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柱、梁、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2841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柱、梁、板结构,包括柱、主梁、次梁与板本体,所述柱两端表面均开设有柱中心预留孔,所述柱中心预留孔内侧设置有剪力棒,所述柱两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四角牛腿,所述柱两端外侧均开设有柱楔口,所述主梁两侧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主梁外沿,所述主梁两侧处于主梁外沿顶端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梁预埋接茬钢筋;在结构设计上体现了强柱铰链的设计思想,当地震发生时,柱与柱之间的螺栓与弱牛腿组成铰链结构,柱允许有更大的摆动幅度,极限状态时牛腿先破坏,柱中心的剪力棒发生作用,同时,梁、板对柱的弱连接形成缓冲约束作用力,有利于释放地震动力。另外,主要构件接头为干连接或楔口连接,无需模板,便于快速装配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柱、梁、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柱、梁、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建筑结构的柱、梁设计钢筋互为交叉,灌注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通过汶川地震破坏特征发现,在梁底与柱的交叉面是破坏的主要区域,柱的断裂是导致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另外,传统建筑技术施工技术主要采用现场浇筑作业方式,所有材料需要运输进入施工场地,占据大量社会道路交通资源,形成噪音和粉尘污染。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在结构技术上处于逐步发展阶段,多数装配式建筑延续传统设计思想,接点采用柱、梁钢筋接茬的湿连接方法,导致装配式结构没有很好地考虑地震对结构破坏的影响。在施工技术上,由于结构与传统技术相同,湿连接与预制拼装分工不彻底,导致现场施工工序并未减少,装配式建筑成本高于现浇施工,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柱、梁、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柱、梁、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柱、梁、板结构,包括柱、主梁、次梁与板本体,所述柱两端表面均开设有柱中心预留孔,所述柱中心预留孔内侧设置有剪力棒,所述柱两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四角牛腿,所述柱两端外侧均开设有柱楔口,所述主梁两侧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主梁外沿,所述主梁两侧处于主梁外沿顶端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梁预埋接茬钢筋,两个所述主梁外沿外侧中部均开设有次梁连接楔口,所述主梁底端固定连接有梁楔,所述次梁两侧表面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次梁外沿,所述次梁两侧表面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次梁接茬钢筋,所述次梁底端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次梁楔,所述板本体两侧表面顶端均设置有板的接茬钢筋,所述板本体两侧表面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板外沿,所述四角牛腿顶端四角内侧均设置有预埋螺母,所述预埋螺母外侧纵向搭接有搭接钢筋,所述搭接钢筋外侧横向搭接有柱的主筋。优选的,所述柱中心预留孔的深度为剪力棒的二分之一。优选的,所述板本体的外形为两层矩形,所述上矩形小于下矩形。一种装配式建筑柱、梁、板的施工方法:步骤一:在地面放线测量定位柱的安装位置,现浇预埋螺母,柱的中心现浇柱中心预留孔,其孔径略大于剪力棒的直径;步骤二:在地面和柱剪力棒内和柱的端面涂抹环氧树脂类粘接剂,将剪力棒放入地面柱中心预留孔,然后将预制柱吊装进入剪力棒内,调整方位,使四角牛腿位置对准,穿入连接螺栓,弹性垫圈,拧紧螺栓。步骤三:将柱吊装进入柱的柱楔口内;步骤四:将次梁吊装进入主梁的次梁连接楔口内;步骤五:将板本体吊装进入梁内,焊接梁预埋接茬钢筋;步骤六:在梁的端面、钢筋接茬处灌入混凝土,封闭连接口;步骤七:依次安装上层柱、梁、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结构设计上体现了强柱铰链的设计思想,当地震发生时,柱与柱之间的螺栓与弱牛腿组成铰链结构,柱允许有更大的摆动幅度,极限状态时牛腿先破坏,柱中心的剪力棒发生作用,同时,梁、板对柱的弱连接形成缓冲约束作用力,有利于释放地震动力。另外,主要构件接头为干连接或楔口连接,无需模板,便于快速装配施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柱、梁、板结构关系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柱、梁、板安装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柱结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主梁三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柱结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次梁三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板二视图;图中:1、柱;11、柱中心预留孔;12、四角牛腿;121、预埋螺母;122、搭接钢筋;123、柱的主筋;13、柱楔口;14、剪力棒;2、主梁;21、梁楔;22、梁预埋接茬钢筋;23、主梁外沿;24、次梁连接楔口;3、次梁;31、次梁楔;32、次梁接茬钢筋;33、次梁外沿;4、板本体;41、板的接茬钢筋;42、板外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7,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柱、梁、板结构,包括柱1、主梁2、次梁3与板本体4,柱1两端表面均开设有柱中心预留孔11,柱中心预留孔11内侧设置有剪力棒14,柱1两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四角牛腿12,柱1两端外侧均开设有柱楔口13,主梁2两侧