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24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砖,包括长方体的砖体,砖体内设置有与砖体上表面连通的下水孔以及沿砖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贯穿砖体两侧面的导流孔,下水孔的底端与导流孔连通,导流孔的一端连通有位于砖体侧面向外伸出的长方体的排水台;排水台的内部设置有沿排水台的长度方向贯穿排水台的主排水道,导流孔和主排水道通过位于排水台上沿排水台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排水道连通,支排水道贯穿排水台;主排水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与主排水道形状匹配的连接管,连接管能够插入到主排水道中且一端伸出主排水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将地砖表面积水快速排出、降低积水对地砖下部地基的破坏程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砖
本技术涉及建材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砖。
技术介绍
目前,室外地砖广泛地应用于广场、街道、人行道等场所。传统的地砖缺少排水结构,通常是将地砖直接平铺于地面基础之上,相邻地砖间通过紧邻实现拼接。当遇遇强降雨天气时,雨水因不能及时排出而停留在地砖表面。紧紧依靠地砖自身的渗水性以及相邻地砖之间的缝隙将水排到地砖下部的过程非常缓慢,排水不畅极易产生积水,给行人带来诸多不便。授权公告号为CN20950873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排水地砖,包括地砖主体,地砖主体呈方形,地砖主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道排水槽,多道排水槽相互导通,多道排水槽呈龟甲纹状排布,排水槽的横截面为方形,地砖主体的侧面上穿设有若干排水孔,若干排水孔包括与排水槽相连通的第一排水孔和相对所述排水槽独立设置的第二排水孔,排水槽具有位于与其对应连接的第一排水孔的内壁上的出水口。该现有技术具有方便排水的优点。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虽然能够将地砖砖面上的水快速排到地砖下部,但只有在地砖下部设置专门的排水装置才能将水彻底排出。如果没有专门的排水装置,雨水无法向外排出而只能直接渗入地砖下面的地基中,易造成地基松散,使得地砖底部脱空以及松动错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砖,本技术具有将地砖表面积水快速排出、降低积水对地砖下部地基的破坏程度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砖,包括长方体的砖体,所述砖体内设置有与砖体上表面连通的下水孔以及沿砖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贯穿砖体两侧面的导流孔,所述下水孔的底端与导流孔连通,所述导流孔的一端连通有位于砖体侧面向外伸出的长方体的排水台;所述排水台的内部设置有沿排水台的长度方向贯穿排水台的主排水道,所述导流孔和主排水道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雨时,地砖表面的积水通过下水孔进入到导流孔,雨水沿导流孔通过支排水道流向位于排水台中的主排水道,相邻地砖的主排水道相连通,从而将雨水排出到相应的排水井中,同时降低雨水进入地砖下部的地基中对地基造成的破坏程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孔和主排水道通过位于排水台上沿排水台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排水道连通,所述支排水道贯穿排水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可从导流孔进入主排水道以及相邻地砖的主排水道,从而沿主排水道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排水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与主排水道形状匹配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能够插入到主排水道中且一端伸出主排水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管将相邻地砖的主排水道连接起来,使得水流排出更为通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外壁上中间位置设置有与连接管形状匹配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能够限制连接管使连接管不能全部进入主排水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连接管完全进入到主排水道中从而失去连接管的连接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环与连接管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助于增加限位环和连接管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体长度方向的两相对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上开设有插槽,另一侧面上与插槽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向外伸出的与插槽匹配的凸块,地砖的凸块能够插入相邻地砖的插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和插槽配合,增加了相邻地砖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地砖的错位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台位于砖体宽度方向其中一侧面下部,另一侧面上部设置有向外伸出的边台,所述边台为长方体,边台和排水台的宽度和长度相等;边台和排水台的长度均与砖体的长度相等;边台的顶面与砖体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排水台的底面与砖体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地砖铺设时,利用相邻地砖排水台和边台上下叠加的方式使得相邻的地砖之间连接更加紧密,不易松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体上表面水平设置集水槽,所述下水孔与集水槽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地砖顶面的雨水首先积聚到集水槽中,有利于进一步排水。