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折叠行程限位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713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折叠屏产品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折叠行程限位构造,包括第一壳体、中间壳、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中间壳转动设置,第二壳体与中间壳连接;还包括第一半轴及限位柱,第一半轴与中间壳转动设置,第一壳体与第一半轴可拆卸连接;限位柱设置于中间壳,第一半轴设有弧形限位槽,弧形限位槽围绕第一半轴与中间壳的转动轴线设置,限位柱用于伸入弧形限位槽内;使用时,第一壳体经由第一半轴相对中间壳转动,进而改变折叠屏的折叠角度;在第一半轴转动的过程中,弧形限位槽的两端的内槽壁用于挡止抵触限位柱,进而对第一半轴的转动行程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对折叠屏折叠角度的限位,避免折叠屏过度折叠因碰撞而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折叠行程限位构造
本技术涉及折叠屏产品
,尤其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折叠行程限位构造。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工具之一,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常常需要根据实际使用状态调整屏幕电脑、智能手机的屏幕显示角度,如此,屏幕可折叠的电子产品也就应运而生。现有技术中屏幕可折叠的电子产品在折叠过程中,主要依靠使用者手动掌握折叠屏的折叠角度,当折叠屏产品受到震动或意外碰触时,折叠屏的两端很容易相互碰撞而损伤,使用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折叠行程限位构造,弧形限位槽的两端的内槽壁用于挡止抵触限位柱,进而对第一半轴的转动行程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对折叠屏折叠角度的限位,避免折叠屏过度折叠因碰撞而损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折叠行程限位构造,包括第一壳体、中间壳、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中间壳转动设置,第二壳体与中间壳连接,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折叠行程限位构造,包括第一壳体、中间壳、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中间壳转动设置,第二壳体与中间壳连接,两个壳体用于分别连接外界的折叠屏的两端,中间壳对应两个壳体所连接的折叠屏的中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半轴及限位柱,第一半轴与中间壳转动设置,第一壳体与第一半轴可拆卸连接;限位柱设置于中间壳,第一半轴设有弧形限位槽,弧形限位槽围绕第一半轴与中间壳的转动轴线设置,限位柱用于伸入弧形限位槽内,弧形限位槽的两端的内槽壁用于挡止抵触限位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折叠行程限位构造,包括第一壳体、中间壳、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中间壳转动设置,第二壳体与中间壳连接,两个壳体用于分别连接外界的折叠屏的两端,中间壳对应两个壳体所连接的折叠屏的中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半轴及限位柱,第一半轴与中间壳转动设置,第一壳体与第一半轴可拆卸连接;限位柱设置于中间壳,第一半轴设有弧形限位槽,弧形限位槽围绕第一半轴与中间壳的转动轴线设置,限位柱用于伸入弧形限位槽内,弧形限位槽的两端的内槽壁用于挡止抵触限位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屏产品的折叠行程限位构造,其特征在于:折叠行程限位构造还包括第二半轴及联动组件,第二半轴转动设置于中间壳,第二壳体与第二半轴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经由第二半轴与中间壳转动设置;第一半轴、第二半轴经由联动组件配合使用,以使得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同步靠近转动或同步远离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屏产品的折叠行程限位构造,其特征在于:联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中间壳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第一半轴、第二半轴均设有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瑞伍肖荣辉黎冬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力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