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铺路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24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水铺路砖,属于市政建设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砖体的顶面开设有竖直的下水孔,砖体内开设有若干个引水槽,引水槽与下水孔连通,并贯穿砖体的侧面,达到提高铺路砖的排水性能从而减少路面积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铺路砖
本技术涉及市政建设的
,特别涉及一种排水铺路砖。
技术介绍
在人行道上铺设铺路砖是现在路面建设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铺路砖能够方便行人出行,对市容也有美化的作用。现有的铺路砖多以美观为主,为了使铺路砖具有排水功能,一般会在铺路砖上开设若干个贯通的渗水孔。下雨时,雨水会沿着渗水孔渗入砖体下方,从而达到排水的作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铺路砖会使雨水存积在砖体的下方,不能及时将雨水从铺路砖上排下,不仅排水性能不好,还容易造成路面积水,导致行人出行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铺路砖,其具有提高铺路砖的排水性能从而减少路面积水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排水铺路砖,包括铺设在路面上的砖体,砖体的顶面开设有竖直的下水孔,砖体内开设有若干个引水槽,引水槽与下水孔连通,并贯穿砖体的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落在砖体上,雨水沿着砖体的顶面流动到下水孔处,并从下水孔流入引水槽内,然后沿着引水槽流动到相邻砖体的引水槽内,并继续向其他的砖体内流动,最后流动到道路上开设的下水井内,实现对雨水的排放过程,提高了砖体的排水性能,减少路面积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引水槽纵横交错,并分别贯穿砖体的每个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水槽纵横交错,并分别贯穿砖体的每个侧面,增多了雨水的流动路线,使雨水能够沿着不同的引水槽流向不同的方向,有利于对雨水的流动过程进行疏导,使从下水孔中流下的雨水能够快速沿着引水槽流走,避免雨水存积在砖体内部,提高了砖体的排水性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砖体的顶面为凹面,并由砖体顶面的边缘向靠近下水孔的方向倾斜向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落在砖体的顶面上,并沿着砖体顶面的倾斜方向流向下水孔,然后从下水孔流下,从而加快了雨水的流动速度,避免雨水存积在砖体顶面,提高了砖头的排水性能,减少路面积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水孔的横截面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变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水孔的横截面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变大,使雨水的流径逐渐增大,一方面减小了雨水的流速,避免雨水流速过大时形成过大的冲击力,而使砖体内部形成侵蚀,保证了砖体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增大了雨水的排放量,从而提高了砖体的排水性能,减少路面积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砖体呈矩形,且砖体相邻两个侧面上的引水槽内固定连接有防水层,防水层的一端延伸至引水槽的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水层,使防水层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两个砖体的引水槽内,避免雨水在相邻砖体的引水槽之间流动时从相邻砖体之间的缝隙中流下,防止雨水存积在相邻砖体之间,避免行人踩踏砖体时雨水向上溅射到行人身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砖体设置防水层的两个侧面上均开设有卡槽,另外两个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与卡槽配合使用的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与卡块配合使用,使相邻砖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不仅提高了砖体的结构强度,也减小了雨水从砖体之间的缝隙流下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砖体的排水性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引水槽的底面为圆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圆弧的最底端为一个点,将引水槽的底面设置为圆弧面,使引水槽内的雨水能够全部排出,避免雨水存积在引水槽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砖体的排水性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水孔的顶端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过滤板,能够对流入下水孔的雨水起到过滤作用,防止雨水中夹带的杂物进入下水孔内而导致下水孔堵塞,避免雨水的排放过程受到阻碍,提高了砖体的排水性能,减少路面积水。