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74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包括透水砖主体、透水部和横拉杆,所述透水部包括凹槽和通水道,所述凹槽开槽于所述透水砖主体顶面,所述通水道连通所述凹槽和所述透水砖主体底面;所述横拉杆两端分别与凹槽的相面对两槽壁相连,所述横拉杆上表面与透水砖主体上表面平齐,横拉杆下表面与凹槽槽底保持间隙。通过在透水部设置的横拉杆,对已经破损或者撬起的透水砖进行更换时,无需敲碎需更换的透水砖,可以整块提起,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水砖,具体为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都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硬化,改变了地表原有的生态,加大了雨水径流,导致雨水资源流失,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增大。透水砖可以在雨水等落在上面时,水直接向下渗透进入土层,以回补地下水,并减小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随着透水砖使用的普及化,透水砖的更换和维修也越来越频繁。透水砖与砖之间无需倒水泥勾缝,因此更换时可整块拆卸、铺砌,但现有的透水砖由于更换不便,仍需整块敲碎再进行更换,浪费人力和时间,也造成了地面不平整而翘起的可重新利用的透水砖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对已经破损或者撬起的透水砖进行更换时,无需敲碎需透水砖,可以整块提起,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包括:透水砖主体;透水部,所述透水部包括凹槽和通水道,所述凹槽开槽于所述透水砖主体顶面,所述通水道连通所述凹槽和所述透水砖主体底面;横拉杆,所述横拉杆两端分别与凹槽的相面对两槽壁相连,所述横拉杆上表面与透水砖主体上表面平齐,横拉杆下表面与凹槽槽底保持间隙。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透水砖主体设置有两个透水部。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透水部还包括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开槽于透水砖主体底面,蓄水槽顶部与所述通水道连通,蓄水槽底部与所述透水砖主体的底面连通。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通水道与凹槽相通的通道口处设置有滤水块。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透水砖主体顶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为锯齿状防滑纹。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透水砖主体中间设置有横向渗水层,所述横向渗水层为倒梯形,横向渗水层上顶面与透水砖主体顶面等大平行,所述通水道垂直贯穿过横向渗水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之处是:设置有横拉杆,对已经破损或者撬起的透水砖进行更换时,无需敲碎需更换的透水砖,可以整块提起更换,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锯齿状防滑纹路增大摩擦力,减少行人滑倒概率;通过蓄水槽的设置缓解雨水过量,减少路面积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的俯视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的仰视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的纵向剖视立体图;图中:100-透水砖主图,110-横向渗水层,120-防滑纹,200-透水部,210-凹槽,220-通水道,230-蓄水槽,300-横拉杆,400-滤水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能够在对已经破损或者撬起的透水砖进行更换时,无需敲碎需更换的透水砖,可以整块提起,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图1-图3示出的是本技术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的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其主体包括:透水砖主体100,透水部200和横拉杆300。透水砖主体100,用于铺砌路面,使路面平整,隔离泥泞的路面,行人行走在上面更加安全。具体的,请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透水砖主体100还设置有一层横向渗水层110和防滑纹120,横向渗水层110位于透水砖主体100中间,形状为倒梯形,横向渗水层110上顶面与透水砖主体100顶面等大平行,透水砖主体100四周无法顺利透入地底的雨水可以通过横向渗水层110的四面,积攒在横向渗水层110的下底面,防滑纹120位于透视砖体主体100顶面,所述防滑纹120为锯齿状防滑纹,增大透水砖上表面的摩擦力,减少人们行走在砖面上时的滑倒概率。透水部200,赋予透水砖主体透水功能,将雨水通入到地下,减少雨水资源的流失,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具体的,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含有两个透水部200,所述透水部200包括凹槽210、通水道220和蓄水槽230,凹槽210开槽于透水砖主体100的顶面,本实施例为一矩形槽,用来收集雨水,通水道220垂直贯穿过横向渗水层110,连通凹槽210和透水砖主体100底面,凹槽210以及横向渗水层110收集的雨水通过通水道220流入至地底,实现透水功能,蓄水槽230为一半球形槽,半球形底面向下,开槽于透水砖主体100底面,蓄水槽230顶部与通水道220连通,蓄水槽230底部与透水砖主体100的底面连通,当降雨量过大,雨水渗透速度不够及时时,蓄水槽可存储部分雨水,减少路面的积水,进一步保证人们在透水砖上行走时,不会被滑倒。横拉杆300,本实施例中横拉杆300为一矩形杆,其两端分别与凹槽210的相面对两槽壁相连,横拉杆300上表面与透水砖主体上100表面平齐,横拉杆300下表面与凹槽210槽底保持间隙,可减少凹槽210宽度,防止大物件落入槽口,堵塞通水道220,以及在对破裂或翘起的透水砖进行更换时,可以通过提拿横拉杆300进行整块砖的提拉,无需敲碎需更换的透水砖,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也可对翘起但未破损的透水砖进行再次使用。进一步的,参照图3,通水道220与凹槽210相通的通道口处设置有一滤水块400,本实施例中的滤水块400为一开设有若干个水孔的空心圆柱,防止树叶或是其它物体进入通水道220导致通水道堵塞。结合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其具体使用过程如下:破裂或翘起的透水砖进行更换时,将带钩的器材伸入至凹槽210中,用钩子勾住横拉杆300,将透水砖整块提起,减少更换时将透水砖整块敲碎所浪费的人力和时间;在雨天或者其它有水的情况时,大部分雨水进去凹槽210中,通过滤水块400将杂物隔绝在外,雨水流入通水道220,再流入至蓄水槽230中,通过蓄水槽230存储过量的雨水,最后进入地底,小部分雨水流入透水砖之间的缝隙中,流入地底或是通过横向渗水层110,进入至通水道220,再流入蓄水槽230,最后进入地底,以此实现将水直接向下渗透进入土层,以回补地下水,并减小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n透水砖主体(100);/n透水部(200),所述透水部(200)包括凹槽(210)和通水道(220),所述凹槽(210)开槽于所述透水砖主体(100)顶面,所述通水道(220)连通所述凹槽(210)和所述透水砖主体(100)底面;/n横拉杆(300),所述横拉杆(300)两端分别与凹槽(210)的相面对两槽壁相连,所述横拉杆(300)上表面与透水砖主体(100)上表面平齐,横拉杆(300)下表面与凹槽(210)槽底保持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水砖主体(100);
透水部(200),所述透水部(200)包括凹槽(210)和通水道(220),所述凹槽(210)开槽于所述透水砖主体(100)顶面,所述通水道(220)连通所述凹槽(210)和所述透水砖主体(100)底面;
横拉杆(300),所述横拉杆(300)两端分别与凹槽(210)的相面对两槽壁相连,所述横拉杆(300)上表面与透水砖主体(100)上表面平齐,横拉杆(300)下表面与凹槽(210)槽底保持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主体(100)设置有两个透水部(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铺砌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部(200)还包括蓄水槽(230),所述蓄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于成景孙卫东祝遵崚王强马朋侯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珍珠泉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