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10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色阻层和黑矩阵;所述非显示区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金属走线,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蓝色色阻块,所述黑矩阵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所述蓝色色阻块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以及所述金属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三者至少部分重叠,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阵列基板上的黑矩阵和蓝色色阻块叠合对金属走线进行遮盖,防止从金属走线的位置发生漏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制造技术也趋于成熟,现有的显示面板主要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DisplayPanel,PDP)等。液晶显示面板由于其成本低、功耗低、工作电压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车载显示屏中。在显示面板普及的同时,用户不仅对显示面板所具备的功能种类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用户对显示面板的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示面板的轻薄化以及窄边框等条件也越来越多成为用于选择的显示面板的因素。窄边框化是通过进一步压缩边框区域的宽度以实现有效显示区域(ActiveArea,AA)面积进一步扩大。现有技术中窄边框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存在漏光的问题。因此,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窄边框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漏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边框较窄时容易造成漏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色阻层和黑矩阵;所述非显示区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金属走线,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蓝色色阻块,所述黑矩阵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所述蓝色色阻块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以及所述金属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三者至少部分重叠。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色阻层和黑矩阵;非显示区中,显示面板包括多条金属走线,色阻层包括多个蓝色色阻块,黑矩阵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蓝色色阻块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以及金属走线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三者至少部分重叠。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在阵列基板上的非显示区增设黑矩阵和蓝色色阻块,非显示区中黑矩阵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蓝色色阻块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以及金属走线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三者至少部分重叠,当有光线从金属走线之间的缝隙射出后会经过蓝色色阻块和黑矩阵,而蓝色色阻块对蓝光以外的光线过滤效果明显,光线经过蓝色色阻块之后仅有蓝光能够通过蓝色色阻块而进入黑矩阵,而黑矩阵能够过滤掉这些蓝光,由此经过蓝色色阻块的过滤和黑矩阵的双重过滤后几乎不会有光线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本专利技术通过阵列基板上的黑矩阵和蓝色色阻块叠合对金属走线进行遮盖,防止从金属走线的位置发生漏光;色阻层和黑矩阵在显示区内也是具有的,利用显示面板既有的膜层,将其设置在非显示区中,不需要额外采用其他遮光材料或遮光层来进行遮光,可以节省制作成本,简化制作工艺。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是光线透过率频谱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N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7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P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11是图10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中D-D’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在车载显示屏的窄边框技术中,边框区域中金属走线密集,当显示面板在高亮环境中时遮光效果变弱,容易出现肉眼可见的金属网格线。此外大尺寸车载显示屏的偏光片收缩量较大,也增加了窄边框显示面板金属走线处漏光的风险。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边框较窄时容易造成漏光的问题,对于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下文将详述。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是光线透过率频谱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000,包括阵列基板1,阵列基板1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阵列基板1包括衬底基板2,以及位于衬底基板2一侧的色阻层3和黑矩阵4;非显示区NA中,显示面板000包括多条金属走线5,色阻层3包括多个蓝色色阻块6,黑矩阵4在衬底基板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蓝色色阻块6在衬底基板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以及金属走线5在衬底基板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三者至少部分重叠。图1和图2中示出了显示面板000的非显示区NA中具有多条金属走线5,金属走线5可以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也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图1和图2中未示出黑矩阵4,从图3的剖面图中示出了黑矩阵4。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000中还具有与阵列基板对置设置的对置基板7、以及夹设于对置基板7与阵列基板1之间液晶层,液晶层包括液晶分子8,在阵列基板1与对置基板7之间具有框胶9,框胶9用以形成阵列基板1与对置基板7之间的密闭空间以容纳液晶分子8。衬底基板2可以为玻璃。当然这里的对置基板7也可以为玻璃。图1至图3中仅示意性的示出了金属走线5的排布方式和数量,并不代表实际显示面板中的金属走线的排布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n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色阻层和黑矩阵;/n所述非显示区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金属走线,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蓝色色阻块,所述黑矩阵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所述蓝色色阻块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以及所述金属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三者至少部分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色阻层和黑矩阵;
所述非显示区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金属走线,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蓝色色阻块,所述黑矩阵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所述蓝色色阻块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以及所述金属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三者至少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金属走线密集区,所述金属走线密集区内单位面积的所述金属走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占比大于等于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外边缘包括切割线,所述金属走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靠近所述切割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走线密集区包括多个子金属走线密集区,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子金属走线密集区中多个所述蓝色色阻块之间具有第一间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未被所述蓝色色阻块覆盖的所述金属走线的面积与全部所述金属走线的面积之比小于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位于所述色阻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在所述色阻层靠近所述黑矩阵的一侧还包括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二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且所述第一部分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高度。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莉邱英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