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371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及自动分析系统,通过分析装置测定的测定结果和在上述测定使用的检验体、试剂及消耗品部件,使用识别件识别,通过进行关联并进行存储,避免由于消耗品的原因引起的数据异常故障及寻找对策。可识别通过分析装置使用的检验体、试剂,还有至少2个及其以上测定对象物的测定共同使用的部件:系统试剂(缓冲液)、传感器部件、探针、管嘴、芯片、分注杯、试管、ISE电极、检测器、纯水和废液等,对测定结果进行一元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行血液、尿等生物体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易于研究数据异常原因功能的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血液、尿等生物体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为了防止检验体(试样)取错、弄错试剂、精度管理用试剂(校准器、控制血清等)的使用,粘贴条形码等的识别标签,通过读取识别标签的单元,试剂、检验体等信息自动地注册在装置内。在粘贴在试剂上的条形码上,也有记载试剂的批号、在使用试剂进行分析的场合用于算出测定值的分析参数等的情形。这种自动分析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特开平8-262029)上公开。样品的分析结果,与使用于分析的试剂的批号相关联并存储,可确认分析后使用了哪批试剂。虽然是赋予了用于对标准检验体(标准试样)、试剂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的分析装置,但除此以外也存在使用于分析的消耗品。例如,缓冲液、安装在分注管嘴前端的使用后丢弃的管嘴芯片、分注杯、管嘴、试管、ISE电极和检测器等。这种消耗品,由于考虑一直以来对分析结果都没给予太大影响,所以自动分析装置不具备识别这些批次等的功能。可是,假设在要求高精度分析的现实情况中,即使例如在试管稍微情况变差的场合,也会因该情况变差而出现使测定结果异常的情形。这种场合,在现有的装置中,存在对特定的异常原因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即使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结果发生异常的情形,也可迅速地查明其异常原因的功能的自动分析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如下。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分析装置,具有赋予在2种以上试样测定中共同使用的消耗品上的消耗品识别信息和将使用该消耗品进行测定的试样的测定结果建立关联并存储的存储单元。上述消耗品最好至少包括从系统试剂(缓冲液)、传感器部件、探针、管嘴、芯片、分注杯、试管、ISE电极、检测器、纯水中选择的1种或多种。识别信息最好是各自的消耗品制造厂家给予的制造批号,但也可以是根据用户购入时期等任意给予的标识。所谓在2种及其以上试样测定中共同使用,意指例如使用相同的管嘴分析不同的试样。消耗品从在1年以上的长时间连续使用的管嘴、试管等到测定几次就交换的管嘴芯片等有很多种,但只要是用于至少2种及其以上的试样的测定即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分析装置,最好具有一览显示判定为异常的测定结果和在该测定上使用的消耗品的识别信息的显示单元。所谓一览显示,例如通过在表上显示测定结果和消耗品的种类、识别信息,可一目了然地确定具有相同的识别信息的消耗品使用在哪个测定上。上述的构成不限于1台自动分析装置,也可以是将多台该自动分析装置间用服务器连接的系统。这种场合,可具有在1台自动分析装置中有在判定为异常的测定上共同使用的消耗品时,对其它的自动分析装置通知该消耗品的消耗品识别信息,并对使用了以该识别信息进行特定的消耗品的分析结果赋予识别信息的功能。即,由于在该消耗品的该批次中有产生不合格的可能性,所以停止使用为好,或者对于已经测定完成的结果,可通知或警告在测定结果上有误差的可能性。另外,设置数据服务中心以管理将在分析装置与上述装置的多个项目中使用的消耗品的识别使用ID(识别件)来建立相关联系的信息,分析装置具有将上述装置的测定结果与消耗品识别信息存储在装置上的单元和将上述相关信息发送给通过网络而连接的上述服务中心的单元,上述服务中心可以具备通过上述网络从上述装置接收上述相关信息的单元和将接收的上述相关信息存储在设置于上述中心内的数据库内的单元。即,这种消耗品的每批次的管理,不只是在1个医院内进行,也可在地区单位、省单位、国家单位内进行。