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承重的多点分布式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409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消防以及空调通风领域,尤其涉及无损承重的多点分布式新风系统和管道敷设方法。风系统连接着静压分风箱结构,静压箱分出的支管分布在室内;支管进入室内敷设在楼板层上方,不须在承重墙、承重梁上打孔;多个分管进行多点多位置送风或回风;室内的管道分布为如下任意一种或者几种:承重墙、承重梁侧借助护墙爬墙:即,在承重墙、承重梁外部包含墙饰,墙饰辅助隐藏支管;非承重墙、承重梁开槽爬墙:即,在非承重墙、承重梁上开槽,分管顺着切开的槽爬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损承重的多点分布式新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消防以及空调通风领域,尤其涉及无损承重的多点分布式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新风系统多为PVC管道和PE(双壁波纹)管道,一般每个房间有1个送风口1个回风口,实际房间内的气流组织不好,即由于送风口少所以新风进入室内后新风量不均匀、气流组织不好导致室内(核心舒适区内)新风量不足,从而使用户有憋闷感,可以从fluent气流组织模拟中可以看到传统新风管道和风口布局导致的的气流组织乱序结果。2、传统的新风系统由于室内布局的风管多为PVC管道或者PE管且比较粗一般直径为75mm、110mm、160mm等,所以不能在立墙面、地面、(或顶面直接)铺设管道,且施工麻烦,安装局限性很高,自由度很低,又由于传统的新风系统管道较粗所以安装时候开孔比较大,出于房屋结构安全考虑,物业为保护建筑受力、抗震性能,明确规定禁止在剪力墙、承重梁上开孔,导致很多用户新风系统不能安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室内的空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后新风系统逐渐普及,新风系统的风管作为新风系统的传输管道,风管多为PVC管道或者PE(双壁波纹)管且比较粗一般直径为75mm、110mm、160mm等,由于管道较粗,不能规避钻梁上、承重墙、承重梁上打孔的问题、如在地面敷设则占用厚度高、施工难度大,也不能实现多点精准送风,送风效率低,气流组织较差。
技术介绍
部分采用传统扁管(如130*30)、盾构(132*52)等,用章鱼式分布管道系统实现地送/回,但仍然不能规避钻梁或承重墙、承重梁问题、占用厚度高施工协调大;也不能实现多点精准送风,送风效率低、气流组织较差;现有技术:现有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市场通用的环保管路(如pe给水管/pert/pe-x<abc>/pb/单双壁波纹管、金属管等),根据土建装修要求的层高要求,选择合适管径(10-200mm)的管道,典型应用如上图案例,可采用20-50mm的pert或pe给水管来设计敷设;传统的新风系统二大问题:一般每个房间有1-3个风口,但实际气流组织并不好,从运用Fluent软件对室内气流组织的模拟研究,不管是地送顶回和顶送地回,气流相对乱序;从实际效果来看,使用了新风,即使按传统风口分布相对合理,外循环次数达不到2次,新鲜感仍然不足;所以需要在“核心舒适区”进行定点、多点、精准送风;可以达到相对小风量,实现更好气流组织,从而对新风新鲜的感受大幅提升。2、出于结构安全考虑,多数物业为保护建筑受力、抗震性能,强制规定禁止在剪力墙、承重梁上开孔;总结:综合以上二大特点,如果实现以上问题,现有管道系统不能满足需求;开发商预留是一个方法,但是无法匹配个性化的装修布局要求;所以需要解决以上问题,实现系统设计简单、经济、环保、安装简便的方法不钻承重梁,不打剪力墙,并且实现个性化多点精准送风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免打承重多点分布式新风系统结构和无打孔布管敷设方法,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无损承重的多点分布式新风系统和管道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风系统连接着静压箱,静压箱分出的分管分布在室内;分管进入室内的时候部分敷设在地下,不需在承重墙、承重梁上打孔;多个分管进行多点多位置送风或回风,实现在核心舒适区中最佳位置送回风;室内的管道分布为如下任意一种或者几种:承重借助护墙爬墙:即,在承重墙、承重梁外部包含墙饰16,墙饰16辅助或者隐藏分管;非承重墙、承重梁开槽爬墙:即,在非承重墙、承重梁上开槽,分管顺着切开的槽爬墙;踢脚线导向:即,在楼板上敷设管道,到踢脚线上或在踢脚线上放置风口,实现支管和风口的固定;窗帘盒或吊顶送风:即,经地面、墙体(或柜体、护墙)在吊顶内敷设部管道至窗帘盒或吊顶下方设置风口,用于导向和固定;柜体导向:即,在室内柜体家具中布置导向分管和风口,用于导向和固定,并可实现衣柜新风、鞋柜排风和借助衣柜遮挡向吊顶层敷设管道。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柜体是衣柜或者鞋柜,是衣柜的时候,分管和连接风口能够吹风或者排风,用于鞋柜的情况下,分管能够排风。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多个分管连接在静压分配箱2上;静压分配箱2上包含第一对接口和第二对接口,第一对接口和第二对接口分别连接着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连接着出风管6和进风管7。