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风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111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风体系及其施工方法,送风体系包含连接于地板上的空气分布管、设置于空气分布管下方的送风条缝、连接于地板下方的模块化风道单元、连接于模块化风道单元一侧且临近送风条缝一端的风道单元封堵、设置于模块化风道单元另一侧且远离送风条缝一端的出风道封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模块化风道单元的设置,利于调节场地内的局部空气的流动性和温湿度;且通过模块化设置,利于适应现场拼装和过程中运输;通过立柱外侧面的凸出接头的设置和横梁两端部凹槽接头的设置,利于二者间卡接,适于批量制作和节省安装拆卸时间;通过顶托架和顶接口的设置,利于承托和便于现场拼装调节;通过风道单元封堵的设置,将下部风廊形成了静压风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风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送风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冰上场馆建设多为永久型,初始建设费用巨大,同时具有业态单一,闲置时设备均无法有效利用,浪费投资。在对如冰上场馆等单一场馆进行功能性改造,可进一步提升此类场馆的利用率。在进行动能性改造时,场地内的通风设置是重要的环节,如何便捷、可重复且易于施工的解决场地内的送风是设计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体系及其施工方法,用以单一性场馆中模块化送风廊道的安装、便捷施工以及可重复利用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送风体系,包含连接于地板上的空气分布管、设置于空气分布管下方的送风条缝、连接于地板下方的模块化风道单元、连接于模块化风道单元一侧且临近送风条缝一端的风道单元封堵、设置于模块化风道单元另一侧且远离送风条缝一端的出风道封堵。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分布管下部两侧通过轨道与地板连接,空气分布管底部正对送风条缝且底部间隔设置有送风孔。进一步的,所述模块化风道单元包含一组顶板、连接于一组顶板四周的边框、连接于顶板下方的立柱以及连接于立柱间的横梁;一组顶板至少包含四块,立柱连接于顶板连接节点处。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包含柱体、连接于主体顶部的柱顶套筒以及连接于柱体底部的可调底座;所述柱体为外表面连接有凸出接口,柱体顶部可拆卸连接柱顶套筒。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包含梁体和连接于梁体两端的梁接头,梁接头对应柱体外表面的凸出接口设置有凹槽接口。进一步的,所述柱顶套筒与顶板间连接有顶托架,顶托架包含托板和连接在托板上的顶托;顶板底部与柱顶套筒连接,顶托与顶板间通过顶接口连接;顶托架分为设置在四个托板连接处的四凸头托架和两个托板连接处的两凸头托架。进一步的,所述顶接口连接于顶板底面,顶接口包含对应顶托设置的凹槽和四周设置的挡板。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单元封堵为拼装式板状结构,风道单元封堵(3)连接于顶板至下部基础的四周呈风廊设置且在出风口一端和出风道封堵可拆卸连接;出风道封堵为侧向挡墙或挡板;风道单元封堵与立柱可拆卸连接且局部加密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单元封堵间、顶板间、风道单元封堵与下部基础间以及风道单元封堵和顶板间连接有填缝剂。进一步的,所述一种送风体系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应用场所中架空地板下设计送风道的长度、高度和宽度,规划单个模块化风道单元的尺寸并由此预留地板上送风条缝和一侧的出风道,并制作空气分布管;步骤二、在立柱顶部连接柱顶套筒,立柱的中段设置有凸出接口,此凸出接口与横梁两端的凹槽接口对应设置,立柱底部连接可调底座,其中可调底座与立柱通过套丝拧紧固定;立柱的长度及可调底座的长度均可适应现场施工高度调节;步骤三、在立柱间连接横梁,横梁至少为两层分别位于顶部和底部,具体个数根据整体承载而定;在顶套筒的顶部连接顶托架,顶托架分为四凸头托架和两凸头托架;对应的在顶板底部连接顶接口,顶接口至少设置在单个顶板四角处;由此组装成单个的模块化风道单元,并依次标号;顶板对应的在送风条缝处预留空隙;步骤四、根据模块化风道单元的尺寸,进一步制作风道单元封堵,将风道单元封堵对应的与立柱和横梁连接;步骤五、将模块化风道单元运至现场后拼接成整体,而后在整个模块化风道单元和风道单元封堵连接处通过填缝剂密封;最后在模块化风道单元上部铺设地板;步骤六、在送风条缝上部两侧安装轨道,并在轨道上安装空气分布风管;在出风口处顶部安装侧向挡墙形成低阻地面风口,再次检测各连接处的气密性,调整至符合设计要求,由此完成送风体系的整体安装;步骤七、处理后的空气,通过空气分布风管从地板处送风条缝上送风,控制空气分布风管上的每点风量,风速控制一致,保证进入送风方向为面方向,保证每个点基本一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通过模块化风道单元的设置,将地板加高形成下方的通风廊道,利于调节场地内的局部空气的流动性和温湿度;且通过模块化设置,利于适应现场拼装和过程中运输;2)本专利技术通过立柱外侧面的凸出接头的设置和横梁两端部凹槽接头的设置,利于二者间卡接,适于批量制作和节省安装拆卸时间;3)本专利技术通过顶托架和顶接口的设置,一方面利于立柱顶部对于顶板的承托,另一方面顶托架与立柱的顶套筒可拆卸连接,便于现场拼装调节;4)本专利技术通过风道单元封堵的设置,将下部风廊形成了静压风箱;风道单元封堵分别与立柱和横梁的可拆卸设置,利于拆卸安装和更换;本专利技术具有可转换、周转使用,整个体系灵活,非永久固定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可节约工期、安拆快捷,结构节点简单,体系组装容易,可快速安拆周转;本专利技术在场地适应性强,可根据高度需求设计立柱高度,可根据场地平整情况调整底座高度;本专利技术投资少,一次投入可多次安拆使用,且耐久性好;本专利技术安全性高,通过严格的计算,结构轻,传力方式简单、明确,对下部结构荷载小;本专利技术通入架体底部形成的静压箱的风速、风量均匀,架体下部形成天然的大型地面送风静压箱,在利用封闭的空间控制噪音的同时,将风送的更远,更均匀。