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铺路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90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铺路砖,属于市政建材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铺设在水平土层或砂土层上的砖体,所述砖体呈立方体状,砖体与其相邻的砖体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上连接块固定连接在砖体的一个侧壁上,且上连接块的顶面与砖体的顶面齐平;下连接块固定链接在砖体远离上连接块的侧壁上,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配合使用,达到防止积水飞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铺路砖
本技术涉及一种市政建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铺路砖。
技术介绍
铺路砖使用于铺设街边人行道的一种常见建材,通常由混凝土、沙石等材料制成。除了铺设人行道以外,铺路砖还肩负着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现有一种市镇铺路砖,包括立方体状的砖体。使用该市镇铺路转铺设人行道时,将该铺路砖铺设在水平的土层或沙石层上,并将若干个砖体按照一定的规律整齐排列、拼接在一起,随后通过橡胶锤敲击砖体使砖体与其相邻的其他砖体紧密抵接,从而组成人行道的路面。但是该种铺路砖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该种铺路转为立方体状,使得在下过雨后,雨水会续集在砖体与土层或沙石层之间,此时,如有行人踩踏砖体,则会使雨水穿过砖体之间的缝隙,造成积水飞溅,为行人的出行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铺路砖,达到防止积水飞溅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铺路砖,包括铺设在水平土层或砂土层上的砖体,所述砖体呈立方体状,砖体与其相邻的砖体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上连接块固定连接在砖体的一个侧壁上,且上连接块的顶面与砖体的顶面齐平;下连接块固定链接在砖体远离上连接块的侧壁上,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配合使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砖体下的积水因行人的踩踏而涌入砖体之间的缝隙时,积水会先穿过下插接块与砖体之间的缝隙,随后被其上方的上连接块所阻挡,从而实现防止雨水飞溅的功能。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连接块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连接的底面倾斜设置,使得雨水穿过上连接块与砖体之间的空隙后,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顺利穿过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之间的倾斜缝隙,并最终穿过下连接块与砖体之间的缝隙、伸入砖体下的土层或砂土层。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之间设置有插接组件,插接组件包括插接块与插接槽,插接块固定连接在上连接块的底面上,插接块呈立方体状,插接块的长度方向与上连接块底面的宽度方向平行,插接槽开设在下连接块的顶面上,插接块与插接槽配合使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组件的设置,可阻止相邻的砖体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增加由该市政铺路砖所铺设的人行道的整体性,进而避免因行人踩踏造成的人行道变形。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连接块底面未与插接块重合的部分固定连接有弹性防水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砖体未受到竖直方向的压力时,弹性防水垫能够使插接块的底面与插接槽的顶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便雨水从插接块与插接槽之间的间隙穿过;当砖体受到竖直方向的压力时,弹性防水垫被挤压,使得插接块的底面与插接槽的底面紧密抵接在一起,防止砖体下的积水穿过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之间的空隙,从而防止积水飞溅。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块的纵截面呈倒置的等腰梯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插接块与插接槽配合使用,一方面可避免插接块与插接槽之间的摩擦力影响弹性防水垫恢复原状,从而保证该市政铺路砖的排水性能;另一方面,当插接块与插接槽因弹性防水垫的弹性而相互分离时,插接块的底面与插接槽底面之间以及插接块的倾斜侧面与插接槽的倾斜侧壁之间均存在一段空隙,从而增大插接块与插接槽之间的空隙,进而提升该市政铺路砖的排水能力。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体为由透水材料制成的砖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透水材料制成的市政铺路砖可在降雨量较小时,使雨水尽快渗入砖体,从而避免雨水蓄积到人行道的表面、为行人带来不便。