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主梁外沿23,主梁2两侧处于主梁外沿23顶端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梁预埋接茬钢筋22,两个主梁外沿23外侧中部均开设有次梁连接楔口24,主梁2底端固定连接有梁楔21,次梁3两侧表面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次梁外沿33,次梁3两侧表面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次梁接茬钢筋32,次梁3底端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次梁楔31,板本体4两侧表面顶端均设置有板的接茬钢筋41,板本体4两侧表面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板外沿42,四角牛腿12顶端四角内侧均设置有预埋螺母121,预埋螺母121外侧纵向搭接有搭接钢筋122,搭接钢筋122外侧横向搭接有柱的主筋123。为了便于安装剪力棒1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柱中心预留孔11的深度为剪力棒14的二分之一。为了便于安装板本体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板本体4的外形为两层矩形,上矩形小于下矩形。一种装配式建筑柱、梁、板的施工方法:步骤一:在地面放线测量定位柱1的安装位置,现浇预埋螺母121,柱1的中心现浇柱中心预留孔11,其孔径略大于剪力棒14的直径;步骤二:在地面和柱剪力棒14内和柱的端面涂抹环氧树脂类粘接剂,将剪力棒14放入地面柱中心预留孔11,然后将预制柱1吊装进入剪力棒14内,调整方位,使四角牛腿12位置对准,穿入连接螺栓,弹性垫圈,拧紧螺栓。步骤三:将柱1吊装进入柱的柱楔口13内;步骤四:将次梁3吊装进入主梁2的次梁连接楔口24内;步骤五:将板本体4吊装进入梁内,焊接梁预埋接茬钢筋22;步骤六:在梁的端面、钢筋接茬处灌入混凝土,封闭连接口;步骤七:依次安装上层柱、梁、板。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一种装配式结构柱、梁、板的施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地面放线测量定位柱1的安装位置,现浇预埋螺母121,柱1的中心现浇柱中心预留孔11,其孔径略大于剪力棒14的直径;步骤二:在地面和柱剪力棒14内和柱的端面涂抹环氧树脂类粘接剂,将剪力棒14放入地面柱中心预留孔11,然后将预制柱1吊装进入剪力棒14内,调整方位,使四角牛腿12位置对准,穿入连接螺栓,弹性垫圈,拧紧螺栓。步骤三:将柱1吊装进入柱的柱楔口13内;步骤四:将次梁3吊装进入主梁2的次梁连接楔口24内;步骤五:将板本体4吊装进入梁内,焊接梁预埋接茬钢筋22;步骤六:在梁的端面、钢筋接茬处灌入混凝土,封闭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柱、梁、板结构,包括柱(1)、主梁(2)、次梁(3)与板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柱(1)两端表面均开设有柱中心预留孔(11),所述柱中心预留孔(11)内侧设置有剪力棒(14),所述柱(1)两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四角牛腿(12),所述柱(1)两端外侧均开设有柱楔口(13),所述主梁(2)两侧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主梁外沿(23),所述主梁(2)两侧处于主梁外沿(23)顶端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梁预埋接茬钢筋(22),两个所述主梁外沿(23)外侧中部均开设有次梁连接楔口(24),所述主梁(2)底端固定连接有梁楔(21),所述次梁(3)两侧表面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次梁外沿(33),所述次梁(3)两侧表面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次梁接茬钢筋(32),所述次梁(3)底端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次梁楔(31),所述板本体(4)两侧表面顶端均设置有板的接茬钢筋(41),所述板本体(4)两侧表面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板外沿(42),所述四角牛腿(12)顶端四角内侧均设置有预埋螺母(121),所述预埋螺母(121)外侧纵向搭接有搭接钢筋(122),所述搭接钢筋(122)外侧横向搭接有柱的主筋(1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柱、梁、板结构,包括柱(1)、主梁(2)、次梁(3)与板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柱(1)两端表面均开设有柱中心预留孔(11),所述柱中心预留孔(11)内侧设置有剪力棒(14),所述柱(1)两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四角牛腿(12),所述柱(1)两端外侧均开设有柱楔口(13),所述主梁(2)两侧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主梁外沿(23),所述主梁(2)两侧处于主梁外沿(23)顶端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梁预埋接茬钢筋(22),两个所述主梁外沿(23)外侧中部均开设有次梁连接楔口(24),所述主梁(2)底端固定连接有梁楔(21),所述次梁(3)两侧表面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次梁外沿(33),所述次梁(3)两侧表面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次梁接茬钢筋(32),所述次梁(3)底端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次梁楔(31),所述板本体(4)两侧表面顶端均设置有板的接茬钢筋(41),所述板本体(4)两侧表面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板外沿(42),所述四角牛腿(12)顶端四角内侧均设置有预埋螺母(121),所述预埋螺母(121)外侧纵向搭接有搭接钢筋(122),所述搭接钢筋(122)外侧横向搭接有柱的主筋(12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波施振东栗尚明闫利鹏赵卫星许彦旭经伟平李方利谭斌李大源张蕾徐闯刘延龙张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昆仑地铁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