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链组的遮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0334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7
一种转轴链组的遮蔽结构,于分别链接二物体的第一、二支架之间设有转轴组件、至少一挠性遮片及至少一同步转动组件,所述转轴组件至少设有多个衔接件,并列设于所述第一、二支架之间,各衔接件对应设有至少一镂空部,所述同步转动组件分别穿过各衔接件的镂空部,并分别连结所述第一、二支架,使各衔接件得以横向串接,且形成随所述同步转动组件连动的弯曲链接,所述挠性遮片亦穿设于各衔接件的镂空部内,且以中段反向弯折,使其二旁侧分别遮盖于所述同步转动组件的二表侧,以形成完整保护,并避免因所述同步转动组件摩擦而造成的落粉及出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轴链组的遮蔽结构
本技术是有关转轴链组的遮蔽结构,尤指一种可随时遮盖各转轴组件的链接部位,并有效美化外观的遮蔽结构。
技术介绍
利用外力作用而可往复转动的枢轴或转轴,组配在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电子书等)上,使其上盖或显示屏幕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已为现有技艺。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皆已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为了使电子装置中可掀转部位(例如:屏幕)在使用方面具备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现有技艺也已揭露一种二枢接模块之间设置双转轴,使所述二模块可产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转动角度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第99211350号“双枢轴枢纽器”、第99225737号“双轴向枢纽器”、美国US7512426B2“MOBILECOMMUNICATIONSDEVICEWITHSYNCHRONISINGHINGE”专利案等,皆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上述现有枢轴结构考虑到支撑结构强度及动作顺畅度,通常是以两组分布的方式,设置在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模块及机体模块端边枢接处的两侧位置。因此,在操作显示屏幕或显示模块转动掀开时,转轴的协调性较不理想;同时,两个设置在接近同一中心线的枢轴器旋转自由度也受到限制,使得整个电子设备无论打开或闭合的转动过程,动作顺畅度较差。为了改善上述情形,现有技艺也揭示了一种枢轴器应用多个旋转中心的技术手段;例如,中国台湾第101224879号“多节式转轴结构”、第101224880号“插组式多节转轴结构”专利案等,皆分别提供了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的参考数据应用主动关节组和随动关节组的组合;主动关节组两相对的关节片之间设置中间连动片组,以及两相对的关节片设有同步引动部,衔接中间连动片组;随动关节组具有两随动片,设置在所述主动关节组两相对的关节片间;所述相对的关节片朝内端位置对应随动片朝外端的位置,组合轴销;上述中间连动片组朝外端的位置对应各随动片朝内端的位置,组合轴销;使多数主动关节组及随动关节组并合排列,而共同形成多节式转轴结构。然而,上述各现有技艺所揭露的实施结构中,各转轴组件的链接部位皆为直接对外裸露,而未见有任何遮盖的机制;致使在使用时,随着二枢接模块的盖合或展开,皆会于上述各转轴组件的链接部位上形成不同程度的缝隙或孔洞,不但会造成落粉、入尘等情形外,更严重者,会影响产品的外观美化,亦降低产品的整体质感及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链组的遮蔽结构,其于分别链接二物体的第一、二支架之间设有转轴组件及至少一同步转动组件,所述转轴组件至少设有多个并列的衔接件,于各衔接件上沿其并列方向设有至少一镂空部,所述同步转动组件穿过各衔接件的镂空部,并分别连结所述第一、二支架,使各衔接件得以横向串接,且形成随所述同步转动组件连动的弯曲链接,同时,各衔接件分别遮盖所述同步转动组件的局部部位,不但可形成保护,亦可减少所述同步转动组件于动作过程中,因摩擦而造成的落粉、出油或入尘等情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链组的遮蔽结构,其于各衔接件的镂空部内设有挠性遮片,所述挠性遮片以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形成头端,并以接近所述头端的部位延伸遮盖所述同步转动组件的一侧,所述挠性遮片的中段通过所述第二支架(或第一支架)再反转遮盖所述同步转动组件的另一侧,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旁侧形成一尾端,且所述挠性遮片的二侧受所述镂空部限制,而可保持贴近所述同步转动组件,当所述同步转动组件受力弯曲,利用所述尾端可活动的特性,可有效吸收所述同步转动组件的上、下二表侧因弯曲而产生不同的长度变化,以形成对所述同步转动组件完整的遮蔽及美观效果。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第一支架,链接第一物体;第二支架,链接第二物体;转轴组件,具有多个衔接件,并列设于所述第一、二支架之间,于各衔接件上对应设有至少一镂空部;可受力弯曲的同步转动组件,穿过各衔接件的镂空部,并分别连结所述第一、二支架,使各衔接件得以横向串接,且各衔接件分别遮盖所述同步转动组件的局部部位;挠性遮片,穿设于各衔接件的镂空部内,所述挠性遮片以中段反向弯折,并以二旁侧分别遮盖于所述同步转动组件的上、下二表侧。