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溶热处理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行车上的吊梁、放置铸件的托盘、设置在所述吊梁上的吊钩和移动所述吊钩的吊杆;所述吊钩支撑所述托盘;所述行车带动所述吊梁、所述吊钩、托盘和所述铸件移动。解决了现有方案造成的铸件温度较高手动很难勾住铸件吊装时间长、铸件众多吊具重心不稳容易发生倾翻和铸件重量较重索具容易受力变形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溶热处理吊具
本技术涉及吊具,具体涉及一种固溶热处理吊具。
技术介绍
一般的,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在热处理过程中常常需要吊具对铸件进行吊装,从而完成工艺中的各个步骤。在双相不锈钢的铸件的冷却过程中,需要将铸件从热处理炉内取出,在60秒内放入水池中进行冷却。现有的吊具吊装时间长且容易发生倾翻事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变得至关重要。现有的方案,采用在行车上安装四腿链条索具。这样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铸件温度较高,手动很难勾住铸件,吊装时间长;(2)铸件众多,吊具重心不稳,容易发生倾翻;(3)铸件重量较重,索具容易受力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固溶热处理吊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铸件温度较高手动很难勾住铸件吊装时间长、铸件众多吊具重心不稳容易发生倾翻和铸件重量较重索具容易受力变形等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固溶热处理吊具;包括安装在行车上的吊梁、放置铸件的托盘、设置在所述吊梁上的吊钩和移动所述吊钩的吊杆;所述吊钩支撑所述托盘;所述行车带动所述吊梁、所述吊钩、托盘和所述铸件移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吊梁包括相互平行的侧梁和连接所述侧梁的主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吊梁通过连接装置安装在所述行车上;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侧杆和竖直安装在所述主梁上的主杆;所述侧梁的两端通过侧杆连接所述主杆远离所述主梁的一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主杆靠近所述主梁的一端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拉紧所述侧杆。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吊梁通过吊链连接所述吊钩;所述吊链靠近所述吊钩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筒;所述吊钩靠近所述吊链的一端嵌入所述连接筒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吊杆通过吊圈带动所述吊钩移动;所述吊圈通过连轴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筒上;所述连轴旋转设置在所述连接筒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吊杆上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穿过所述吊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托盘包括横向并列设置的第一托杆和竖向并列设置的第二托杆;所述第一托杆与所述第二托杆相互交叉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固溶热处理吊具采用侧杆拉住侧梁避免铸件倾翻。采用吊杆带动吊钩移动方便吊装。固溶热处理吊具带来了如下效果:(1)移动杆勾住吊圈可以方便移动吊钩,缩短了吊钩吊装的时间;(2)通过侧梁和主梁使得吊钩可以稳定的吊起铸件,不会发生倾翻;(3)通过侧杆和拉杆,保证铸件的稳定,避免侧梁受力变形;(4)通过连轴使得操作者可以从任一角度勾住吊圈,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吊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梁;11、侧梁;12、主梁;2、吊钩;21、吊圈;22、连轴;3、吊杆;31、移动杆;4、托盘;41、第一托杆;42、第二托杆;5、连接装置;51、侧杆;52、主杆;53、拉杆;6、吊链;61、连接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吊杆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固溶热处理吊具。图中X的方向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上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右端。固溶热处理吊具包括安装在行车上的吊梁1、放置铸件的托盘4、设置在吊梁1上的吊钩2和移动吊钩2的吊杆3。吊钩2支撑托盘4。行车带动吊梁1、吊钩2、托盘4和铸件移动。吊梁1包括相互平行的侧梁11和连接侧梁11的主梁12。优选的,吊梁1为H字形。优选的,侧梁11为圆柱形。优选的,主梁12为圆柱形。