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空间新风加末端射流式温湿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065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空间新风加末端射流式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新风集中除湿装置、末端射流除湿装置、排风装置和PLC控制器,新风集中除湿装置用于集中处理新风热湿负荷,末端射流除湿装置用于处理室内热湿负荷,排风装置担负各地下房间排风任务,PLC控制器与新风集中除湿装置、末端射流除湿装置和排风装置连接,统一管理各装置的联合运行,有效控制各地下房间内的空气温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地下建筑内热湿负荷的类别特点及动态规律,联合使用新风集中除湿装置和末端射流除湿装置,采用了两种不同性能的除湿系统合理分担地下建筑的新风负荷和内部负荷,在现有温湿度控制系统中能效比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空间新风加末端射流式温湿度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下空间环境温湿度控制领域,尤其是一种地下空间新风加末端射流式温湿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地下建筑的热湿负荷可归纳为两类,即新风负荷和内部负荷。新风负荷来自室外,由于新风温度高含湿量大,引入地下建筑后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壁面结露甚至发霉,影响地下建筑内人员活动及物质贮存。地下建筑的内部负荷因低温高湿的环境特点造成,热负荷主要来自低温壁面的传热损失,湿负荷主要来自壁面散湿,土壤或岩石中的水分不断地通过壁面向地下建筑空间散湿,会造成地下建筑空间潮湿甚至发霉现象。因此,消除新风负荷和内部负荷是地下建筑温湿度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目前地下建筑控温除湿模式主要采用地面建筑常用的全空间或全空气控温除湿模式,除湿方式主要采用冷水机组加新风机组方式、新风换气机方式、风机盘管式或多联机方式。这些方式虽然能使地下建筑内的空气含湿量有所降低,但因室内机组出风温度低,会造成地下建筑内温度更低、相对湿度更高。为了改善低温潮湿状态,往往还会再增配各种升温型除湿机。因为这些全空间或全空气除湿模式没有明晰针对地下建筑内热湿负荷的类别特点及动态规律,所以运行被动,设备配置繁杂,效率低,能耗高,效果差。此外,若将地面建筑常用空调系统应用于地下空间,则需布置大量风管系统,占用地下空间高度,风管加工安装量大,工程投资费用高,建设周期长,不利于推广应用。已公开的技术专利“201920348934.2一种变风量新风除湿机组”只涉及变风量除湿机结构原理,没有涉及变负荷功能,已公开的技术专利“201920349732.X一种地下建筑用贴附射流恒温除湿机”只涉及贴附射流恒温除湿机的结构形式,及多个射流恒温除湿机可在狭长通道多机接力布置。上述现有技术没有涉及除湿机的系统功能定位及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整体布置和运行模式的设计,而如何根据地下建筑的热湿负荷特点,对除湿机进行系统功能定位和运行模式设计,形成一种全新的地下建筑空间的空气温湿度控制系统,实现设备功能定位准确,系统简练实用,运行高效节能,简化设备,节省空间,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紧密贴合地下建筑内热湿负荷的类别特点及动态规律,提出了一种地下空间新风加末端射流式温湿度控制系统,把新风负荷集中处理技术与室内负荷分散处理技术优化组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全新的地下建筑空间的空气温湿度控制系统,设备功能定位准确,运行高效节能,系统简练实用,简化设备,节省空间。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空间新风加末端射流式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新风集中除湿装置、末端射流除湿装置、排风装置和PLC控制器,其中,所述新风集中除湿装置用于集中处理新风热湿负荷,包括新风干管,连接在新风干管上的变频新风机、变风量变负荷除湿机,以及连接新风干管和各地下房间的新风支管;室外新风由变频新风机引入,经变风量变负荷除湿机除湿至预定的温湿度后,通过新风干管和新风支管送入各地下房间;所述末端射流除湿装置用于处理室内热湿负荷,包括各种类型的末端射流除湿机,每个地下房间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台数及出风方向的末端射流除湿机,末端射流除湿机不使用风管,直接布置在各地下房间,以贴附射流方式形成室内气流;所述排风装置担负各地下房间排风任务,包括排风干管,连接在排风干管上的排风机,以及连接排风干管和各地下房间的排风支管;所述PLC控制器与新风集中除湿装置、末端射流除湿装置和排风装置连接,统一管理各装置的联合运行,有效控制各地下房间内的空气温湿度。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各种类型的末端射流除湿机包括单出风型末端射流除湿机,其设置两台,分别布置在地下房间同一侧的对角,射流形态为双侧壁面单向贴附射流。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各种类型的末端射流除湿机包括双出风型末端射流除湿机,其设置两台,分别布置在地下房间相对侧的中央,射流形态为双侧壁面双向贴附射流。