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将地砖表面的雨水通过地砖上的下水孔、导流孔排到排水台,进而通过主排水道将汇聚的雨水排出到砖体外,防止地砖表面产生积水;2.雨水通过导流孔和排水装置排出的过程中未到达地基,避免了雨水对地基的破坏;3.通过凸块和插槽的配合,使相邻的砖体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松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相邻砖体连接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相连砖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相邻砖体连接时另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凸块和插槽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砖体;11、下水孔;12、导流孔;13、集水槽;14、插槽;15、凸块;2、排水台;21、主排水道;22、支排水道;3、边台;31、第一凹槽;32、第二凹槽;4、连接管;41、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地砖,包括长方体的砖体1。砖体1宽度方向的两侧面的其中一侧面的下部设置有向外伸出的长方体状的排水台2,砖体1宽度方向的另一侧面上部设置有向外伸出的长方体状的边台3。砖体1顶面沿砖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集水槽13。两条集水槽13之间平行相对,两条集水槽13之间间隔设置。集水槽1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封闭。两条集水槽13的槽底沿集水槽13的长度方向分别间隔设置有三个竖直向砖体1内部延伸的下水孔11,两条集水槽13的下水孔11沿砖体1的宽度方向一一相对且下端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下水孔11与集水槽13连通。地砖上表面的水汇聚在集水槽13后流入下水孔11。下水孔11远离集水槽13的一端设置有沿砖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导流孔12。导流孔12分别与沿砖体1宽度方向两相对的下水孔11连通。导流孔12轴向的两端分别与砖体1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连通。砖体1内部共设置三个平行的导流孔12分别用于与集水槽13中的三个下水孔11相连通。流入下水孔11的水经过导流孔12流向砖体1两侧。参照图1、图3,排水台2和边台3分别与砖体1一体成型。排水台2和边台3的宽度相等,排水台2和边台3的长度分别与砖体1的长度相等。边台3的顶面与砖体1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排水台2的底面与砖体1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排水台2的顶面上沿排水台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排水台2的半圆形槽状的主排水道21,主排水道21的开口向上;沿排水台2的宽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排水台2并与主排水道21连通的半圆形槽状的支排水道22,支排水道22的开口向上。支排水道22与导流孔12连通。主排水道21的半径大于支排水道22的半径,支排水道22与主排水道21的开口位于同一水平面。支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砖,包括长方体的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内设置有与砖体(1)上表面连通的下水孔(11)以及沿砖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并贯穿砖体(1)两侧面的导流孔(12),所述下水孔(11)的底端与导流孔(12)连通,所述导流孔(12)的一端连通有位于砖体(1)侧面向外伸出的长方体的排水台(2);所述排水台(2)的内部设置有沿排水台(2)的长度方向贯穿排水台(2)的主排水道(21),所述导流孔(12)和主排水道(2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砖,包括长方体的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内设置有与砖体(1)上表面连通的下水孔(11)以及沿砖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并贯穿砖体(1)两侧面的导流孔(12),所述下水孔(11)的底端与导流孔(12)连通,所述导流孔(12)的一端连通有位于砖体(1)侧面向外伸出的长方体的排水台(2);所述排水台(2)的内部设置有沿排水台(2)的长度方向贯穿排水台(2)的主排水道(21),所述导流孔(12)和主排水道(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2)和主排水道(21)通过位于排水台(2)上沿排水台(2)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排水道(22)连通,所述支排水道(22)贯穿排水台(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道(21)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与主排水道(21)形状匹配的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能够插入到主排水道(21)中且一端伸出主排水道(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4)外壁上中间位置设置有与连接管(4)形状匹配的限位环(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光王艳艳闫磊吴玉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