优选的,侧梁11为两个。侧梁11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主梁12左右方向水平设置。侧梁11分别设置于主梁12的左右两端。吊梁1通过连接装置5安装在行车上。连接装置5包括侧杆51和竖直安装在主梁12上的主杆52。侧梁11的两端通过侧杆51连接主杆52远离主梁12的一端。通过吊梁1使得固溶热处理吊具可以平稳的吊起铸件和托盘4。连接装置5设置在吊梁1的上端。连接装置5的上端连接在行车上。主杆52的下端连接主梁12外表面的中间位置。优选的,侧杆51为四个。侧杆51的一端连接主杆52的上端,侧杆51的另一端连接侧梁11。侧杆51向上拉住侧梁11。主杆52靠近主梁12的一端设置有拉杆53。拉杆53拉紧侧杆51。拉杆53的一端连接主杆52的下端。拉杆53的另一端连接侧杆51的中间位置。拉杆53向内拉紧侧杆51。固溶热处理吊具在吊装铸件时,由于铸件自重导致侧梁11两端受力。为防止侧梁11的两端受力向下弯曲,侧杆51向上拉住侧梁11。通过拉杆53使得侧杆51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保证了侧杆51的拉力。通过侧杆51使得铸件和托盘4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倾翻。吊梁1通过吊链6连接吊钩2。吊链6靠近吊钩2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筒61。吊钩2靠近吊链6的一端嵌入连接筒61内。优选的,吊链6为四个。吊链6竖直设置。吊链6的上端连接侧梁11。吊链6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筒61。吊钩2设置在吊链6的下端。吊钩2的上端嵌入连接筒61内。吊钩2从连接筒61的下端嵌入连接筒61内。优选的,吊钩2为L字形。通过吊链6使得吊钩2可以支撑不同尺寸的托盘4。吊杆3通过吊圈21带动吊钩2移动。吊圈21通过连轴22活动连接在连接筒61上。连轴22旋转设置在连接筒61上。吊圈21活动连接在连接筒61的侧端。连轴22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连轴22的左端连接在连接筒61上。连轴22的右端连接吊圈21。连轴22的左端嵌入连接筒61内,连轴22沿连接筒61内旋转。连轴22带动吊圈21沿连接筒61内旋转。吊杆3上设置有移动杆31。移动杆31穿过吊圈21。吊圈21为活动设置,吊杆3可以从不同角度勾住吊圈21,可以从不同角度移动吊钩2。由于铸件和托盘4温度较高,无法手动移动吊钩2。通过吊杆3可以在保护操作者的情况下移动铸件和托盘4。托盘4包括横向并列设置的第一托杆41和竖向并列设置的第二托杆42。第一托杆41与第二托杆42相互交叉分布。优选的,第一托杆41为多个。优选的,第二托杆42为多个。铸件放置在托盘4的上端。吊钩2支撑住托盘4的下端。铸件放置在托盘4上,托盘4和铸件放入热处理炉内进行处理。铸件加热一定温度后,行车带动连接装置5、吊梁1、吊钩2和吊链6移动到热处理炉的出料口。移动杆31穿过吊圈21,吊杆3带动吊钩2靠近托盘4。吊钩2支撑住托盘4。行车带动连接装置5、吊梁1、吊钩2、吊链6、托盘4和铸件移动到水池中冷却。通过固溶热处理吊具可以将铸件快速移动到水池内进行冷却。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了“H字形”、“圆柱形”和“L字形”等词语,它们并不是精确的“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溶热处理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行车上的吊梁(1)、放置铸件的托盘(4)、设置在所述吊梁(1)上的吊钩(2)和移动所述吊钩(2)的吊杆(3);所述吊钩(2)支撑所述托盘(4);所述行车带动所述吊梁(1)、所述吊钩(2)、托盘(4)和所述铸件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溶热处理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行车上的吊梁(1)、放置铸件的托盘(4)、设置在所述吊梁(1)上的吊钩(2)和移动所述吊钩(2)的吊杆(3);所述吊钩(2)支撑所述托盘(4);所述行车带动所述吊梁(1)、所述吊钩(2)、托盘(4)和所述铸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溶热处理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1)包括相互平行的侧梁(11)和连接所述侧梁(11)的主梁(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溶热处理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1)通过连接装置(5)安装在所述行车上;所述连接装置(5)包括侧杆(51)和竖直安装在所述主梁(12)上的主杆(52);所述侧梁(11)的两端通过侧杆(51)连接所述主杆(52)远离所述主梁(12)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溶热处理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52)靠近所述主梁(12)的一端设置有拉杆(53);所述拉杆(53)拉紧所述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如康,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灵通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