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3072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暖通空调领域,尤其涉及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和方法。利用自回温原理,实现进风对出风的除湿和升温,并能轻松实现温度和湿度的分别控制。1、利用单冷源自升温结构和方法,无需其它能源再热段,除湿部分总降温温差接近零,大大降低了能耗;2、结构简单设有2个表冷段可实现温度与湿度的分控,故障率低。保护以下列举的四种结构和方法参照以下列举的几个结构来阐释原理:A型结构‑板式;B型结构‑液体循环式;C型结构‑转轮式;D型结构‑热管式;只要使用用了自升温原理、无需再热耗能,实现温湿分控,即为保护内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暖通空调领域,尤其涉及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和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热舒适理论的逐步普及,以及在高温高湿地区的湿度对舒适和健康影响,大众意识到湿度调节对舒适的提升至关重要,无除湿不新风,全屋舒适型湿度调节系统会快速进入到百姓家中,从专家到大众领域,意识到全空气系统用混风解决节能、除湿的弊端;传统除湿方案容易混风传播病毒细菌,并且不容易通过深度节能除湿,实现全新风除湿和降温。传统除湿方案如果实现全新风空调,则需要额外升温段从而大量耗能,导致全空气系统(VAV或CAV),通常需要混风来降低能耗、并且通过多次混风循环,才能达到所需效果,所以急需温湿分控、可以一次深度除湿的全新风空调系统走入大众消费人群;传统除湿机另一个缺点是,除湿启动时,出风温度也会出现波动;如需加大除湿量,就需要降低蒸发段温度,但也会影响出风温度,这就是耦合作用,这个联动效果在舒适空调领域并不适合。所以需要开发一种节能、高效、可去耦合的除湿降温系统。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传统除湿机的基本原理,原理是:r>阶段1:降温,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为如下任意一种:/n板式换热除湿结构,板式换热除湿结构包含壳体,壳体包含中部布置的显热板式热交换器(A4),显热板式热交换器(A4)位于壳体内部,壳体上包含板式进风口(A7)和板式出风口(A8),壳体下方包含回风段;回风段中安装有湿度独立调节表冷器(A2);板式出风口(A8)安装有温度独立调节表冷器(A9);/n液体循环式换热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液体循环式换热除湿结构包含壳体,壳体左侧包含进风口一(B4),壳体右方布置有出风口一(B9);壳体中从进风到出风布置有液体循环式组合式预冷表冷器(B6)、水盘管湿度独立调节表冷器一(B2)、液体循环式组合式回温表冷器...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为如下任意一种:
板式换热除湿结构,板式换热除湿结构包含壳体,壳体包含中部布置的显热板式热交换器(A4),显热板式热交换器(A4)位于壳体内部,壳体上包含板式进风口(A7)和板式出风口(A8),壳体下方包含回风段;回风段中安装有湿度独立调节表冷器(A2);板式出风口(A8)安装有温度独立调节表冷器(A9);
液体循环式换热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液体循环式换热除湿结构包含壳体,壳体左侧包含进风口一(B4),壳体右方布置有出风口一(B9);壳体中从进风到出风布置有液体循环式组合式预冷表冷器(B6)、水盘管湿度独立调节表冷器一(B2)、液体循环式组合式回温表冷器(B7)、水盘管温度独立调节表冷器一(B10);
转轮式换热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转轮式换热除湿结构包含壳体,壳体上方中部包含分隔挡板,分隔挡板左侧为转轮式进风口(C1),分隔挡板右侧为转轮式出风口(C11),壳体中部布置有显热转轮(C3),显热转轮(C3)下方包含水盘管湿度独立调节表冷器二(C4);
组合式热管式换热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组合式热管式换热除湿结构包含壳体,壳体下方包含进风口二(D4),上方包含出风口二(D9),从下往上依次分布着组合式热管式换热器蒸发段(D5)、水盘管湿度独立调节表冷器三(D6)、换热器冷凝器(D7)、水盘管温度独立调节表冷器三(D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方案A中板式进风口(A7)安装有板式空气滤网(A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方案A中还包含空气源热泵一(A1),空气源热泵一(A1)通过混水或流量调节装置二(A11)连接着湿度独立调节表冷器(A2);空气源热泵一(A1)通过混水或流量调节装置一(A10)连接着温度独立调节表冷器(A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方案B中的进风口一(B4)布置有空气滤网二(B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方案B中的出风口一(B9)边侧布置有动力风机二(B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方案C中还包含空气源热泵三(C7),空气源热泵三(C7)通过混水或流量调节装置三(C5)连接着水盘管湿度独立调节表冷器二(C4);空气源热泵三(C7)通过混水或流量调节装置七(C8)连接着用于组合式热管式换热除湿结构的温度独立调节表冷器(C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方案D中进风口二(D4)边侧包含空气滤网四(D3);出风口二(D9)下方包含动力风机(D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方案D中还包含空气源热泵四(D1),空气源热泵四(D1)通过混水或流量调节装置五(D13)连接组合式水盘管湿度独立调节表冷器三(D6);空气源热泵四(D1)通过混水或流量调节装置六(D10)连接水盘管温度独立调节表冷器三(D11)。


9.新型换热除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换热除湿结构,包含如下步骤;
A型结构-板式工作原理描述:
工作原理:室外夏季的高温高湿空气经过板式进风口(A7)再经过板式空气滤网(A6)再通过板式风机(A5)提供的动力经过显热板式热交换器(A4)时此时温度交换降低至相对低温,此时可能已经产生冷凝水,而后再通过湿度独立调节表冷器(A2)此时的空气二次降温低于露点,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空气温度为相对低温,此过程中会有大量冷凝水产生从而起到了除湿的功能,通过混水或流量调节装置二(A11)对湿度独立调节表冷器内冷凝介质流速的控制来控制空气的温度,空气温度越低除湿量越高,从而达到湿度的独立控制;当湿度被除湿后达到人体舒适湿度的空气再次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鸿彬朱会君
申请(专利权)人:有无实业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