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背部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55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更为舒适的座椅背部踏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背部踏板,包括座椅和踏板,所述座椅背侧下部设有转动组件,所述踏板固定在转动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块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转动块左右两端的其中一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转动块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座椅可转动固定,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座椅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背部踏板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具体涉及一种座椅背部踏板。
技术介绍
为提高后排乘员乘坐时的舒适性,一些高档车会在前排座椅的背部设置踏板。申请号为20131061042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设置在座椅背部的踏板,其结构复杂,容易卡住,后续维护较为麻烦,且需要后排乘员用手打开,舒适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更为舒适的座椅背部踏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背部踏板,包括座椅和踏板,所述座椅背侧下部设有转动组件,所述踏板固定在转动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块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转动块左右两端的其中一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转动块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座椅可转动固定,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座椅固定。进行本技术踏板使用时,启动驱动电机,随即驱动电机的机壳自转,以带动踏板翻转。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后续维护,成本较低;且由于是驱动电机带动踏板活动的,便于自动控制,乘员只需要按下启动按钮或通过其它遥控方式实现驱动电机的启动,以使踏板的翻转启动更为方便,舒适性更高。其中,本技术的驱动电机可采用搭配有减速箱的电机。本技术驱动电机与转动块固定而不是与座椅固定,结构更为紧凑。作为优选,所述座椅上固定有两个固定架,两个固定架包括用于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的第一固定架和用于与转动块可转动固定的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与转动块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配合孔和转动轴,转动轴与输出轴同轴并伸入配合孔内。其中,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可以是做成一体的。其中,输出轴可采用紧固件固定等多种方式与第一固定架固定。其中,转动轴可以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上,也可以设置在转动块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均通过紧固件与座椅可拆卸固定。现有市面上的座椅均包括能作为“固定部位”的背部,在背部框架上钻孔,以便于固定架的固定。采用固定架实现转动组件与座椅的固定,能使本技术踏板的适用范围更广。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组件与固定架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柱和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圆心位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上,限位柱一端伸入弧形槽内,限位柱的轴线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限位柱设置在固定架与转动组件的两个部件中的其中一个部件上,所述弧形槽设置在固定架与转动组件的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上。限位槽的设计用于限制转动块的转动角度。当踏板收起时,可使限位柱位于弧形槽的一端;当踏板完全放下时,可使限位柱位于弧形槽另一端。其中,还可以另设支撑件以对踏板进行支撑。作为优选,所述两个固定架中至少有一个固定架上固定有所述限位柱,所述驱动电机的机壳或转动块设有驱动电机的一端设有所述弧形槽,和/或转动块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设有所述弧形槽;所述固定架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限位柱安装孔,限位柱的一端固定于限位柱安装孔内,限位柱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弧形槽内。上述设置便于限位柱和固定架的加工及安装。作为优选,所述转动块由转动块本体和转动块本体两端的连接块构成,驱动电机固定于转动块本体内部,连接块形成有供输出轴通过的通槽,连接块与踏板连接,连接块与转动块本体连接处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槽及伸入定位槽的定位凸起。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转动块本体,以适应不同宽度的踏板。其中,连接块可作为通用件,以便于加工和制造。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架形成有用于配合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输出轴安装孔,所述输出轴外壁与输出轴安装孔内壁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凸起和固定槽,输出轴与第一固定架固定以使输出轴插入输出轴安装孔并使固定凸起伸入固定槽内;所述输出轴周向外壁的固定凸起与输出轴安装孔周向内壁的固定槽间构成花键结构。上述设置以使输出轴与第一固定架间的固定效果更好。其中,输出轴上的固定凸起做成花键样式,回程差更好,踏板的翻转控制精度更高。作为优选,所述配合孔内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圈与转动轴固定,轴承外圈与配合孔孔壁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架设有所述配合孔,转动块端部设有所述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第二固定架的配合孔后与限位块固定,第二固定架被限制在限位块与转动块之间;所述转动轴周向外壁内凹以形成有环形槽,所述限位块呈卡簧状并位于环形槽内。上述设置以避免转动块与固定架相脱离。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转动块或第二固定架设有容纳所述扭簧的容纳槽,扭簧的一端与转动块固定,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架固定。扭簧的设置以使踏板的复位效果更好。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后续维护、成本较低、适用范围更广的优点;且本技术是驱动电机带动踏板活动的,便于自动控制,乘员只需要按下启动按钮或通过其它遥控方式实现驱动电机的启动,以使踏板的翻转启动更为方便,舒适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踏板完全打开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踏板完全收起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转动块的一种剖视图;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图5为实施例2的第一固定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的转动块和驱动电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踏板1、座椅后壳2、限位柱20、踏板让位腔21、支架板22、第一固定架23、第二固定架24、输出轴安装孔26、轴承27、限位柱安装孔28、转动块3、弧形槽30、转动轴31、转动块本体32、连接块33、定位凸起34、环形槽35、容纳槽36、扭簧端部固定孔37、驱动电机4、输出轴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由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座椅背部踏板,包括座椅和踏板1,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背部设有向后开口的安装腔,座椅本体背侧设有座椅后壳2,座椅后壳具有向后开口并对踏板1让位的踏板让位腔21。其中,踏板由踏板骨架和踏板外壳构成。座椅后壳2背侧下部设有转动组件,踏板1固定在转动组件上,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块3和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固定于转动块3右端,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41沿左右方向设置,转动块3远离驱动电机4的一端与座椅可转动固定,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41与座椅固定。其中,可以通过行程开关以判断踏板是否翻转到位。座椅本体背部具有向后开口的支架安装孔,支架板22通过第一紧固件(螺钉)固定在座椅本体背部并使第一紧固件配合在支架安装孔内,支架板22左右两侧各通过第二紧固件(螺钉)固定有一个固定架,两个固定架包括用于驱动电机输出轴41固定的第一固定架23和用于与转动块3可转动固定的第二固定架24,第二固定架24与转动块3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配合孔和转动轴31,转动轴31与输出轴41同轴并伸入配合孔内。其中,座椅后壳2用于遮覆支架板22和固定架。其中,输出轴41通过第三紧固件(螺钉)与第一固定架23固定。转动块3由转动块本体32和转动块本体32两端的连接块33构成,驱动电机4固定于转动块本体32内部,连接块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背部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和踏板,所述座椅背侧下部设有转动组件,所述踏板固定在转动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块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转动块左右两端的其中一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转动块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座椅可转动固定,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座椅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背部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和踏板,所述座椅背侧下部设有转动组件,所述踏板固定在转动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块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转动块左右两端的其中一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转动块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座椅可转动固定,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座椅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背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上固定有两个固定架,两个固定架包括用于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的第一固定架和用于与转动块可转动固定的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与转动块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配合孔和转动轴,转动轴与输出轴同轴并伸入配合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背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均通过紧固件与座椅可拆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背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与固定架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柱和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圆心位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上,限位柱一端伸入弧形槽内,限位柱的轴线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限位柱设置在固定架与转动组件的两个部件中的其中一个部件上,所述弧形槽设置在固定架与转动组件的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座椅背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固定架中至少有一个固定架上固定有所述限位柱,所述驱动电机的机壳或转动块设有驱动电机的一端设有所述弧形槽,和/或转动块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设有所述弧形槽;所述固定架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炎钊朱超胡宏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电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