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697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道路本体和设置在道路本体上的侧石,在市政道路上与侧石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雨水口,在道路本体内固定设置有蓄水池,蓄水池的上端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另一端与雨水口连接,所述的侧石的一侧为绿化带,雨水口设置在侧石中远离绿化带的一侧,在蓄水池内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设置在蓄水池的底部,出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在道路本体的上侧,且位于侧石中设置有绿化带的一侧。整个蓄水池的造价较低,便于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本技术涉及市政设施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市政道路的侧方设置有侧石,侧石朝向道路的一侧为内侧,朝向外侧绿化带一侧为外侧,传统的市政道路建设,雨水口设置在道路侧石的内侧,雨水口顶部设置雨水箅子,雨水箅子为混凝土、铸铁等材料制成,雨水口下端连接用于排水的雨水管。为了防止路面积水,市政路面的雨水通过雨水口收集后直接进入雨水管排出,而另一方面,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需要灌溉,又需要另外的市政供水来满足灌溉需求,无法直接利用道路路面的雨水,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如公告号为CN2086857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其包括市政道路,市政道路的两侧设置有侧石,在侧石与市政道路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雨水口;侧石的高度设置为高于市政道路的表面;还包括雨水的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包括与雨水口连接在一起的进水管以及与进水管另一端连通的蓄水池,蓄水池设置在地面之下。其通过对雨水进行收集,并用雨水对绿化带进行灌溉,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但是这样的结构在使用的时候,因为抽水泵由于是设置在蓄水池内的。在检修的时候十分不方便,抽水泵很容易因为故障而损坏,另一方面,每个蓄水池内均需要设置有抽水泵,大大的增加了该系统的成本,不便于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其成本较低,便于进行推广和使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道路本体和设置在道路本体上的侧石,在市政道路上与侧石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雨水口,在道路本体内固定设置有蓄水池,蓄水池的上端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另一端与雨水口连接,所述的侧石的一侧为绿化带,雨水口设置在侧石中远离绿化带的一侧,在蓄水池内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设置在蓄水池的底部,出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在道路本体的上侧,且位于侧石中设置有绿化带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出水管的一端设置在蓄水池内,另一端设置在道路本体的上侧。在下雨的时候,雨水可以从雨水口流入蓄水池内。而当人们需要对绿化带进行浇灌的时候,自带一个水泵,之后直接将出水管位于道路本体上侧的一端连接水泵的进水口,水泵工作即可将蓄水池内的雨水抽出并用来进行浇灌,因为出水管的另一端使设置在绿化带的一侧,并不影响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过。水泵是工人自带的,可以方便的进行检修,使整个蓄水池的造价较低,便于进行推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蓄水池内固定安装有固定筒,固定筒的轴线水平设置,固定筒的一端密封,固定筒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设置在蓄水池内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筒远离出水管一端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进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雨水在通过雨水口流入蓄水池内时,或多或少都会携带一些沙土,沙土沉淀在蓄水池内时,因为固定筒的进水孔是设置在上侧的,在水泵抽水的时候不易扬起沉淀在蓄水池内底部的沙土,减少对水泵的损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蓄水池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与蓄水池底部之间间隔有空隙,固定筒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蓄水池的底面固定设置成斜面,斜面高度最低的一边称为最低边,在蓄水池内与最低边相邻的竖直侧壁称为安装面,在安装面上开设有排出口,排出口与下水道连接,在安装面上滑动安装竖直设置的滑动导轨,滑动导轨上滑动安装有滑动板,滑动板位于高度最低的位置时,滑动板盖设住排出口,滑动板可沿着滑动导轨移动至使排出口暴露在外的位置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与蓄水池的底部之间间隔有空隙,沙土在沉淀在蓄水池内的时候会落入支撑架下侧。因为蓄水池的底面为斜面,沙土更容易继续在蓄水池底面中的最低边的一侧。人们可以通过打开滑动板来将蓄水池内的沙土排放至下水道内,对蓄水池内进行清洁。