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为红专利>正文

一种化学教学仪器用防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980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学教学仪器用防尘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架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把手,所述壳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防尘罩,防尘罩的顶部设置有提手,防尘罩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竖杆的底部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架体、横板、壳体、把手、防尘罩、提手、竖杆、卡槽、螺纹杆、螺纹块、连接杆和卡块的配合,解决了传统的试管架上大都放置有较多试管,试管在不使用时,管口的表面和内部及其容易沾染灰尘,使用者每次使用还要进行清洗,且现有的试管架大都体型较大,不方便使用者进行携带,从而大大降低了试管架实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学教学仪器用防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学教学仪器
,具体为一种化学教学仪器用防尘装置。
技术介绍
试管架是化学实验仪器的一种,也可以将试管放置于试管架上,观察某个实验的现象,但是现有的试管架大都防尘效果较差,试管不使用时,常常放置在试管架上,但其表面和内壁及其容易沾染灰尘,使用者在使用时,还要单独对其进行清洗,且在化学教学实验过程中,化学老师在讲课时,需要将化学试剂倒进试管中,然后放置一段时间,等待试管内的溶剂进行沉淀,但是在存放过程中,空气中的灰尘容易落入试管内部,这样就导致试管内的溶液不纯,从而大大降低了老师的讲课效率,且现有的试管架,大都体型较大,携带起来较为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化学教学仪器用防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学教学仪器用防尘装置,具备防尘效果好,且方便使用者进行携带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试管架上大都放置有较多试管,试管在不使用时,管口的表面和内部及其容易沾染灰尘,使用者每次使用还要进行清洗,且现有的试管架大都体型较大,不方便使用者进行携带,从而大大降低了试管架实用性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学教学仪器用防尘装置,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横板(2),所述架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正面设置有把手(4),所述壳体(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防尘罩(5),所述防尘罩(5)的顶部设置有提手(7),所述防尘罩(5)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9),所述竖杆(9)的底部贯穿壳体(3)并延伸至壳体(3)的内腔,所述竖杆(9)正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卡槽(10),所述把手(4)面向壳体(3)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远离把手(4)的一端贯穿壳体(3)并延伸至壳体(3)的内腔,所述壳体(3)的内腔且位于螺纹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教学仪器用防尘装置,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横板(2),所述架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正面设置有把手(4),所述壳体(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防尘罩(5),所述防尘罩(5)的顶部设置有提手(7),所述防尘罩(5)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9),所述竖杆(9)的底部贯穿壳体(3)并延伸至壳体(3)的内腔,所述竖杆(9)正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卡槽(10),所述把手(4)面向壳体(3)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远离把手(4)的一端贯穿壳体(3)并延伸至壳体(3)的内腔,所述壳体(3)的内腔且位于螺纹杆(1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2),所述壳体(3)的内腔且位于螺纹块(12)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面向竖杆(9)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与卡槽(10)配合使用的卡块(14)。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为红
申请(专利权)人:潘为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