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448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叠合板吊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起吊架和连接绳,所述底座与所述起吊架通过所述连接绳连接,所述起吊架位于所述底座的正上方,所述起吊架的顶部设置有吊耳,所述连接绳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依次连接的前侧连接绳、底座、后侧连接绳和起吊架围绕形成一个可放置多块待起吊叠合板的容置空间。前侧连接绳、底座、后侧连接绳和起吊架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可在其中放置多块叠合板,起吊时,通过用吊绳连接起吊架顶部的吊耳进行起吊,能够实现对多块叠合板整体吊运,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板吊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起吊设备
,具体为一种叠合板吊具。
技术介绍
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叠合板在房屋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在对叠合板起吊时,传统的叠合板吊具只能单块吊装,吊装过程慢,费时费力。因此,针对传统的叠合板吊具只能单块吊装导致效率低的现状,研发一种能够对多块叠合板同时吊运的叠合板吊具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传统的叠合板吊具只能单块吊装导致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叠合板吊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起吊架和连接绳,所述底座与所述起吊架通过所述连接绳连接,所述起吊架位于所述底座的正上方,所述起吊架的顶部设置有吊耳,所述连接绳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依次连接的前侧连接绳、底座、后侧连接绳和起吊架围绕形成一个可放置多块待起吊叠合板的容置空间。前侧连接绳、底座、后侧连接绳和起吊架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可在其中放置多块叠合板,起吊时,通过用吊绳连接起吊架顶部的吊耳进行起吊,能够实现对多块叠合板整体吊运,提高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前侧和后侧设置有底座钩板,所述起吊架的前侧和后侧设置有与所述底座钩板相对应的起吊架钩板,所述起吊架钩板位于所述底座钩板的正上方,所述连接绳的下端与底座钩板连接,所述连接绳的上端与所述起吊架钩板连接。能够使得起吊时的连接绳呈竖直状态,与底座和起吊架两者垂直,一是能避免应力集中,保证连接绳受力均匀,防止底座倾斜,二是能够保证容置空间更大。进一步的,前侧的所述连接绳与后侧的所述连接绳之间的距离大于待起吊叠合板的宽度。能够使得叠合板平放到容置空间中的底座部分上,采用叠合板平放堆叠的放置方式,避免侧放叠合板时易歪、取放困难的现象。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底座前纵梁和底座后纵梁,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并与其两者垂直的若干根横梁。采用纵横梁布置的方式使底座牢固的同时节省底座制作的原材料并减轻重量。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前纵梁、底座后纵梁和横梁均为H型钢。易于焊接减轻重量。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钩板为板状,所述底座钩板的底部焊接到底座前纵梁、底座后纵梁的顶部,且所述底座钩板与所述底座前纵梁、底座后纵梁的中间肋板位置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钩板位于所述中间肋板的正上方,且所述底座钩板底面的纵向中心线与所述中间肋板的纵向中心线平行或重合。由于底座钩板焊接在H型钢上,起吊时会对H型钢的上部产生很大的拉力,易使H型钢的顶板变形,而将底座钩板焊接在中间肋板的对应位置处,并沿中间肋板的总行方向焊接,可避免变形的现象。进一步的,所述起吊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起吊架前纵梁和起吊架后纵梁,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并与两者垂直的若干根横梁,所述起吊架前纵梁、起吊架后纵梁和横梁均为H型钢,所述起吊架钩板为板状,所述起吊架钩板的底部焊接到起吊架前纵梁、起吊架后纵梁的底部,所述起吊架钩板位于所述起吊架前纵梁、起吊架后纵梁的中间肋板的正下方,且所述起吊架钩板底面的纵向中心线与所述中间肋板的纵向中心线平行或重合。与底座钩板设置原理及效果相同,可参考上文所述。进一步的,所述吊耳设置有四个,四个吊耳顺次连接可形成一个矩形,所述吊耳固定在所述起吊架的顶部,所述起吊架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底座的横截面积。优选的,所形成的矩形能够关于起吊架的横向、纵向中心线对称,保证起吊时起吊架受力均匀并防止整个起吊工具向一侧偏。进一步的,所述起吊架钩板设置有四个,左边吊耳与右边吊耳之间的距离小于左边起吊架钩板与右边起吊架钩板之间的距离。减小起吊时的起吊力。