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挠性遮片二旁侧分别形成头端及尾端,所述头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的一表侧上,而所述尾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的另一表侧旁侧。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转轴组件于各衔接件之间分别设有间隔轴杆,各衔接件对应于所述镂空部开口的二旁侧分别设有夹套所述间隔轴杆的弧槽。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间隔轴杆为圆柱体。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同步转动组件至少由一枢轴组及一齿环组所组成,所述枢轴组具有多个并列的枢轴,所述齿环组具有多个局部啮合衔接的齿环,各齿环分别设有二轴孔,分别枢套于二相邻的枢轴,使各枢轴经由各齿环形成依序啮合的连结。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同步转动组件具有衔接于所述齿环组二旁侧的结合座及结合件,所述结合座连结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所述结合件连结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或第一支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组合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组合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弯曲动作示意图。附图中符号标记说明: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转轴组件31衔接件311镂空部315弧槽32间隔轴杆4同步转动组件41结合座411、421凹孔42结合件43枢轴组431第一枢轴432第二枢轴433第三枢轴434第四枢轴44齿环组441第一齿环443、4451凸部442第二齿环443第三齿环444第四齿环445第五齿环5挠性遮片51头端52尾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可知本技术的结构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转轴组件3、同步转动组件4及挠性遮片5等部份;其中第一支架1链接第一物体(未绘出,可为一电子装置的局部部位);第二支架2链接第二物体(未绘出,可为一电子装置的另一局部部位)。转轴组件3由多个衔接件31及多个间隔轴杆32组成,所述衔接件31并列设于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于各衔接件31上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一镂空部311,各衔接件31对应于镂空部311开口的二旁侧分别设有弧槽315。间隔轴杆32分别靠合于各衔接件31之间;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间隔轴杆32可为圆柱体,且其二旁侧分别受相邻衔接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轴链组的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n第一支架,链接第一物体;/n第二支架,链接第二物体;/n转轴组件,具有多个衔接件,并列设于所述第一、二支架之间,于各衔接件上对应设有至少一镂空部;/n可受力弯曲的同步转动组件,穿过各衔接件的镂空部,并分别连结所述第一、二支架,使各衔接件得以横向串接,且各衔接件分别遮盖所述同步转动组件的局部部位;/n挠性遮片,穿设于各衔接件的镂空部内,所述挠性遮片以中段反向弯折,并以二旁侧分别遮盖于所述同步转动组件的上、下二表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链组的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第一支架,链接第一物体;
第二支架,链接第二物体;
转轴组件,具有多个衔接件,并列设于所述第一、二支架之间,于各衔接件上对应设有至少一镂空部;
可受力弯曲的同步转动组件,穿过各衔接件的镂空部,并分别连结所述第一、二支架,使各衔接件得以横向串接,且各衔接件分别遮盖所述同步转动组件的局部部位;
挠性遮片,穿设于各衔接件的镂空部内,所述挠性遮片以中段反向弯折,并以二旁侧分别遮盖于所述同步转动组件的上、下二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链组的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遮片二旁侧分别形成头端及尾端,所述头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的一表侧上,而所述尾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的另一表侧旁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轴链组的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于各衔接件之间分别设有间隔轴杆,各衔接件对应于所述镂空部开口的二旁侧分别设有夹套所述间隔轴杆的弧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链组的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轴杆为圆柱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赐
申请(专利权)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