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漏装置、堵漏结构、堵漏方法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538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堵漏装置,包括弹性材料体、两个挤压部件以及连接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堵漏结构,包括隔离结构体以及如前所述的堵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堵漏方法,通过如前所述的堵漏结构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包括在地下室底板上开设泄压孔进行泄压,以及通过如前所述的堵漏方法对所述泄压孔进行堵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隔离结构体上的待堵漏的孔进行封堵,并且通过该堵漏装置以及堵漏结构所实现的堵漏方法,操作步骤简单,通过弹性材料体的径向膨胀有效提高了对带堵漏的孔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堵漏装置、堵漏结构、堵漏方法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堵漏装置、堵漏结构、堵漏方法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技术介绍
地下室的抗浮设计问题是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若结构抗浮不满足要求,可能引起地下结构上浮、底板开裂,导致不同程度的地下结构破坏。泄压结构通常也会出现在地下室结构的设计中,从另一角度解决了浮力可能对地下室底板造成的损坏,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806473A所公开的一种泄水卸压抗浮结构。也有的地下室在建筑施工中并没有专门的泄压结构,而是在避免发生上浮的抢修过程中临时对地下室底板进行钻孔泄压,待泄压完毕后通过混凝土对泄压孔进行封堵,但这破坏了原有的混凝土结构,导致封堵部位极其容易发生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堵漏装置以及堵漏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对地下室底板上泄压孔的密封性,同时操作简单,便于实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堵漏方法,通过所述堵漏结构实现;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的泄压方法,在泄压后通过所述堵漏方法进行泄压孔的封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堵漏装置,包括:弹性材料体,所述弹性材料体能够至少部分插入至待堵漏的孔内;两个挤压部件,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材料体在待堵漏的孔轴向上的两侧;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穿过所述弹性材料体并连接于两个挤压部件之间,能够施力于所述挤压部件,从而使两个挤压部件相互靠近并直接或间接挤压所述弹性材料体。所述堵漏装置包括螺栓以及螺接于所述螺栓的螺杆上的螺帽,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弹性材料体,所述螺帽与螺栓头分别位于弹性材料体的两侧;所述螺杆为所述连接部件,所述螺帽与螺栓头为所述挤压部件。在所述螺帽与弹性材料体之间和/或所述螺栓头与弹性材料体之间还设置有垫片。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为第一挤压部件以及第二挤压部件,所述第二挤压部件的远离弹性材料体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挤压部件相互螺接;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挤压部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部件。所述弹性材料体为硅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堵漏结构,包括隔离结构体以及如前所述的堵漏装置;待堵漏的孔位于所述隔离结构体上,所述堵漏装置的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位于待堵漏的孔内,并且通过两个挤压部件对所述弹性材料体的挤压能够使所述弹性材料体具有沿着待堵漏的孔的径向向外膨胀的趋势,从而使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挤压在待堵漏的孔的孔壁上。所述隔离结构体的一侧为流体侧,所述弹性材料体部分位于待堵漏的孔内,部分在所述流体侧伸出至所述待堵漏的孔的外侧。所述弹性材料体在自然状态时其位于待堵漏的孔内的长度是弹性材料体自然状态时长度的1/4~3/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堵漏方法,通过如前所述的堵漏结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1)在隔离结构体的待堵漏的孔内送入弹性材料体,使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位于待堵漏的孔内;(2)通过连接部件施力于挤压部件,使两个挤压部件相互靠近并挤压所述弹性材料体,从而使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挤压在待堵漏的孔的孔壁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地下室底板上开设泄压孔进行泄压;(2)通过如前所述的堵漏方法对所述泄压孔进行堵漏。在对泄压孔进行堵漏的步骤中,还包括对泄压孔的未被弹性材料体填充的部分通过封堵材料进行封堵。