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7142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排烟系统、控烟系统、支撑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排烟系统包括排烟管道、排烟风门和排烟风机;控烟系统包括控烟水管、喷头和供水管;支撑系统将排烟系统和控烟系统安装在隧道拱顶中部;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阀门和控制中心,智能阀门包括电磁吸附装置、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报警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探测火情,向洞内外人员报警,通过电磁吸附装置打开排烟风门,控制中心启动排烟风门和喷头,降低隧道内火场温度,迅速排出烟气,为隧道内人员争取时间,提高人员存活率,具备自动触发功能,减少系统反应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隧道消防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新建隧道的规模迅速扩大,长大隧道的数量更是迅猛增长。长大隧道内空间狭长且相对封闭,可供人员疏散的出口有限,一旦发生火灾,隧道内会迅速充满烟气,火灾产生的大量有毒烟气无法迅速排出隧道,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另外,目前国内隧道大部分隧道内通风采用纵向通风,在发生火灾时隧道内风机作业会导致烟气会沿隧道向火源点下风口迅速扩散,导致火源点下风口人员逃生时间进一步缩短,产生人员伤亡。通过上述分析认为,火灾烟气控制对于隧道消防安全非常重要,尤其在疏散口有限的长大隧道,采用快速有效的隧道火灾烟气控制系统,及早的限制火灾烟气产生和排出尤为重要,也是保障隧道内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解决现存隧道消防烟气控制不良的问题,能快速控制火情,提升隧道火灾时消防水平,并降低避险人员的安全风险。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排烟系统、控烟系统、支撑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排烟系统包括排烟风机、排烟风门和多节可拆卸连接的排烟管道,排烟风机安装在隧道洞口或竖井处,排烟风门安装在排烟管道上;控烟系统包括控烟水管和供水管,控烟水管设于固定支架外侧,在控烟水管上设有多个喷头,供水管一端与控烟水管连接,另一端连接水源;支撑系统固定安装在隧道拱顶,包括多个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用于放置排烟管道和控烟水管;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阀门和控制中心,智能阀门与控制中心连接,用于监测隧道内是否发生火灾;智能阀门安装在排烟风门一侧,排烟风机及喷头均与控制中心连接。进一步,智能阀门包括电磁吸附装置、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报警器和为电磁吸附装置供电的电池;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均与控制中心连接;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均与电磁吸附装置连接;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均与报警器连接。进一步,排烟风门一侧与排烟管道铰接,另一侧通过电磁吸附装置与排烟管道连接。进一步,排烟管道上部为圆弧形,下部为方形。进一步,每节排烟管道的一端为管节承口,另一端为管节插口,相邻管节通过管节插口和管节承口连接。进一步,固定支架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底板与两个侧板形成用于放置排烟管道的容纳槽;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底板垂直连接,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垂直连接,第二侧板通过螺栓固定于隧道拱顶。进一步,当底板伸出侧板一段距离时,在底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挡板,挡板与底板垂直连接,挡板、底板与侧板共同形成用于放置控烟水管的槽体。进一步,喷头采用细水雾喷头,均匀布设在控烟水管上。进一步,水源采用消防用水。进一步,控制中心采用ASW1000通风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公开的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在不破坏隧道原有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加装支撑系统、排烟系统、控烟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排烟系统和控烟系统通过支撑系统安装在隧道拱顶,通过智能阀门监测火情,将火情及时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作出响应,自动开启喷头和排烟风机,通过喷头喷水灭火及通过排烟风机排烟,降低隧道内火灾发生时火场温度,减少烟气产生,迅速排出产生的烟气,为隧道内人员避险争取更多时间,提高火灾发生时人员的存活率,并且具备自动触发功能,减少系统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进一步,智能阀门包括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电磁吸附装置和报警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的感应,将火情及时发送给控制中心,同时启动报警器和电磁吸附装置,打开排烟风门,控制中心作出响应,自动开启喷头和排烟风机,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感应到有火情时,就可以及时向控制中心42反映,做到及时报警和灭火。