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可迅速地寻找、解析测定中产生的故障原因。其结果,也可推测出相对故障的对策方案。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的概念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分析装置和数据服务中心的简略构成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ID注册单元及测定结果的建立联系方法。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数据异常时的消耗品识别判定方法。图5是作为本专利技术对象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构成例。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测定结果与消耗品信息的显示屏幕图。图中1-检测设施;2-分析装置;3-网络;4-数据服务中心(DSC);5-维护;6-消耗品部件;7-信息存储部(装置上);8-操作屏幕部;9-测定结果+消耗品信息(ID);10-用户ID认证部;11-数据收集、区分部;12-数据库(DSC内);13-数据存储区域(DB);14-警报指令部;15-NG解析部;16-解析曲线存储区域(DB);17-发送NG曲线;18-制成新NG曲线;19-消耗品部件信息存储区域;20-消耗部件交换及检查部;21-硬盘维护业;22-消耗品部件制造业。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参照图5以吸移方式的分析装置为例来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对象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在配置在分析装置的反应部35B上的反应容器76b内,进行有关规定项目的检验体与试剂的反应。检验体架31,定位在分注位置上,采取由检验体分注器78b的吸移嘴指示的检验体,并向反应容器76b内排出规定量的检验体。检验体分注器78b具有检验体用吸移泵77b。反应部35B通过从恒温槽40供给的恒温液保持在一定温度(例如37℃)。图5的分析装置的吸移方式试剂供给部56,具备第1试剂用与第2试剂用2个试剂盘56A及56B。在含有为了分析多个项目而准备的各种试剂的试剂瓶42A及42B上,试剂识别信息通过条形码显示在其外壁面上,试剂瓶42A及42B装载在试剂盘56A及56B上后,各试剂瓶的试剂识别信息通过条形码读取装置53A及53B读取,该信息与该试剂瓶的试剂盘上的固定位置、对应分析项目、固定该试剂瓶的分析装置序号等一起存取在存储部75上。试剂分注器38A及38B,具有连接在可旋转及上下移动的各吸移嘴上的试剂用吸移管泵41。分注检验体的反应容器76b的列被回转移动,从对应分析项目定位在试剂吸入位置上的试剂瓶42A通过试剂分注器38A吸入规定量的试剂液并将该第1试剂排出到位于试剂添加位置上的反应容器76内。在搅拌位置通过搅拌机构43A搅拌内部物质后,反应容器列被移送多次,当反应容器76到达第2试剂添加位置上时,试剂分注器38B对应分析项目从定位在试剂吸入位置上的试剂瓶42B吸入试剂液并向该反应容器排出该试剂。接着,反应容器内的物质通过搅拌机构43B进行搅拌。其后,伴随反应容器列的旋转移动,反应容器76b通过来自光源44b的光束,穿过反应容器76b的反应液的光通过多波长光度计45b进行检测。对应分析项目的波长的信号,通过由分析装置侧电脑36B控制的对数转换器60b及模数转换器61b进行处理,数字信号发送给整体控制用电脑70。测定完的反应容器76b,通过清洗机构49b洗净,再次使用。在这种自动分析装置中,消耗品是指必须通过用户补充、交换、废弃的物品,例如,缓冲液、管嘴芯片、分注杯、管嘴、试管、ISE电极、检测器、纯水和废液等。识别信息的给予方法(ID化)可以是,例如,条形码发行部体安装在装置上,与现有的试剂信息注册时相同,除通过照射将消耗品的ID存储在装置内的方法,此外,也可以是预先在消耗品部件上埋入识别条纹(MU型芯片或IC标志),并通过无线将信息提供给装置的方法。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测定中通过在操作屏幕图8上显示测定状态与消耗品信息,可瞬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赋予在2种以上试样测定中共同使用的消耗品上的消耗品识别信息和将使用该消耗品进行测定的试样的测定结果建立关联并存储的存储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规子今井恭子坂诘卓常盘幸惠铃木贯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