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沙地造林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樟子松沙地覆膜抗旱整地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mongolica Litv)作为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L.)的一个地理变种,天然分布区在大兴安岭的呼伦贝尔地区,属于大兴安岭地带性森林植被,是我国东北及内蒙古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具有较强的抗寒、耐旱、抗风沙、耐瘠薄等优良特性,是我国北方半干旱风沙地区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草场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但是在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化地区,由于受气候干旱、多风少雨、风蚀沙化等各种恶劣环境因子的影响,樟子松造林后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造成目前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呈现以灌木和阔叶乔木(主要是以杨树)为主、针叶树种类稀少的局面。过去传统的樟子松造林方式是,采用二年生樟子松小苗于春季裸根栽植,造林后苗木根际周围土壤水分蒸发较快,难以保证苗木根系对土壤水分的正常生理需求;特别是春季正值风沙盛期,幼苗和土壤中的水分在较短时期内急剧减少,因失水过快而造成苗木枯萎死亡,因此这种樟子松沙地造林方式在干旱、半干旱风沙地区恶劣的生 ...
【技术保护点】
樟子松沙地覆膜抗旱整地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栽植后的苗木根颈周围,将规格为0.5×0.5~1.0×1.0m的塑料薄膜平铺于回填土地表。
【技术特征摘要】
1.樟子松沙地覆膜抗旱整地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栽植后的苗木根颈周围,将规格为0.5×0.5~1.0×1.0m的塑料薄膜平铺于回填土地表。2.按权利要求1所述樟子松沙地覆膜抗旱整地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的规格为0.8×0.8~1.0×1.0m。3.按权利要求1所述樟子松沙地覆膜抗旱整地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栽植的前一年雨季或秋季块状整地,整地规格为50cm×50cm~100cm×100cm,深40~50cm。4.按权利要求3所述樟子松沙地覆膜抗旱整地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地规格为80cm×80cm~100cm×100cm。5.按权利要求3或4所述樟子松沙地覆膜抗旱整地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梯田整地时,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德明,刘志民,阿拉木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