进一步,排烟管道上部设计为圆弧形,与隧道拱顶相适应;下部设计为方形,方便放置在支撑系统上。进一步,排烟管道采用承插式连接,安装拆卸方便快速。进一步,排烟风门通过电磁吸附装置安装在排烟管道上,当电磁吸附装置通电时,排烟风门紧闭,当电磁吸附装置断电时,排烟风门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开启。进一步,底板伸出侧板一段距离,通过挡板三者形成U型槽,将控烟水管放置在此U型槽中,安装起来较容易,且控烟水管不会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隧道火灾烟气控制系统总体示意图;图2为排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控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排烟风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隧道火灾烟气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隧道火灾烟气控制系统组成示意图。其中,1为排烟系统,2为控烟系统,3为支撑系统,4为智能控制系统,11为排烟管道,12为排烟风门,13为排烟风机,14为铰链,15为管节插口,16为管节承口,21为控烟水管,22为喷头,23为供水管,31为底板,32为侧板,33为挡板,34为螺栓,321为第一侧板,322为第二侧板,41为智能阀门,42为控制中心,43为电磁吸附装置,44为温度传感器,45为烟雾传感器,46为报警器,47为锂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如图1和图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控制系统,包括排烟系统1、控烟系统2、支撑系统3和智能控制系统4四部分。如图2所示,排烟系统1包括排烟管道11、排烟风门12和排烟风机13,排烟风机13设置在隧道洞口或竖井,采用大功率风机保证隧道内烟气能够及时排出。排烟管道11采用轻型耐高温合金预制成,可安装于隧道拱顶中部,由安装于洞外的排烟风机13将隧道内烟气排出隧道,为洞内人员避险提供保障。排烟管道11上部设计为圆弧形,与隧道拱顶相适应;下部设计为方形,方便放置在支撑系统3上。相邻管节采用承插式连接,通过管节插口15和管节承口16连接。如图5所示,排烟风门12可通过预制的铰链14和电磁吸附装置43与排烟管道11连接,且风门外侧更大,可保证关闭状态时无漏风。具体为:排烟风门12一侧与排烟管道11铰接,另一侧通过电磁吸附装置43与排烟管道11连接。每隔一段距离就安置有一个排烟风门12,或者在每一节排烟管道11上个安装一个排烟风门12。如图3所示,控烟系统2包括控烟水管21、喷头22和供水管23。控烟水管21设于固定支架外侧,在控烟水管21上设有多个喷头22,供水管23一端与控烟水管21连接,另一端连接水源,水源采用消防用水;喷头22采用细水雾喷头22,细水雾喷头22沿一定间距等距布置。更优地,当隧道较长时,一根供水管23不够用,可沿隧道环向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条供水管23。如图4所示,支撑系统3由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烟系统(1)、控烟系统(2)、支撑系统(3)和智能控制系统(4);/n排烟系统(1)包括排烟风机(13)、排烟风门(12)和多节可拆卸连接的排烟管道(11),排烟风机(13)安装在隧道洞口或竖井处,排烟风门(12)安装在排烟管道(11)上;/n控烟系统(2)包括控烟水管(21)和供水管(23),控烟水管(21)设于固定支架外侧,在控烟水管(21)上设有多个喷头(22),供水管(23)一端与控烟水管(21)连接,另一端连接水源;/n支撑系统(3)固定安装在隧道拱顶,包括多个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用于放置排烟管道(11)和控烟水管(21);/n智能控制系统(4)包括智能阀门(41)和控制中心(42),智能阀门(41)与控制中心(42)连接,用于监测隧道内是否发生火灾;/n智能阀门(41)安装在排烟风门(12)一侧,排烟风机(13)及喷头(22)均与控制中心(4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烟系统(1)、控烟系统(2)、支撑系统(3)和智能控制系统(4);
排烟系统(1)包括排烟风机(13)、排烟风门(12)和多节可拆卸连接的排烟管道(11),排烟风机(13)安装在隧道洞口或竖井处,排烟风门(12)安装在排烟管道(11)上;
控烟系统(2)包括控烟水管(21)和供水管(23),控烟水管(21)设于固定支架外侧,在控烟水管(21)上设有多个喷头(22),供水管(23)一端与控烟水管(21)连接,另一端连接水源;
支撑系统(3)固定安装在隧道拱顶,包括多个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用于放置排烟管道(11)和控烟水管(21);
智能控制系统(4)包括智能阀门(41)和控制中心(42),智能阀门(41)与控制中心(42)连接,用于监测隧道内是否发生火灾;
智能阀门(41)安装在排烟风门(12)一侧,排烟风机(13)及喷头(22)均与控制中心(4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阀门(41)包括电磁吸附装置(43)、温度传感器(44)、烟雾传感器(45)、报警器(46)和为电磁吸附装置(43)供电的电池;
温度传感器(44)和烟雾传感器(45)均与控制中心(42)连接;
温度传感器(44)和烟雾传感器(45)均与电磁吸附装置(43)连接;
温度传感器(44)和烟雾传感器(45)均与报警器(4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排烟风门(12)一侧与排烟管道(11)铰接,另一侧通过电磁吸附装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泽常宏涛李嘉琦王世业李培军李勇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