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793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送风领域,尤其涉及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和方法。风系统包含壳体,壳体上包含回风口和新风入口,含回风口和新风入口在通过壳体上对应的回风路径和新风路径后对应的分风部分包含对应的多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多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能够组合使用;每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能作为送风或者回风的动力部分对应一块区域;即每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都伸出管道连接到其对应的区域。实现结构简单、分区域独控制,故障率低、易用、节能;开创性地,以上各个效果独立存在,还能用一套结构完成上述结果的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送风领域,尤其涉及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全空气系统作为一个比较优秀的暖通系统,未能走入普通家庭,能耗高、混风、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传统解决方案是用风管+调节空气流量风阀这种形式实现分户控制,因控制复杂,目前世界仅有为数不多厂家能提供解决成熟方案,而且实施方案成本高,故障率较高;传统全空气系统和传统新风系统的部分缺点:1、全空气系统目前在家装系统里,为了减小故障率和硬件成本,多数定风量CAV系统,会造成电量的极大浪费,因为,即使在没有人居住或活动的房间也会通过混风机制,把热负荷和湿负荷的通过交换芯带给房间内,即无法进行独立房间内的关闭。2、全空气系统不容易实现控制分户控制,如果想实现可变量全空气VAV系统,需要在末端用电动调节阀控制,则会有大量的控制阀件、且是也是复杂的控制系统,这会增加装修(尤其是家装)的不美观性、故障率以及硬件成本且电动调节阀在末端工作时也会产生较大噪音影响用户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和方法,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方案一: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新风系统包含壳体,壳体上包含回风口21和新风入口23,含回风口21和新风入口23在通过壳体上对应的回风路径和新风路径后对应的分风部分包含对应的多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多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能够组合使用;每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能作为送风或者回风的动力部分对应一块区域;即每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都伸出管道连接到其对应的区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能够通过电压调节、变频、0-10V电压调整、PMV调节方式实现对风机无级调速方案。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包含风机壳体34,风机壳体34中包含风机35,风机35包含风机控制线触点32和风机电源输入触点3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包含上下分层,每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都包含独立电机配合对应风管送回风;上下分层一层用来送风,另一层用来回风。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壳体内部通过送回风隔板17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分别为送风部分和回风部分,送风部分上的新风入口23朝向袋式中效滤网20,袋式中效滤网20安装在送风部分中,袋式中效滤网20后方包含高效滤网18,高效滤网18边侧包含紫外线杀菌模块27;紫外线杀菌模块27后方为送风梯形通道14,送风梯形通道14通向热交换13,热交换13伸出的新风管对应多个用于送风的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热交换13连接着回风梯形通道15,送回风支持板对应着壳体上的回风口21;热交换13对应的回风进口也为多个用于回风的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紫外线杀菌模块27边侧还包含除湿/制冷模块26,除湿/制冷模块26连接着外部的室外机;其能够调整温度和湿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对应的区域包含人体检测探头,人体检测探头能够探测人的存在;所述的人体检测探头为人体静止检测探头或者是二氧化碳探测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壳体上包含多个检修门;所述的人体检测探头通信连接着中控系统,中控系统通信连接着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的风机的控制部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开启的变更口结构,该变更口结构为以下的任意一个或者两个的设计;变更口为能够阻挡或者开启回风口21的阀门结构,其为回风旁通阀19,回风旁通阀19包含回风旁通阀转动轴9;回风旁通阀转动轴9安装在送回风隔板17上接近回风口21的位置,在送回风隔板17上包含回流风口36;回风旁通阀19的板状结构能够闭合回流风口36或者回风口21二者中的一个;变更口安装在新风风路中的除湿/制冷模块26边侧的送回风隔板17的倾斜部分上,湿度控制门转轴固定连接着湿度控制门37,湿度控制门37转动后接触除湿/制冷模块26后风力必须通过除湿/制冷模块26才能进一步进风,湿度控制门37转动后脱离除湿/制冷模块26后风力能够从湿度控制门37开启的口部绕过除湿/制冷模块26直接进入下一位置的热交换13。