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体顶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设置,使得砖体顶面中部的高度大于其边缘处的高度,在降雨量较大时,蓄积在砖体顶面的雨水会在砖体顶面倒角的引导下进流入砖体之间的缝隙,加快雨水的下渗,从而避免因雨水蓄积在砖体顶面为行人带来的不便。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体的侧面开设有渗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水槽的设置,可拓宽砖体之间供雨水穿过的缝隙,从而使雨水能够尽快穿过砖体之间的缝隙,避免雨水蓄积在人行道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配合使用,当砖体下的积水因行人的踩踏而涌入砖体之间的缝隙时,积水会先穿过下插接块与砖体之间的缝隙,随后被其上方的上连接块所阻挡,从而实现防止雨水飞溅的功能;2、插接槽与插接块配合使用,可阻止相邻的砖体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增加由该市政铺路砖所铺设的人行道的整体性,进而避免因行人踩踏造成的人行道变形;3、上连接的底面倾斜设置,使得雨水穿过上连接块与砖体之间的空隙后,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顺利穿过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之间的倾斜缝隙,并最终穿过下连接块与砖体之间的缝隙、伸入砖体下的土层或砂土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旨在显示弹性防水垫的A处放大图;图3是旨在显示插接块的仰视图;图4是旨在显示插接组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砖体;2、连接组件;21、上连接块;22、下连接块;3、插接组件;31、插接块;32、插接槽;4、弹性防水垫;5、渗水槽;6、砂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市政铺路砖,参照图1,包括铺设在水平砂土层6上的砖体1,砖体1与砖体1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2,且相邻的砖体1通过连接组件2相连接。铺设该种市政铺路砖时,将砖体1通过连接组件2以一定的规律铺设在水平的砂土层6上,并利用橡胶锤敲击砖体1使砖体1与其相邻的砖体1紧密抵接,从而完成人行道的铺设。参照图1,砖体1呈立方体状,且由透水材料制成;连接组件2设置在长度方向两侧的侧壁上,连接组件2包括上连接块21与下连接块22,上连接块21、下连接块22均与砖体1一体成型;上连接块21水平设置,上连接块21的顶面呈矩形,上连接块21的长度方向与砖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上连接块21长度方向两端的侧面呈直角梯形,上连接块21长度方向两侧的侧面中面积较大的侧面与砖体1相连接,且上连接块21的顶面与砖体1的顶面齐平,上连接块21长度方向两端的侧面与砖体1长度方向两端的侧面齐平;下连接块22位于砖体1远离上连接块21的侧壁上,下连接块22的底面与砖体1的底面齐平,下连接块22与上连接块21配合使用。参照图3和4,上连接块21与下连接块22之间设置有插接组件3,插接组件3包括插接块31与插接槽32,插接块31的纵截面呈倒置的等腰梯形,插接块31的长度方向与上连接块21底面的宽度方向平行,插接块31设置有两个,两个插接块31均固定连接在上连接块21的底面上,且两个插接块31距离上连接块21长度方向两端的距离为上连接块21长度的四分之一;插接槽32开设在下连接块22的顶面上,且插接槽32与插接块31配合使用。若干个砖体1沿其长度方向排列并首尾相互抵接形成一排,若杆排砖体1通过连接组件2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铺路砖,包括铺设在水平土层或砂土层(6)上的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呈立方体状,砖体(1)与其相邻的砖体(1)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2),连接组件(2)包括上连接块(21)与下连接块(22),上连接块(21)固定连接在砖体(1)的一个侧壁上,且上连接块(21)的顶面与砖体(1)的顶面齐平,上连接块(21)倾斜设置;下连接块(22)固定链接在砖体(1)远离上连接块(21)的侧壁上,上连接块(21)与下连接块(22)之间设置有插接组件(3),插接组件(3)包括插接块(31)与插接槽(32),插接块(31)固定连接在上连接块(21)的底面上,插接块(31)呈立方体状,插接块(31)的长度方向与上连接块(21)底面的宽度方向平行,插接槽(32)开设在下连接块(22)的顶面上,插接块(31)与插接槽(32)配合使用,上连接块(21)底面未与插接块(31)重合的部分固定连接有弹性防水垫(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铺路砖,包括铺设在水平土层或砂土层(6)上的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呈立方体状,砖体(1)与其相邻的砖体(1)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2),连接组件(2)包括上连接块(21)与下连接块(22),上连接块(21)固定连接在砖体(1)的一个侧壁上,且上连接块(21)的顶面与砖体(1)的顶面齐平,上连接块(21)倾斜设置;下连接块(22)固定链接在砖体(1)远离上连接块(21)的侧壁上,上连接块(21)与下连接块(22)之间设置有插接组件(3),插接组件(3)包括插接块(31)与插接槽(32),插接块(31)固定连接在上连接块(21)的底面上,插接块(31)呈立方体状,插接块(31)的长度方向与上连接块(21)底面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志翔陈光潮洪志杰吴卫琪洪江鸿谢少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高翔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