平行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高度方向的直线。

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散风孔和/或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散风孔包括连通的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段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段的下游,所述第一导风段的导流面积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导风段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导风段的导流面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段的方向逐渐增大。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段被构造成将空气反射至所述第二导风段。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体和第二导风板体,所述第一导风板体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体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体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所述第一散风孔包括连通的所述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

13、可选地,在第一投影面上,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的所述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的连接处的分型面的第一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导风段的进口端的第二正投影之间具有交集或者错位设置;和/或,所述分型面的第一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导风段的出口端的第三正投影之间具有交集或者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投影面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的厚度方向的平面。

14、可选地,所述第二散风孔的第一导风段和所述第二导风段同轴设置。

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导风组件的长度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散风孔分成多个出风区域,所述多个出风区域的出风方向不同。

16、可选地,所述多个出风区域包括左侧出风区域、中间出风区域和右侧出风区域,所述左侧出风区域的所述第一散风孔相对于所述中间出风区域的所述第一散风孔朝左倾斜延伸以朝左出风,所述右侧出风区域的所述第一散风孔相对于所述中间出风区域的所述第一散风孔朝右倾斜延伸以朝右出风。

1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前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模式指令信息;获取切换至无风感模式的指令信息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转动至第一导风位置,所述第一导风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导风组件配合以限定出出风腔。

1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在获取切换至无风感模式的指令信息时,控制第一导风组件转动,以便于利用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配合以限定出出风腔,在避免空调室内机导出的风直吹用户的同时,还可实现散风效果,同时还可扩大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以实现提升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19、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2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获取切换至无风感模式的指令信息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转动至第二极限打开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转动至第一极限打开位置,然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转动以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配合限定出所述出风腔。

2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柔风感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切换至所述柔风感模式的指令信息时,控制第二导风组件转动至使得所述第二散风孔倾斜朝上送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转动至第二导风位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体和第二导风板体,所述第一导风板体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体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导风板体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体分别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散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体的宽度,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体的前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厚度方向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体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0°~8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散风孔的中心轴线和第一基准线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20°~90°,其中,所述第一基准线为平行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高度方向的直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散风孔和/或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散风孔包括连通的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段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段的下游,所述第一导风段的导流面积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导风段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导风段的导流面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段的方向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段被构造成将空气反射至所述第二导风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体和第二导风板体,所述第一导风板体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体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体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所述第一散风孔包括连通的所述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投影面上,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的所述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的连接处的分型面的第一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导风段的进口端的第二正投影之间具有交集或者错位设置;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风孔的第一导风段和所述第二导风段同轴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导风组件的长度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散风孔分成多个出风区域,所述多个出风区域的出风方向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出风区域包括左侧出风区域、中间出风区域和右侧出风区域,所述左侧出风区域的所述第一散风孔相对于所述中间出风区域的所述第一散风孔朝左倾斜延伸以朝左出风,所述右侧出风区域的所述第一散风孔相对于所述中间出风区域的所述第一散风孔朝右倾斜延伸以朝右出风。

13.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切换至无风感模式的指令信息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转动至第二极限打开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转动至第一极限打开位置,然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转动以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配合限定出所述出风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柔风感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防直吹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风感模式,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下端之间的间距H1<5mm。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风感模式,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下端的至少一部分止抵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的自由端的内表面或上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切换至无风感模式的指令信息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转动至使得所述第二散风孔倾斜朝上送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体和第二导风板体,所述第一导风板体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体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导风板体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体分别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散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体的宽度,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体的前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厚度方向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体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0°~8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散风孔的中心轴线和第一基准线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20°~90°,其中,所述第一基准线为平行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高度方向的直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散风孔和/或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散风孔包括连通的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段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段的下游,所述第一导风段的导流面积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导风段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导风段的导流面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段的方向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段被构造成将空气反射至所述第二导风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体和第二导风板体,所述第一导风板体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体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体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所述第一散风孔包括连通的所述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投影面上,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的所述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的连接处的分型面的第一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导风段的进口端的第二正投影之间具有交集或者错位设置;和/或,

10.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