该技术采用上述技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方案通过设置前侧连接绳、底座、后侧连接绳和起吊架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可在其中放置多块叠合板,实现对多块叠合板一次吊运,提高吊运效率,起吊时的连接绳呈竖直状态,与底座和起吊架两者垂直,且前侧的连接绳与后侧的连接绳之间的距离大于待起吊叠合板的宽度,能够使得叠合板平放到容置空间中的底座部分上,采用叠合板平放堆叠的放置方式,保证起吊时受力均匀,也能避免侧放叠合板时易歪、取放困难的现象。2、底座与起吊架通过H型钢焊接而成,钩板焊接在H型钢的中间肋板处,可防止起吊时由于拉力大致使H型钢的顶板产生变形的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中底座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底座的主视图。图5为图1中底座的左视图。图6为图1中起吊架的俯视图。图7为图1中起吊架的主视图。图8为图1中起吊架的左视图图中,1、底座,2、起吊架,3、连接绳,4、吊耳,5、吊绳,11、底座后纵梁,12、横梁,13、底座钩板,14、底座前纵梁,21、起吊架后纵梁,22、起吊架前纵梁,23、起吊架钩板,110、中间肋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8所示,一种叠合板吊具,包括底座1、起吊架2和连接绳3,底座1与起吊架2通过连接绳3连接,起吊架2位于底座1的正上方,起吊架2的顶部设置有吊耳4,连接绳3设置于底座1的前、后两侧,依次连接的前侧连接绳3、底座1、后侧连接绳3和起吊架2围绕形成一个可放置多块待起吊叠合板的容置空间,起吊时,通过用吊绳5连接起吊架2顶部的吊耳4进行起吊,能够实现对多块叠合板整体一次吊运,提高效率;具体的,底座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底座前纵梁14和底座后纵梁11,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并与其两者垂直的若干根横梁12,起吊架2同样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起吊架前纵梁22和起吊架后纵梁21,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并与两者垂直的若干根横梁12,且这些梁均采用H型钢,两两之间焊接固定,起吊架2的横截面积小于底座1的横截面积;其中,底座前纵梁14和底座后纵梁11的顶部固定有底座钩板13,底座钩板13共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位于底座1左侧,另外两个位于底座1右侧,四个底座1吊钩顺次连接可形成一个矩形,理论上是所形成的矩形能够关于起底座1的横向、纵向中心线对称,以保证起吊时起吊架2底座1受力均匀并防止整个起吊工具向一侧偏,与四个底座1吊钩对应的四个起吊架钩板23分别固定在起吊架2的起吊架前纵梁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板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起吊架(2)和连接绳(3),所述底座(1)与所述起吊架(2)通过所述连接绳(3)连接,所述起吊架(2)位于所述底座(1)的正上方,所述起吊架(2)的顶部设置有吊耳(4),所述连接绳(3)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前、后两侧;依次连接的前侧连接绳(3)、底座(1)、后侧连接绳(3)和起吊架(2)围绕形成一个可放置多块待起吊叠合板的容置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起吊架(2)和连接绳(3),所述底座(1)与所述起吊架(2)通过所述连接绳(3)连接,所述起吊架(2)位于所述底座(1)的正上方,所述起吊架(2)的顶部设置有吊耳(4),所述连接绳(3)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前、后两侧;依次连接的前侧连接绳(3)、底座(1)、后侧连接绳(3)和起吊架(2)围绕形成一个可放置多块待起吊叠合板的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前侧和后侧设置有底座钩板(13),所述起吊架(2)的前侧和后侧设置有与所述底座钩板(13)相对应的起吊架钩板(23),所述起吊架钩板(23)位于所述底座钩板(13)的正上方,所述连接绳(3)的下端与所述底座钩板(13)连接,所述连接绳(3)的上端与所述起吊架钩板(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吊具,其特征在于,前侧的所述连接绳(3)与后侧的所述连接绳(3)之间的距离大于待起吊叠合板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底座前纵梁(14)和底座后纵梁(11),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并与两者垂直的若干根横梁(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前纵梁(14)、底座后纵梁(11)和横梁(12)均为H型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钩板(13)的底部焊接到底座前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盛振强于建昕张亚梅宋晓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新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