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381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外壳,包括上部检修口,通过打开所述上部检修口进行机器人内部部件的检修、更换,其中,机器人外壳还包括左舱门、右舱门、前壳体、后壳体,所述左舱门底部与所述前壳体底部、后壳体底部连接,所述右舱门底部与所述前壳体底部、后壳体底部连接,所述左舱门上部、右舱门上部通过锁具分别与所述上部检修口的锁扣连接,通过钥匙工具打开锁具即可打开所述左舱门或右舱门;通过设计仿形手孔,便于外部拓展工装连线,同时保护手及线缆不被划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可以快速的完成日常维护、检修及部件更换,并且便于局部检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外壳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外壳。
技术介绍
机器人在运行过程时需要进行日常维护,需要打开外壳进行内部结构、电气元件等的检修、更换工作,现有设计一般为一体化罩壳,或者设计复杂,不便于日常快速检修或更换。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外壳,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根据机器人不同部位的检修需求快速打开相应的检修口,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推广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外壳,包括上部检修口,其中,机器人外壳还包括左舱门、右舱门、前壳体、后壳体,所述左舱门底部与所述前壳体底部、后壳体底部连接,所述右舱门底部与所述前壳体底部、后壳体底部连接,所述左舱门上部、右舱门上部通过锁具分别与所述上部检修口的锁扣连接,通过钥匙工具打开锁具即可打开所述左舱门或右舱门。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检修口包括第一顶盖、第二顶盖、第三顶盖,所述第一顶盖、第二顶盖、第三顶盖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顶盖、第二顶盖、第三顶盖的大小不同;进一步地,还包括手孔,所述手孔形状为手掌抓握时手的形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外壳,便于拆卸、维修、更换、局部检修等,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打开上部任一检修口或者左舱门、右舱门,即可进行机器人内部部件的检修、更换;2.本技术通过设置左、右舱门,并设置锁具,通过钥匙即可快捷打开舱门进行维修、更换,操作便捷;3.本技术通过设计圆弧手孔,便于外部拓展工装连线,并且进行手掌抓握时手的形状进行仿形设计,最大化手孔面积,保障检修及工装连线时,手及线缆不被划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外壳的外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外壳的手孔的示意图。图中:1-上部检修口,2-前壳体,3-左舱门,4-后壳体,5-右舱门,6-锁具,7-锁扣,11-第一顶盖,12-第二顶盖,13-第三顶盖,14-手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技术的内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既包括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包括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申请书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为了方便描述,如在这里所使用的,不代表先后顺序或数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属于“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或者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上”、“下”、“左”、“右”、“底”、顶”“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或简化描述,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为方便机器人日常维护及检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外壳,包括上部检修口1,通过打开上部检修口1进行机器人内部部件的检修、更换,其中,机器人外壳还包括左舱门3、右舱门5、前壳体2、后壳体4,所述左舱门3底部与前壳体2底部、后壳体4底部连接,右舱门5底部与前壳体2底部、后壳体4底部连接,所述左舱门3上部、右舱门5上部通过锁具6分别与上部检修口的锁扣7连接,通过钥匙工具打开锁具6即可打开左舱门3或右舱门5;设置上部检修口1和左舱门3、右舱门5,可以根据检修、更换的部位及操作便利选择打开不同的部位进行机器人内部部件的检修、更换。如图2所示,上部检修口1设计为第一顶盖11、第二顶盖12、第三顶盖13,所述第一顶盖11、第二顶盖12、第三顶盖1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顶盖11、第二顶盖12、第三顶盖13的大小根据检修范围的不同设置,通过打开相应的顶盖进行机器人不同部位的检修、更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部检修口的顶盖数量设计为3个,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或减少。如图3所示,一种机器人外壳,包括手孔14,手孔14根据手掌抓握时手的形状进行仿形设计,最大化手孔面积,保障检修及工装连线时,手或线缆不被划伤,同时便于外部拓展工装连线。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技术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核心思想,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技术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检修口,/n其中,机器人外壳还包括左舱门、右舱门、前壳体、后壳体,所述左舱门底部与所述前壳体底部、后壳体底部连接,所述右舱门底部与所述前壳体底部、后壳体底部连接,所述左舱门上部、右舱门上部通过锁具分别与所述上部检修口的锁扣连接,通过钥匙工具打开锁具即可打开所述左舱门或右舱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检修口,
其中,机器人外壳还包括左舱门、右舱门、前壳体、后壳体,所述左舱门底部与所述前壳体底部、后壳体底部连接,所述右舱门底部与所述前壳体底部、后壳体底部连接,所述左舱门上部、右舱门上部通过锁具分别与所述上部检修口的锁扣连接,通过钥匙工具打开锁具即可打开所述左舱门或右舱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福海邓元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联汇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