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3326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彩膜包括:第一衬底;第一遮光层,包括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设置于第一镂空部中的色阻;第一透光层,覆盖色阻且填充于第二镂空部中,其中,填充于各第二镂空部中的第一透光层的总体积为V1;至少一个辅助结构,辅助结构包括第二遮光层和第二透光层,第二遮光层包括位于第二透光区的第三镂空部,第三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在第一衬底的正投影重合,至少部分第二透光层填充于第三镂空部中,填充于各第三镂空部中的第二透光层的总体积为V2;位于遮光区的多个补偿部,补偿部总体积为V0,其中,V0=V1+V2。如此有利于改善彩膜基板发生翘曲的现象,提高产品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从CRT(CathodeRay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和VR等等都离不开显示技术。为了适应用户对显示装置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具备了指纹识别功能。通常,当显示面板发生触摸时,经由触摸主体反射的光线会通过位于显示面板上的透光孔传递至指纹识别单元上,指纹识别单元通过感受光信号的强度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现有技术中,在彩膜基板一侧,透光孔中通常填充有透光材料,由于透光孔的存在,在彩膜基板出光面的单位面积内,设置透光孔的区域为实现平坦化所填充的透光材料的体积将大于未设置透光孔的区域为实现平坦化所填充的透光材料的体积,透光材料填充体积的差异极有可能导致彩膜基板发生翘曲现象,影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遮光区引入了补偿部,且引入的补偿部的体积与第二透光区的引入所增加的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的体积相同,平衡第二透光区和遮光区中的透光层的体积,有利于减小彩膜基板发生翘曲的可能。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彩膜基板,包括第一透光区、第二透光区和遮光区,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衬底;第一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镂空部和多个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二镂空部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其中,所述第二镂空部和所述第二透光区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正投影重合;色阻,设置于所述第一镂空部中;第一透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色阻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覆盖所述色阻且填充于所述第二镂空部中,其中,填充于各所述第二镂空部中的第一透光层的总体积为V1;至少一个辅助结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的方向,所述辅助结构位于所述色阻和所述第一衬底之间,和/或,所述辅助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其中,所述辅助结构包括第二遮光层和第二透光层,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的方向,所述第二透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遮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第三镂空部,所述第三镂空部和所述第二镂空部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正投影重合,至少部分第二透光层填充于所述第三镂空部中,填充于各所述第三镂空部中的第二透光层的总体积为V2;多个补偿部,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层或所述第二透光层朝向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遮光区,所述补偿部的总体积为V0,其中,V0=V1+V2。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指纹识别单元、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衬底,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所述第二衬底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向所述第二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镂空部向所述第二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第一遮光层上的第二镂空部和第二遮光层上的第三镂空部在第一衬底的正投影重合,在彩膜基板上形成透光孔,各第二镂空部中填充有第一遮光层,各第三镂空部中填充有第二遮光层。特别是,本申请在遮光区引入了补偿部,而且引入的补偿部的总体积等于各第二镂空部中填充的第一遮光层和各第三镂空部中填充的第二遮光层的总体积,如此,利用补偿部平衡了第二镂空部和第三镂空部中所填充的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而增加的透光层的体积,使得在彩膜基板上,透光孔区域(第二透光区)和非透光孔区域为实现平坦化所填充的材料的空间体积保持一致,进而有利于改善现有技术中由于体积差异导致的基板翘曲的问题,因而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生产良率。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彩膜基板中设置透光孔的区域的一种示意图;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彩膜基板中未设置透光孔的区域的一种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彩膜基板的一种俯视图;图4所示为图3中彩膜基板的一种AA’截面图;图5所示为图3中彩膜基板的一种BB’截面图;图6所示为图3中彩膜基板的另一种AA’截面图;图7所示为与图6对应的图3中彩膜基板的另一种BB’截面图;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彩膜基板中的一种像素排布示意图;图9所示为色阻、透光孔和补偿部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图10所示为色阻、透光孔和补偿部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图11所示为色阻、透光孔和补偿部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图12所示为图3中彩膜基板的另一种BB’截面图;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14所示为图13中显示面板的一种CC’截面图;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为了适应用户对显示装置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具备了指纹识别功能。通常,当显示面板发生触摸时,经由触摸主体反射的光线会通过位于显示面板上的透光孔传递至指纹识别单元上,指纹识别单元通过感受光信号的强度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彩膜基板中设置透光孔的区域Z1的一种示意图,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彩膜基板中未设置透光孔的区域Z2的一种示意图,当在彩膜基板的指纹识别区形成透光孔70时,透光孔70的内壁由多层黑色遮光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光区、第二透光区和遮光区,所述彩膜基板包括:/n第一衬底;/n第一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镂空部和多个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二镂空部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其中,所述第二镂空部和所述第二透光区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正投影重合;/n色阻,设置于所述第一镂空部中;/n第一透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色阻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覆盖所述色阻且填充于所述第二镂空部中,其中,填充于各所述第二镂空部中的第一透光层的总体积为V1;/n至少一个辅助结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的方向,所述辅助结构位于所述色阻和所述第一衬底之间,和/或,所述辅助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其中,所述辅助结构包括第二遮光层和第二透光层,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的方向,所述第二透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遮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第三镂空部,所述第三镂空部和所述第二镂空部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正投影重合,至少部分第二透光层填充于所述第三镂空部中,填充于各所述第三镂空部中的第二透光层的总体积为V2;/n多个补偿部,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层或所述第二透光层朝向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遮光区,所述补偿部的总体积为V0,其中,V0=V1+V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光区、第二透光区和遮光区,所述彩膜基板包括:
第一衬底;
第一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镂空部和多个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二镂空部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其中,所述第二镂空部和所述第二透光区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正投影重合;
色阻,设置于所述第一镂空部中;
第一透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色阻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覆盖所述色阻且填充于所述第二镂空部中,其中,填充于各所述第二镂空部中的第一透光层的总体积为V1;
至少一个辅助结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的方向,所述辅助结构位于所述色阻和所述第一衬底之间,和/或,所述辅助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其中,所述辅助结构包括第二遮光层和第二透光层,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的方向,所述第二透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遮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第三镂空部,所述第三镂空部和所述第二镂空部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正投影重合,至少部分第二透光层填充于所述第三镂空部中,填充于各所述第三镂空部中的第二透光层的总体积为V2;
多个补偿部,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层或所述第二透光层朝向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遮光区,所述补偿部的总体积为V0,其中,V0=V1+V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形成多个色阻行和多个色阻列,同一所述色阻行中的色阻沿第一方向排布,同一所述色阻列中的色阻沿第二方向排布;
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正投影重合的所述第二镂空部和所述第三镂空部形成准直孔,所述准直孔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相邻两个色阻行之间,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任意两个准直孔之间的距离相等,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任意两个准直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部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色阻行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其周荣生吴继耀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