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各种类型的末端射流除湿机包括三出风型末端射流除湿机,其设置一台,布置在地下房间任一侧的中央,射流形态为双侧贴附射流与前向自由射流结合的混合射流。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各种类型的末端射流除湿机包括四出风型末端射流除湿机,其设置一台,布置在地下房间的中央,射流形态为四向自由射流。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排风机为变频排风机,能够接受PLC控制器指令适时改变排风量,维持地下空间空气量及压力平衡。作为一种改进,所述PLC控制器具有通信接口,通过新风集中除湿装置、末端射流除湿装置和排风装置自带的控制器和通信接口,对整个系统集中管理,按照预定的负荷匹配方案实现节能运行。有益效果: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主要技术效果:(1)针对地下建筑内热湿负荷的类别特点及动态规律,联合使用新风集中除湿装置和末端射流除湿装置,采用了两种不同性能的除湿机合理分担地下建筑的新风负荷和内部负荷,在现有温湿度控制系统中能效比较高。(2)新风集中除湿装置每个系统只需设置一套,末端射流除湿机布置在系统末端,不需要专设机房,不需要使用风管和风口布风,机房量和风管量小,设备安装工程量小,安装施工周期最短,工程建设投资少。(3)简练的末端布置形式以射流方式组织室内气流,极易覆盖地下建筑的全部空间,使得以往不易布置除湿设备的边远、异形空间,间歇使用的待机空间等都有了布置除湿设备的条件,大大提高了这些地下空间的实用价值。(4)采用新型高端变载设备(变频新风机、变风量变负荷除湿机、)及实时控制方案(PLC控制器),按照预定的节能匹配运行方案集中管理,在确保本系统实现高精度温湿度控制的同时,可实现与室内外负荷高度匹配,节能运行。(5)设备维保便捷,末端设备无风管约束,能随意更换或备份,平时和战时环境保障可靠性最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技术方案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图1为本技术温湿度控制系统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温湿度控制系统一种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过程焓湿图。图1中:1-变频新风机;2-排风机;3-变风量变负荷除湿机;4-单出风型末端射流除湿机;5-双出风型末端射流除湿机;6-三向出风型末端射流除湿机;7-四向出风型末端射流除湿机;8-地下房间一;9-地下房间二;10-地下房间三;11-地下房间四;12-新风干管;13-排风干管;14-新风支管;15-排风支管;16-地上空间;17-地下空间;30-PLC控制器。图2中:W-室外新风状态点;W’-一次机器露点;C-新回混合状态点;L-二次机器露点;O-送风状态点;N-室内空气状态点。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空间新风加末端射流式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集中除湿装置、末端射流除湿装置、排风装置和PLC控制器,其中,/n所述新风集中除湿装置用于集中处理新风热湿负荷,包括新风干管,连接在新风干管上的变频新风机、变风量变负荷除湿机,以及连接新风干管和各地下房间的新风支管;/n所述末端射流除湿装置用于处理室内热湿负荷,包括末端射流除湿机,每个地下房间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台数及出风方向的末端射流除湿机,末端射流除湿机不使用风管,直接布置在各地下房间,以贴附射流方式形成室内气流;/n所述排风装置担负各地下房间排风任务,包括排风干管,连接在排风干管上的排风机,以及连接排风干管和各地下房间的排风支管;/n所述PLC控制器与新风集中除湿装置、末端射流除湿装置和排风装置连接,用于统一管理各装置的联合运行,控制各地下房间内的空气温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空间新风加末端射流式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集中除湿装置、末端射流除湿装置、排风装置和PLC控制器,其中,
所述新风集中除湿装置用于集中处理新风热湿负荷,包括新风干管,连接在新风干管上的变频新风机、变风量变负荷除湿机,以及连接新风干管和各地下房间的新风支管;
所述末端射流除湿装置用于处理室内热湿负荷,包括末端射流除湿机,每个地下房间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台数及出风方向的末端射流除湿机,末端射流除湿机不使用风管,直接布置在各地下房间,以贴附射流方式形成室内气流;
所述排风装置担负各地下房间排风任务,包括排风干管,连接在排风干管上的排风机,以及连接排风干管和各地下房间的排风支管;
所述PLC控制器与新风集中除湿装置、末端射流除湿装置和排风装置连接,用于统一管理各装置的联合运行,控制各地下房间内的空气温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射流除湿机包括单出风型末端射流除湿机,其设置两台,分别布置在地下房间同一侧的对角,射流形态为双侧壁面单向贴附射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辉谭可可林来豫方仲元涂江峰孙海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