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开设下水孔和引水槽,雨水沿着砖体的顶面流动到下水孔处,并从下水孔流入引水槽内,然后沿着引水槽流动到相邻砖体的引水槽内,实现对雨水的排放过程,提高了砖体的排水性能,减少路面积水;2、通过在相邻砖体之间设置防水层,避免雨水在相邻砖体的引水槽之间流动时从相邻砖体之间的缝隙中流下,防止雨水存积在相邻砖体之间,避免行人踩踏砖体时雨水向上溅射到行人身上;3、通过设置过滤板,能够对流入下水孔的雨水起到过滤作用,防止雨水中夹带的杂物进入下水孔内而导致下水孔堵塞,避免雨水的排放过程受到阻碍,提高了砖体的排水性能,减少路面积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安装状态图。图中,1、砖体;2、下水孔;3、引水槽;4、嵌槽;5、防水层、6、卡槽;7、卡块;8、安装槽;9、过滤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一种排水铺路砖,包括砖体1,砖体1的顶面开设有竖直的下水孔2,砖体1内开设有四个水平的引水槽3,且均与下水孔2连通。参照图1和图2,砖体1水平铺设在路面上,砖体1的横截面呈矩形,砖体1的顶面为凹面,下水孔2开设在砖体1顶面的中心处,且沿砖体1顶面的边缘向靠近下水孔2的方向倾斜向下,下水孔2呈圆锥状,且下水孔2的横截面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变大。下水孔2的顶端开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内放置有水平的过滤板9,过滤板9与安装槽8的侧壁抵接。下雨时,雨水落在砖体1的顶面,并沿着砖体1顶面的倾斜方向流向下水孔2,经过滤板9进行过滤,使雨水中夹带着的杂物阻挡在过滤板9上,雨水沿过滤板9流入下水孔2内,从而使砖体1上的雨水快速排下,避免造成路面积水。参照图3,引水槽3的纵截面呈圆形,四个引水槽3呈十字形分布在下水孔2的周向,且分别贯穿砖体1的每个侧面。每个引水槽3贯穿砖体1侧面的一端的底面均开设有嵌槽4,嵌槽4的长度方向与引水槽3的长度方向相同,其中两个相邻侧面上的嵌槽4内均固定连接有防水层5,防水层5水平设置,并与嵌槽4配合使用,防水层5的长度方向与引水槽3的长度方向相同,防水层5的长度等于嵌槽4长度的两倍,防水层5的纵截面呈圆弧状,且防水层5的内壁与引水槽3的内壁位于同一圆周面上。砖体1设置防水层5的两个侧面上均开设有两个卡槽6,且分别位于引水槽3的两侧,另外两个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与卡槽6配合使用的两个卡块7。铺设砖体1时,将砖体1上的卡块7插入相邻砖体1上的卡槽6内,再将相邻砖体1上的卡块7插入砖体1上的卡槽6内,同时使防水层5插入相邻砖体1的嵌槽4内,避免雨水从相邻砖体1的引水槽3之间的缝隙处流下,提高了砖体1的排水性能。雨水流入下水孔2后,然后分别流向四个引水槽3内,并分别沿着四个引水槽3流向与砖体1相邻的其他砖体1的引水槽3内,随着雨水的不断流动,从而将雨水从砖体1内排出,提高了砖体1的排水性能。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铺路砖,包括铺设在路面上的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的顶面开设有竖直的下水孔(2),砖体(1)内开设有若干个引水槽(3),引水槽(3)与下水孔(2)连通,并贯穿砖体(1)的侧面;所述砖体(1)呈矩形,砖体(1)上两个相邻侧面的引水槽(3)内固定连接有防水层(5),防水层(5)的一端延伸至引水槽(3)的外侧;所述砖体(1)设置防水层(5)的两个侧面上均开设有卡槽(6),另外两个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与卡槽(6)配合使用的卡块(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铺路砖,包括铺设在路面上的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的顶面开设有竖直的下水孔(2),砖体(1)内开设有若干个引水槽(3),引水槽(3)与下水孔(2)连通,并贯穿砖体(1)的侧面;所述砖体(1)呈矩形,砖体(1)上两个相邻侧面的引水槽(3)内固定连接有防水层(5),防水层(5)的一端延伸至引水槽(3)的外侧;所述砖体(1)设置防水层(5)的两个侧面上均开设有卡槽(6),另外两个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与卡槽(6)配合使用的卡块(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铺路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志杰李锦兰谢少芬陈光潮洪志翔吴卫琪洪江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高翔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