蓄水槽不易因为常年使用,导致出现沙土堆积较多,水泵抽出的水较为浑浊,进而损伤水泵的现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道路本体上穿设有安装管,安装管穿设在侧石中靠近绿化带的一侧,安装管的一端位于道路本体上侧,另一与蓄水池的上端连接,出水管为软管,且穿设过安装管,在滑动板上固定安装有滑动环,出水管同时穿设在滑动环内,出水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位于滑动环的下侧,且直径大于滑动环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可以通过提起出水管,使出水管上的第一限位件移动,从而使第一限位件带动滑动板沿着滑动导轨移动,进而将排出口打开。之后放下出水管,从而使滑动板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滑,遮盖住排出口,其结构简单,便于工人将蓄水槽内的雨水和沉积的沙土排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出水管设置在道路本体上侧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的直径大于安装管的内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出水管是穿设在安装管内的,通过设置有第二限位件,使出水管设置在道路本体的上侧的一端不易从安装管内滑入蓄水槽内,可以便于工人提起。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安装管的上端上可拆卸的安装有保护盖,保护盖盖设在安装管上时,出水管设置在道路本体上侧的一端位于保护盖内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平时不使用的时候,保护盖盖设在安装管上,很好的保护看了出水管,使出水管不易损坏,提高了整个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出水管上设置有警示刻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降低出现工人在浇水的时候过度牵扯出水管,导致出水管带动滑动板移动,使蓄水池内的水被误排出的现象,通过设置有警示刻度,提醒工人注意不要将出水管过度扯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雨水口和进水管内均安装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能够对通过雨水口和进水管的雨水进行过滤,进一步降低进入蓄水池内的雨水中沙土的含量,使蓄水池内不易积蓄沙土,降低打开滑动板的频率。能够很好的保护水泵。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整个蓄水池的造价较低,便于进行推广;2.蓄水槽不易因为常年使用,导致出现沙土堆积较多,水泵抽出的水较为浑浊,进而损伤水泵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隐藏侧石、部分绿化带和部分道路本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道路本体;11、侧石;12、绿化带;13、雨水口;2、蓄水池;21、进水管;3、安装管;31、出水管;311、第一限位件;312、第二限位件;32、支撑架;33、固定筒;34、进水孔;41、滑动导轨;42、滑动板;43、滑动槽;44、滑动环;45、保护盖;5、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道路本体(1)和设置在道路本体(1)上的侧石(11),在市政道路上与侧石(11)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雨水口(13),在道路本体(1)内固定设置有蓄水池(2),蓄水池(2)的上端连接有进水管(21),进水管(21)的另一端与雨水口(1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石(11)的一侧为绿化带(12),雨水口(13)设置在侧石(11)中远离绿化带(12)的一侧,在蓄水池(2)内连接有出水管(31),出水管(31)的一端设置在蓄水池(2)的底部,出水管(31)的另一端设置在道路本体(1)的上侧,且位于侧石(11)中设置有绿化带(12)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道路本体(1)和设置在道路本体(1)上的侧石(11),在市政道路上与侧石(11)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雨水口(13),在道路本体(1)内固定设置有蓄水池(2),蓄水池(2)的上端连接有进水管(21),进水管(21)的另一端与雨水口(1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石(11)的一侧为绿化带(12),雨水口(13)设置在侧石(11)中远离绿化带(12)的一侧,在蓄水池(2)内连接有出水管(31),出水管(31)的一端设置在蓄水池(2)的底部,出水管(31)的另一端设置在道路本体(1)的上侧,且位于侧石(11)中设置有绿化带(12)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池(2)内固定安装有固定筒(33),固定筒(33)的轴线水平设置,固定筒(33)的一端密封,固定筒(33)的另一端与出水管(31)设置在蓄水池(2)内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筒(33)远离出水管(31)一端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进水孔(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池(2)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架(32),支撑架(32)与蓄水池(2)底部之间间隔有空隙,固定筒(33)固定安装在支撑架(32)上,蓄水池(2)的底面固定设置成斜面,斜面高度最低的一边称为最低边,在蓄水池(2)内与最低边相邻的竖直侧壁称为安装面,在安装面上开设有排出口,排出口与下水道连接,在安装面上滑动安装竖直设置的滑动导轨(41),滑动导轨(41)上滑动安装有滑动板(42),滑动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健华林晓涛唐洪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君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