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116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该电子装置中,显示模组一侧设置盲孔;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层叠设置并开设有摄像孔,摄像孔与盲孔相对设置;背光模组在摄像孔周围设置遮光件;遮光件设置在盲孔内;遮光层设置在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之间,围设在遮光件外围,并分别与显示模组、背光模组、遮光件接触连接;摄像模组置于摄像孔内。本申请在摄像孔周围设置遮光件,可阻挡背光模组的光线进入摄像孔内,在遮光件的外围设置遮光层,遮光层与显示模组、背光模组、遮光件接触连接,用于阻挡光线从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之间漏出、进入摄像孔内,而且本申请在生产过程中无需进行点胶操作,组装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良率及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本申请属于智能设备
,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方案中在制备液晶盲孔屏时使用点胶工艺:在下偏光片挖孔周边做第一次点胶密封,等待30分钟-90分钟使得胶水表面固化后,再组装背光,然后在背光源铁框挖孔周边进行第二次点胶密封。此点胶工艺的尺寸精度不好管控,点胶后的圆孔的圆度及尺寸大小影响外观及摄像头视角区域,点胶高度及饱满度影响遮光效果及摄像头组装空间,由于使用两次点胶工艺,更加影响生产良率及效率,进而使得制造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一侧设置盲孔;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层叠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开设有摄像孔,所述摄像孔与所述盲孔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在所述摄像孔周围设置遮光件;所述遮光件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盲孔内;遮光层,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所述遮光层围设在所述遮光件外围,并分别与所述显示模组、所述背光模组、所述遮光件接触连接;所述遮光层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盲孔内,并与所述显示模组接触连接;以及摄像模组,置于所述摄像孔内。采用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在摄像孔周围设置遮光件,可阻挡背光模组的光线进入摄像孔内,在遮光件的外围设置遮光层,遮光层与显示模组、背光模组、遮光件接触连接,用于阻挡光线从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之间漏出、进入摄像孔内,而且本申请在生产过程中无需进行点胶操作,组装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良率及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截面B-B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部分结构F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背板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背板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虚线G的截面展开平面图;图9为本申请第一遮光胶带与第二遮光胶带黏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4中部分结构F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4中部分结构F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4中部分结构F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4中部分结构F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4中部分结构F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4中部分结构F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装置100可包括功能件200和非显示区400和显示区600。具体地,非显示区400和显示区600可组成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非显示区400可包括第一非显示区401和第二非显示区402。第一非显示区401可围设于显示区600的外围,当然第一非显示区401也可以设置于显示区600的一侧或两侧。显示区600可围设于第二非显示区402的外围。功能件200安装在第二非显示区402内。该功能件200可以为按键,用于操控电子装置100。该功能件200可以为摄像模组,以用于摄像、拍照。该功能件200可以为闪光灯组件,以用于辅助摄像、拍照。该功能件200可以为LED灯、呼吸灯等用于警示、提醒的装置。当然,该功能件200也可以是其他元件例如麦克风、音响、数据接口等。该电子装置100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盔、智能眼镜、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设备(例如增强现实眼镜、虚拟现实眼镜)、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等。电子装置100的具体形式还可以是其他具有显示屏和功能件200的电子装置,在此不作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功能件200为摄像模组,用于摄像、拍照为例进行阐述。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以及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对于上文以及下文所述的名称,“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非显示区”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非显示区”,也可以被称为“非显示区”。请参阅图1,第二非显示区402内可设置摄像孔A,摄像孔A可为圆形通孔。摄像孔A用于安装功能件200,以用于摄像、拍照。第二非显示区402的设置在摄像孔A周围的部分可用于遮挡显示区600在摄像孔A周围的漏光,以实现屏下摄像功能以及保证成像质量。功能件200为摄像模组。摄像模组可为潜望式长焦摄像头或广角摄像头或大广角摄像头。具体地,潜望式长焦摄像头相较于立式镜头,可通过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来降低对摄像头的高度的要求,进而可以减小电子装置100的整体厚度。潜望式长焦摄像头的视场角可在10~30度范围内,其焦距较大,一般用于拍摄远景,从而获得远景清晰的图像。立式镜头指的是镜头的光轴为一条直线,比如广角摄像头、大广角摄像头。广角摄像头的视场角为普通视场角,视场角在80~110度范围内,具有高像素和大像素点的优势,用于非远景或者近景,可正常拍摄物体。大广角摄像头的视场角为超大广角,视场角在110~130度范围内,用于广角拍摄,有利于提高光学变焦倍数。大广角摄像头的视场角较大,对应的,大广角摄像头的焦距较短,因此,大广角摄像头一般用于拍摄近景,从而获得物体的局部特写图像。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孔A可以为多个,以便安装多个摄像头。例如,安装3个摄像头,第一摄像头为潜望式长焦摄像头,其视场角为10度、12度、15度、20度、26度或30度等角度。第二摄像头为大广角摄像头,其视场角为110度、112度、118度、120度、125度或130度等角度。第三摄像头为广角摄像头,其视场角为80度、85度、90度、100度、105度或110度等角度。请参阅图2,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非显示区401围设于显示区600的外围。第二非显示区402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401和显示区600之间。显示区600半包围第二非显示区402。摄像孔A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401和第二非显示区402内。第二非显示区402的被显示区600半包围的部分可用于遮挡显示区600在摄像孔A周围的漏光。在拥有功能件200的情况下,有利于减小电子装置100最外围的第一非显示区401的尺寸占比,有利于提升电子装置100的屏占比,给予用户大屏的视觉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仅示例性的示出了非显示区400和显示区600的形状和位置,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例如,图1和图2中第二非显示区402设置在电子装置100的正中心靠上的位置。请参阅图3,其揭露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非显示区402设置在电子装置100的正中央的左上方的位置。第一非显示区401围设于显示区600的外围,显示区600围设于第二非显示区402的外围。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显示模组,一侧设置盲孔;/n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层叠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开设有摄像孔,所述摄像孔与所述盲孔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在所述摄像孔周围设置遮光件;所述遮光件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盲孔内;/n遮光层,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所述遮光层围设在所述遮光件外围,并分别与所述显示模组、所述背光模组、所述遮光件接触连接;所述遮光层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盲孔内,并与所述显示模组接触连接;以及/n摄像模组,置于所述摄像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一侧设置盲孔;
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层叠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开设有摄像孔,所述摄像孔与所述盲孔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在所述摄像孔周围设置遮光件;所述遮光件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盲孔内;
遮光层,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所述遮光层围设在所述遮光件外围,并分别与所述显示模组、所述背光模组、所述遮光件接触连接;所述遮光层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盲孔内,并与所述显示模组接触连接;以及
摄像模组,置于所述摄像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包括:
第一遮光层,与所述显示模组层叠设置,设置在所述盲孔内;以及
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遮光层、所述显示模组层叠设置;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层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遮光层接触连接,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遮光件、所述背光模组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端部设置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朝向所述盲孔;所述第二遮光层设置在所述阶梯状结构,并与所述背光模组接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均为环状;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内侧边缘与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内侧边缘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均为圆环状;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外环半径较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外环半径至少大0.25mm,所述第二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一遮光层的表面用于与所述显示模组接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结构为二个阶梯,所述阶梯状结构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个阶梯设置所述第一遮光层,所述阶梯状结构远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广跃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