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697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包括建筑地基,所述建筑地基包括建筑本体与地面,所述地面上开设有建设槽,所述建设槽侧壁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贯穿口,所述贯穿口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平受力板,所述支撑杆外侧壁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古建筑本体底部利用模具来浇筑制成水泥体,来支撑建筑本体,通过在建设槽内底部浇筑水泥底座来进行防止塌陷,在钢板、承重圈、水泥体与水泥底座配合下,通过承重弹簧来实现对古建筑本体的减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古建筑加固
,尤其涉及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建筑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对古建筑的修缮工作,特别是地震频发地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现有技术中,为提高古建筑的抗震能力,一般侧重上部杆件局部更换和饰面的整修,这种方式在提高古建筑的抗震效果上捉襟见肘,在应对较高的地震时,古建筑无法得到有效保护,造成古建筑损坏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古建筑在抵抗地震的能力较差的缺点,而提出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包括建筑地基,所述建筑地基包括建筑本体与地面,所述地面上开设有建设槽,所述建设槽侧壁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贯穿口,所述贯穿口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平受力板,所述支撑杆外侧壁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优选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开设在建筑本体侧壁的多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侧壁设置有连接钢筋,所述建筑本体底部开设有水泥体,所述水泥体内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侧壁与建筑本体外侧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水泥体底部开设有多个圆槽,所述圆槽内设置有承重圈,所述承重圈通过承重弹簧连接有钢板,所述钢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泥底座。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在连接槽内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螺栓与连接槽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套设在连接杆上。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层,所述螺纹层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优选地,所述水泥底座外侧壁与建设槽内侧壁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古建筑本体底部利用模具来浇筑制成水泥体,来支撑建筑本体,通过在建设槽内底部浇筑水泥底座来进行防止塌陷,在钢板、承重圈、水泥体与水泥底座配合下,通过承重弹簧来实现对古建筑本体的减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的加工过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的模具位置及其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中:1建筑本体、2建设槽、3支撑杆、4水平受力板、5连接槽、6连接杆、7连接钢筋、8水泥体、9承重圈、10钢板、11水泥底座、12连接板、13紧固螺栓、14紧固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包括建筑地基,建筑地基包括建筑本体1与地面,地面上开设有建设槽2,建设槽2侧壁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贯穿口,贯穿口内设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平受力板4,水平受力板4底部与地面上表面接触,通过地面施加给支撑杆3支撑力,支撑杆3外侧壁开设有连接槽5,连接槽5与地面为平行设置的,连接槽5与连接板12的连接方式为水平插入连接,通过连接槽5施加给连接板12水平支撑力,连接槽5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进一步地,减震机构包括开设在建筑本体1侧壁的多个贯穿孔,贯穿孔内侧壁设置有连接钢筋7,通过连接钢筋7将水泥体8与建筑本体1连接,使得连接更加紧密与有效,建筑本体1底部开设有水泥体8,水泥体8内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侧壁与建筑本体1外侧壁固定连接,其水泥体8通过模具制成。进一步地,水泥体8底部开设有多个圆槽,圆槽内设置有承重圈9,承重圈9通过承重弹簧连接有钢板10,承重弹簧采用高碳钢制成,其处在压缩状态,其中多个承重弹簧形变量在仅仅承重状态下不超过其弹性形变,钢板10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泥底座11。进一步地,连接机构包括在连接槽5内设置的连接板12,连接板12通过紧固螺栓13与连接槽5连接,连接板12上开设有连接口,连接口套设在连接杆6上,其连接杆6与连接板,连接板12与连接槽5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在加固完成后,可进行拆卸拿走进行二次使用。进一步地,连接杆6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层,螺纹层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4,转动紧固螺母14来调节连接杆上的钢板10的高度,水泥底座11外侧壁与建设槽2内侧壁连接。其中,水泥体8的制造是通过制造模具制成,其中制造模具为两个固定杆,固定杆端部与连接板12的连接方式与连接杆6一致,两个固定杆共同固定同一个固定模具,固定模具上开设有模具槽,模具槽两侧的侧壁与建筑本体1外侧壁接触,模具槽前后两侧的侧壁与建筑本体1的底部接触,模具槽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制造圆槽的圆柱块,来制造圆槽,其具体结构请看图4,通过向模具槽内倒入加固水泥支撑水泥体8。本技术中该装置的制造方法为:第一步,将古建筑部分地基的建筑本体1底部与两侧挖建设槽2,在地面上开设有贯通至建设槽2的贯穿孔,在孔里插入支撑杆3,将支撑杆3的顶部的水平受力板4与地面接触,将建筑本体1底部钻孔,在孔内放入连接钢筋7,通过将模具上的固定杆与连接板12进行连接,将模具槽上的前后侧壁与建筑本体1底部接触,向模具槽内投入混凝土泥浆,静置3-5天,进行脱模,制成水泥体8;第二步,将载有承重弹簧的钢板10放置在建筑本体1下,将弹簧连接的承重圈9放入到水泥体8上的圆槽内,将圆槽底部与承重圈9抵触,将连接杆6插入到连接板12上的连接口内,通过转动紧固螺母14使连接杆6不断的向上移动,与连接杆6连接的钢板10会向上移动,承重弹簧会不断的被压缩,当其压缩到一定的位置时,将建设槽2底部注入混凝土泥浆,其高度与钢板10高度一致即可,静置3-5日,得到水泥底座11;第三步将紧固螺母14松开,将连接板12拆卸,将支撑杆3与水平受力板4拆除,将建设槽2内填入泥土进行,实现密封;对古建筑地基处的建筑本体1进行分阶段加固,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对古建筑整体的加固,使其在应对地震时能通过承重弹簧来进行缓冲实现减震,再者,通过加设水泥底座11,使其在易塌陷地区,底部不会出现坍陷,实现对古建筑的加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包括建筑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地基包括建筑本体(1)与地面,所述地面上开设有建设槽(2),所述建设槽(2)侧壁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贯穿口,所述贯穿口内设置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平受力板(4),所述支撑杆(3)外侧壁开设有连接槽(5),所述连接槽(5)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包括建筑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地基包括建筑本体(1)与地面,所述地面上开设有建设槽(2),所述建设槽(2)侧壁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贯穿口,所述贯穿口内设置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平受力板(4),所述支撑杆(3)外侧壁开设有连接槽(5),所述连接槽(5)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开设在建筑本体(1)侧壁的多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侧壁设置有连接钢筋(7),所述建筑本体(1)底部开设有水泥体(8),所述水泥体(8)内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侧壁与建筑本体(1)外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建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边志杰顾静李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