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55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包括:形成于坐垫半盆且靠近坐垫悬簧的连接部,连接部形成有水平设置且内部中空的通道和邻接于通道的孔洞,孔洞形成有对应于通道入口的第一边沿和低于第一边沿且远离通道的第二边沿;以及形成于坐垫悬簧且靠近坐垫半盆的连接杆,连接杆垂直弯折形成插设于通道的固定段,固定段的顶面形成有抵靠于第一边沿实现限位的第一挡板,固定段的底面形成有抵靠于第二边沿实现限位的第二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坐垫悬簧的前部挂钩架与坐垫半盆的骨架侧向连接,其挂钩架的连接杆与坐垫半盆的连接部的受力面积较大,分散应力,改善坐垫悬簧的受力情况,大幅提高坐垫悬簧的抗疲劳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尤指一种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CN203580716U该技术涉及一种坐垫悬挂结构,通过座椅上的限位装置与前后置挂钩架固定,并利用前置的矩形簧结构限制该悬挂结构的横向运动,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小,不具有疲劳改善作用。参阅图1所示,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第一种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坐垫悬簧挂钩10a插设于坐垫半盆形成的包槽20a内,参阅图2所示,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第二种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坐垫悬簧挂钩10b插设于坐垫半盆形成的包槽20b内,在同等载荷实验条件下,如图1所示的最大受力点受力为100.84MPa,如图2所示的最大受力点受力为83.97MPa。坐垫悬簧和半盆的相互连接的接触面积小,最大受力点受力较大,抗疲劳性能差,存在连接结构抗疲劳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坐垫悬簧和半盆的相互连接的接触面积小,最大受力点受力较大,抗疲劳性能差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包括:形成于坐垫半盆且靠近坐垫悬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形成有水平设置且内部中空的通道和邻接于所述通道的孔洞,所述孔洞形成有对应于所述通道入口的第一边沿和低于所述第一边沿且远离所述通道的第二边沿;以及形成于所述坐垫悬簧且所述靠近坐垫半盆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弯折形成插设于所述通道的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的顶面形成有抵靠于所述第一边沿实现限位的第一挡板,所述固定段的底面形成有抵靠于所述第二边沿实现限位的第二挡板。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坐垫悬簧的前部挂钩架与坐垫半盆的骨架侧向连接,其挂钩架的连接杆与坐垫半盆的连接部的受力面积较大,分散应力,改善坐垫悬簧的受力情况,大幅提高坐垫悬簧的抗疲劳性能。同时,在满足强度要求下,可适当减小骨架的材料料厚(原始0.8mm,轻量化后0.6mm),从而减少材料、降低成本,同时做到轻量化。此外,在装配时,前部挂钩架的限位特征与骨架特征配合,实现自定位,便于装配。装配完成后,限位特征与骨架特征配合,限制坐垫悬簧的水平向运动,增加稳定性。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道的内壁形成有供承托所述固定段的承托面和供挡设所述固定段的端面的挡设面。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弯折部分为弧形段;所述弧形段形成有水平设置的直角的防脱板,所述防脱板抵靠于所述连接部防止滑脱。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固定段的端面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固定段的端面的间距。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部形成有安装过程中供所述连接杆活动的凹面,所述凹面邻接于所述孔洞的第二边沿。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段和所述坐垫悬簧的靠近所述坐垫半盆的边沿相平行。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第一种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第二种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4和图5为图3的安装步骤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旋转状态示意图。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坐垫悬簧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坐垫半盆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图8和图9连接状态的放大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A-A的剖视图。图13为图11的B-B的剖视图。图14为图9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15为图10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3,显示了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4和图5为图3的安装步骤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旋转状态示意图。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参阅图8为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坐垫悬簧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坐垫半盆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图8和图9连接状态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包括:形成于坐垫半盆10且靠近坐垫悬簧20的连接部,连接部形成有水平设置且内部中空的通道30和邻接于通道30的孔洞40,孔洞40形成有对应于通道30入口的第一边沿41和低于第一边沿41且远离通道30的第二边沿42;以及形成于坐垫悬簧20且靠近坐垫半盆10的连接杆50,连接杆50垂直弯折形成插设于通道30的固定段51,固定段51的顶面形成有抵靠于第一边沿41实现限位的第一挡板60,固定段的底面形成有抵靠于第二边沿42实现限位的第二挡板70。作为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通道30的内壁形成有供承托固定段51的承托面和供挡设固定段51的端面的挡设面。具体地,在安装过程中,将连接杆50的固定段51插设于坐垫半10的通道30内,利用通道30内壁的承托面承托住固定段51,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固定段51的端面贴设于通道30内壁的挡设面。连接杆50利用第一挡板60抵靠于第一边沿41实现限位,利用第二挡板70抵靠于第二边沿42实现限位,从而受力接触面积大,分散应力。在同等载荷实验条件下,本技术所示的最大受力点受力为30.65MPa,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如图1所示的最大受力点受力为100.84MPa,如图2所示的最大受力点受力为83.97MPa。有效改善了坐垫悬簧的疲劳性能。此外,坐垫悬簧前部挂钩与坐垫半盆10的相互匹配的限位点特征,在装配中可实现自定位,便于装配。装配完成后,限位特征与骨架特征配合,限制坐垫悬簧的水平向运动,增加稳定性。参阅图11为图10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A-A的剖视图。图13为图11的B-B的剖视图。作为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连接杆50的弯折部分为弧形段;弧形段形成有水平设置的直角的防脱板80,防脱板80抵靠于连接部防止滑脱。连接杆50一体弯折形成固定段,安装时插设于通道内,防脱板80的直角部分抵靠于坐垫半盆10的连接部,以防止连接杆50从坐垫半盆10上滑落。参阅图14为图9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15为图10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结合图14和图15所示,作为本技术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形成于坐垫半盆且靠近坐垫悬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形成有水平设置且内部中空的通道和邻接于所述通道的孔洞,所述孔洞形成有对应于所述通道入口的第一边沿和低于所述第一边沿且远离所述通道的第二边沿;以及/n形成于所述坐垫悬簧且所述靠近坐垫半盆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弯折形成插设于所述通道的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的顶面形成有抵靠于所述第一边沿实现限位的第一挡板,所述固定段的底面形成有抵靠于所述第二边沿实现限位的第二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于坐垫半盆且靠近坐垫悬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形成有水平设置且内部中空的通道和邻接于所述通道的孔洞,所述孔洞形成有对应于所述通道入口的第一边沿和低于所述第一边沿且远离所述通道的第二边沿;以及
形成于所述坐垫悬簧且所述靠近坐垫半盆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弯折形成插设于所述通道的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的顶面形成有抵靠于所述第一边沿实现限位的第一挡板,所述固定段的底面形成有抵靠于所述第二边沿实现限位的第二挡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悬簧和坐垫半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的内壁形成有供承托所述固定段的承托面和供挡设所述固定段的端面的挡设面。


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钮钟丽费超唐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延锋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