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静压分配箱2位于阳台上。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静压分配箱2上前检修板205。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静压分配箱2中包含杀菌段203和/或滤芯204;静压分配箱2的侧边以及底面包含多个孔,多个孔对接多个分管;静压分配箱2上还包含能打开的前检修板205。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风管在柜体中连接静压箱19,静压箱19分出了一个以上的分管。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墙面下方包含墙面底侧回风口;墙面上方包含墙面顶侧回风口;墙面底侧回风口和墙面顶侧回风口各自包含一个以上;墙面底侧回风口和墙面顶侧回风口连接着风管。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分管进入室内的时候部分敷设在地下的时候位于地暖管的上方或者下方。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墙体上包含送风静压承插口22,部分分管连接着送风静压承插口22。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采用直径较小的管道,可以一个房间多点多位置送风和回风,这样新风气流组织更均匀(更接近核心舒适区),空气更流通(气流组织更好);用户体对新风新的鲜体验感更好。本专利采用直径较小的管道,由于管道直径小所以可在立墙面、地面、(或顶面直接)铺设管道,安装自由度高,且可以避免剪力墙、承重梁上打孔,由于管道直径小韧性高所以施工更灵活、安装效率更高。综上,传统的新风系统新风管道系统需要大幅度增加管道和预算,以及施工难度,影响装修美感;而本专利可以实现多点精准送/回风,能解决以上问题,并能在相同设计总风量下,有最优的气流组织,达到更好的空气新鲜度和体验感;或者在达到相同体验感要求下,可以减小总设计风量,降低客户预算,提高施工效率;从而最终能推动新风行业快速发展;商家节约设计沟通成本、客户得到更好体验。附图说明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图1为技术整体户型通风布置图;图2为阳台上通风的布置示意图;图3为静压分配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静压分配箱正面;图5为静压分配箱侧面;图6为静压分配箱底面;图7为非承重墙、承重梁开槽爬墙示意图;图8为承重借助护墙爬墙示意图;图9为衣柜辅助布置分管示意图;图10为衣柜内部布置分管示意图;图11为分管内部布置示意图;图12为分管布置在地暖管上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无损承重的多点分布式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新风系统连接着静压箱,静压箱分出的分管分布在室内;分管进入室内的时候部分敷设在地下,不需在承重墙、承重梁上打孔;多个分管进行多点多位置送风或回风,实现在核心舒适区中最佳位置送回风;/n室内的管道分布为如下任意一种或者几种:/n承重借助护墙爬墙:即,在承重墙、承重梁外部包含墙饰(16),墙饰(16)辅助或者隐藏分管;/n非承重墙、承重梁开槽爬墙:即,在非承重墙、承重梁上开槽,分管顺着切开的槽爬墙;/n踢脚线导向:即,在楼板上敷设管道,在踢脚线上放置风口,实现支管和风口的固定;/n窗帘盒或吊顶送风:即,经地面、墙体或柜体、护墙在吊顶内敷设部管道至窗帘盒或吊顶下方设置风口,用于导向和固定;/n柜体导向:即,在室内柜体家具中布置导向分管和风口,用于导向和固定,并可实现衣柜新风、鞋柜排风和借助柜体遮挡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无损承重的多点分布式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新风系统连接着静压箱,静压箱分出的分管分布在室内;分管进入室内的时候部分敷设在地下,不需在承重墙、承重梁上打孔;多个分管进行多点多位置送风或回风,实现在核心舒适区中最佳位置送回风;
室内的管道分布为如下任意一种或者几种:
承重借助护墙爬墙:即,在承重墙、承重梁外部包含墙饰(16),墙饰(16)辅助或者隐藏分管;
非承重墙、承重梁开槽爬墙:即,在非承重墙、承重梁上开槽,分管顺着切开的槽爬墙;
踢脚线导向:即,在楼板上敷设管道,在踢脚线上放置风口,实现支管和风口的固定;
窗帘盒或吊顶送风:即,经地面、墙体或柜体、护墙在吊顶内敷设部管道至窗帘盒或吊顶下方设置风口,用于导向和固定;
柜体导向:即,在室内柜体家具中布置导向分管和风口,用于导向和固定,并可实现衣柜新风、鞋柜排风和借助柜体遮挡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承重的多点分布式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柜体是衣柜或者鞋柜;是衣柜的时候,分管和风管末端风口能够吹风或者抽风,用于鞋柜的情况下,分管和风管末端风口能够抽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承重的多点分布式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分管连接在静压分配箱(2)上;静压分配箱(2)上包含第一对接口和第二对接口,第一对接口和第二对接口分别连接着第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鸿彬朱会君
申请(专利权)人:有无实业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