所述封堵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或灌缝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堵漏装置以及堵漏结构,能够实现对隔离结构体上的待堵漏的孔进行封堵,并且通过该堵漏装置以及堵漏结构所实现的堵漏方法,操作步骤简单,通过弹性材料体的径向膨胀有效提高了对带堵漏的孔的密封性能;将弹性材料体部分设置于隔离结构体的流体侧,当通过挤压部件进行挤压时位于孔外的部分弹性材料体能够向径向外侧膨胀使其外径大于孔径,因此膨胀部受到流体侧的压力后能够压紧在隔离结构体的靠近孔边缘的位置上,有效避免了弹性材料体脱落或回缩至孔内,从而实现较好的封堵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对地下室底板进行堵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中弹性材料体在未受到挤压时的自然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堵漏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堵漏装置,包括弹性材料体1、两个挤压部件2以及连接部件3。所述弹性材料体1能够至少部分插入至待堵漏的孔(例如地下室底板上的泄压孔4)内,两个所述挤压部件2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材料体1在待堵漏的孔轴向上的两侧,所述连接部件3穿过所述弹性材料体1并连接于两个挤压部件2之间,能够施力于所述挤压部件2,从而使两个挤压部件2相互靠近并直接或间接挤压所述弹性材料体1。所述弹性材料体1可以为硅胶、乳胶、橡胶等材质,优选为硅胶材质。当弹性材料体1被挤压部件2挤压后,能够向待堵漏的孔的径向外侧膨胀,从而顶住待堵漏的孔的侧壁上,实现对孔的密封。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堵漏装置包括螺栓5以及螺接于所述螺栓5的螺杆上的螺帽6,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弹性材料体1,所述螺帽6与螺栓5头分别位于弹性材料体1的两侧;所述螺杆为所述连接部件3,所述螺帽6与螺栓5头为所述挤压部件2。当然,在所述螺帽6与弹性材料体1之间以及所述螺栓5头与弹性材料体1之间还可以设置垫片7,从而使螺母和螺栓5头间接挤压弹性材料体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个所述挤压部件2分别为第一挤压部件2a以及第二挤压部件2b,所述第二挤压部件2b的远离弹性材料体1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部件8,所述旋转部件8与所述第二挤压部件2b相互螺接,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部件包括外螺纹杆部,第二挤压部件2b包括内螺纹筒部;所述连接部件3可以杆件,也可以为钢丝绳,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挤压部件2a,另一端穿过旋转部件8后设置有一帽部9,通过旋拧所述旋转部件8,使其向远离第二挤压部件2b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通过连接部件3拉动第一挤压部件2a向第二挤压部件2b方向移动,从而对弹性材料体1进行挤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堵漏结构,包括隔离结构体以及如前所述的堵漏装置;待堵漏的孔位于所述隔离结构体上,所述堵漏装置的弹性材料体1至少部分位于待堵漏的孔内,并且通过两个挤压部件2对所述弹性材料体1的挤压能够使所述弹性材料体1具有沿着待堵漏的孔的径向向外膨胀的趋势,从而使弹性材料体1至少部分挤压在待堵漏的孔的孔壁上。所述隔离结构体的一侧为流体侧,所述弹性材料体1部分位于待堵漏的孔内,部分在所述流体侧伸出至所述待堵漏的孔的外侧。在本专利技术中以地下室底板的堵漏方法为例,所述隔离结构体为地下室底板10,待堵漏的孔为在地下室底板10上开设的泄压孔4。在对地下室底板10的泄压孔4进行堵漏时,首先在地下室底板10的泄压孔4内由上而下送入所述堵漏装置,使弹性材料体1的一部分位于泄压孔4内,一部分伸出至泄压孔4的下侧,位于泄压孔4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弹性材料体,所述弹性材料体能够至少部分插入至待堵漏的孔内;/n两个挤压部件,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材料体在待堵漏的孔轴向上的两侧;/n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穿过所述弹性材料体并连接于两个挤压部件之间,能够施力于所述挤压部件,从而使两个挤压部件相互靠近并直接或间接挤压所述弹性材料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材料体,所述弹性材料体能够至少部分插入至待堵漏的孔内;
两个挤压部件,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材料体在待堵漏的孔轴向上的两侧;
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穿过所述弹性材料体并连接于两个挤压部件之间,能够施力于所述挤压部件,从而使两个挤压部件相互靠近并直接或间接挤压所述弹性材料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漏装置包括螺栓以及螺接于所述螺栓的螺杆上的螺帽,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弹性材料体,所述螺帽与螺栓头分别位于弹性材料体的两侧;所述螺杆为所述连接部件,所述螺帽与螺栓头为所述挤压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帽与弹性材料体之间和/或所述螺栓头与弹性材料体之间还设置有垫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为第一挤压部件以及第二挤压部件,所述第二挤压部件的远离弹性材料体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挤压部件相互螺接;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挤压部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部件。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体为硅胶。


6.一种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建岩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