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图1是送风体系施工示意图;图2是模块化风道单元和风道单元封堵连接示意图;图3是立柱立体示意图;图4是立柱剖面示意图;图5是横梁剖面示意图;图6是横梁端部示意图;图7是立柱顶部连接结构俯视图;图8是立柱顶部连接结构侧视图;图9是顶接口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四凸头的顶托架示意图;图11是两凸头的顶托架示意图;图12是顶托架侧视图;图13是连件立体示意图;图14是连件侧视图。附图标记:1-空气分布管、2-模块化风道单元、21-顶板、22-立柱、221-柱体、222-柱顶套筒、223-可调底座、23-横梁、231-梁体、232-梁接头、24-边框、3-风道单元封堵、4-送风条缝、5-出风道封堵、6-侧向挡墙、7-填缝剂、8-顶托架、81-托板、82-顶托、9-顶接口、10-连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送风体系,包含连接于地板上的空气分布管1、设置于空气分布管1下方的送风条缝4、连接于地板下方的模块化风道单元2、连接于模块化风道单元2一侧且临近送风条缝4一端的风道单元封堵3、设置于模块化风道单元2另一侧且远离送风条缝4一端的出风道封堵5。空气分布管1下部两侧通过轨道与地板连接,空气分布管1底部正对送风条缝4且底部间隔设置有送风孔。本实施例中,风道单元封堵3为拼装式板状结构,风道单元封堵3连接于顶板21至下部基础的四周呈风廊设置且在出风口一端和出风道封堵5可拆卸连接;出风道封堵5为侧向挡墙6或挡板。本实施例中,风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体系,其特征在于,包含连接于地板上的空气分布管(1)、设置于空气分布管(1)下方的送风条缝(4)、连接于地板下方的模块化风道单元(2)、连接于模块化风道单元(2)一侧且临近送风条缝(4)一端的风道单元封堵(3)、设置于模块化风道单元(2)另一侧且远离送风条缝(4)一端的出风道封堵(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体系,其特征在于,包含连接于地板上的空气分布管(1)、设置于空气分布管(1)下方的送风条缝(4)、连接于地板下方的模块化风道单元(2)、连接于模块化风道单元(2)一侧且临近送风条缝(4)一端的风道单元封堵(3)、设置于模块化风道单元(2)另一侧且远离送风条缝(4)一端的出风道封堵(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风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布管(1)下部两侧通过轨道与地板连接,空气分布管(1)底部正对送风条缝(4)且底部间隔设置有送风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送风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风道单元(2)包含一组顶板(21)、连接于一组顶板(21)四周的边框(24)、连接于顶板(21)下方的立柱(22)以及连接于立柱(22)间的横梁(23);一组顶板(21)至少包含四块,立柱(22)连接于顶板(21)连接节点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送风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2)包含柱体(221)、连接于主体顶部的柱顶套筒(222)以及连接于柱体(221)底部的可调底座(223);所述柱体(221)为外表面连接有凸出接口,柱体(221)顶部可拆卸连接柱顶套筒(2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送风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3)包含梁体(231)和连接于梁体(231)两端的梁接头(232),梁接头(232)对应柱体(221)外表面的凸出接口设置有凹槽接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送风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顶套筒(222)与顶板(21)间连接有顶托架(8),顶托架(8)包含托板(81)和连接在托板(81)上的顶托(82);顶板(21)底部与柱顶套筒(222)连接,顶托(82)与顶板(21)间通过顶接口(9)连接;顶托(82)架(8)分为设置在四个托板(81)连接处的四凸头托架和两个托板(81)连接处的两凸头托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送风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接口(9)连接于顶板(21)底面,顶接口(9)包含对应顶托(82)设置的凹槽和四周设置的挡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风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单元封堵(3)为拼装式板状结构,风道单元封堵(3)连接于顶板(21)至下部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德远高惠润陈彬车庭枢李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