方案二: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全空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包含如下步骤:多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通过对对应区域的电机的控制,实现分区域独立控制,用电压调节、变频、0-10V、PMV调节等方式实现对风机无级调速方案,从而实现按用户需求或者设定进行无级调节送回风量及温湿度以及旁通阀门的控制;上层、下层分别设置若干紧凑型电机,多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通过对电机的控制,实现分区域独立控制,用电压调节、变频、0-10V、PMV调节等方式实现无级调速方案,实现按需、可控、无级调节送回风量,极大减小设计难度;通过对对应区域风机的独立控制,可实现多区域隔离、每个区域依据用户对风量、温湿度的需求独立控制,对其它区域无任何影响,可做到一对一的精确控制;通过静止人体检测探头,或者二氧化碳探头等检测的方式检查人是否在该区域,或者通过预设的时间周期程序,通过对所属区域的风机来启动指定区域的空气调节方案,并根据需要调节风机的转速来调节送风量和风温;其它未被条件触发的区域,则可关闭风系统,或者启动防潮通风模式;风机采用模块化设计,电源和控制线都能够设计到机壳上作为多触点,按方向插入后,能够和机器融合为一个功能单元,启动该区域送回方案;按需便捷也可加入动力风机单元、除湿单元、冷热单元等,结构简单故障率低;按送回区域数量选择电机单元数量和位置,无需电机单元的位置,能够用盲板封堵;过滤单元处理空气品质;除湿、制冷加热单元,能够独立控制温湿度。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一种成熟的技术,通过成熟的紧凑形变频电机+独立风管、共用交换芯、共用静压分配箱这种形式,来完成一个全新的VAV变风量全空气系统或者变风量新风系统;用创新思路,实现结构简单、分区域独控制,故障率低、易用、节能;开创性地,以上各个效果独立存在,还能用一套结构完成上述结果的结合。附图说明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整体爆炸示意图;图2为另一视角的立体透视图;图3为风机单元的示意图;图4为整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整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整体的结构俯视图;图7为开口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上盖板;2空气过滤单元检修门;3制冷/除湿单元检修门;4热交换检修门;5壳体侧板一;6电控箱;7吊耳;8上下层风机隔板;9室内端送回风集成壳体侧板;10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1风机隔板;12壳体侧板二;13热交换;14送风梯形通道;15回风梯形通道;16送回风支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新风系统包含壳体,壳体上包含回风口(21)和新风入口(23),含回风口(21)和新风入口(23)在通过壳体上对应的回风路径和新风路径后对应的分风部分包含对应的多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多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能够组合使用;每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能作为送风或者回风的动力部分对应一块区域;即每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都伸出管道连接到其对应的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新风系统包含壳体,壳体上包含回风口(21)和新风入口(23),含回风口(21)和新风入口(23)在通过壳体上对应的回风路径和新风路径后对应的分风部分包含对应的多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多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能够组合使用;每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能作为送风或者回风的动力部分对应一块区域;即每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都伸出管道连接到其对应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能够通过电压调节、变频、0-10V电压调整、PMV调节方式实现对风机无级调速方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其特征在于,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包含风机壳体(34),风机壳体(34)中包含风机(35),风机(35)包含风机控制线触点(32)和风机电源输入触点(3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其特征在于,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包含上下分层,每个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都包含独立电机配合对应风管送回风;上下分层一层用来送风,另一层用来回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壳体内部通过送回风隔板(17)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分别为送风部分和回风部分,送风部分上的新风入口(23)朝向袋式中效滤网(20),袋式中效滤网(20)安装在送风部分中,袋式中效滤网(20)后方包含高效滤网(18),高效滤网(18)边侧包含紫外线杀菌模块(27);杀菌模块(27)后方为送风梯形通道(14),送风梯形通道(14)通向热交换(13),热交换(13)伸出的新风管对应多个用于送风的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其特征在于,热交换(13)连接着回风梯形通道(15),送回风支持板对应着壳体上的回风口(21);热交换(13)对应的回风进口也为多个用于回风的风机动力单元模块(1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其特征在于,紫外线杀菌模块(27)边侧还包含除湿/制冷模块(26),除湿/制冷模块(26)连接着外部的室外机;其能够调整温度和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应的区域包含人体检测探头,人体检测探头能够探测人的存在;所述的人体检测探头为人体静止检测探头或者是二氧化碳探测器。


9.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分区域多动力独立控制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包含多个检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鸿彬朱会君
申请(专利权)人:有无实业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