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嵌式装配式梁柱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571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内嵌式装配式梁柱节点,包括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柱上开设有插孔,预制梁的一端端面设有插板,插板插入插孔内;预制柱上还开设有孔一、孔二、两个孔三,孔一、孔二均横向贯穿预制柱的平行的两个侧壁,两个孔三均从预制柱的上端面竖直向下延伸,两个孔三分别位于插孔的两侧,孔一内安装有高强螺栓,高强螺栓垂直穿过插板,每个孔三内均安装有耗能机构,两个耗能机构分别与插板接触,孔二的两端分别插入有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的端部与其对应的耗能机构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装配也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内嵌式装配式梁柱节点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是一种新型内嵌式装配式梁柱节点。
技术介绍
由于地震作用导致的建筑结构的倒塌是在地震中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主要原因,地震作用会导致结构变形过大、倒塌从而阻碍逃生路线。在装配式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将预制梁柱连接成一个整体,但是,很多时候节点在发生震动的同时混凝土梁柱会发生破坏。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设计一种新型内嵌式装配式梁柱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内嵌式装配式梁柱节点,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背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内嵌式装配式梁柱节点,包括预制柱、预制梁,所述预制柱上开设有插孔,所述预制梁的一端端面设有插板,所述插板插入插孔内;所述预制柱上还开设有孔一、孔二、两个孔三,所述孔一、孔二均横向贯穿预制柱的平行的两个侧壁,两个所述孔三均从预制柱的上端面竖直向下延伸,两个所述孔三分别位于插孔的两侧,所述孔一内安装有高强螺栓,所述高强螺栓垂直穿过插板,每个所述孔三内均安装有耗能机构,两个所述耗能机构分别与插板接触,所述孔二的两端分别插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端部与其对应的耗能机构接触。优选的,所述耗能机构包括有两个挤压板以及位于两个挤压板之间的两个套柱,所述套柱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挤压板上,套柱的另一端固定有穿柱,所述穿柱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挤压板,穿柱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板,另一个所述挤压板可在限位板与套柱之间移动,所述套柱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挤压板之间接触挤压;其中一个所述挤压板与其对应的插板之间接触挤压,另一个所述挤压板上还设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凹陷被其对应的连接螺栓的端部插入。优选的,所述预制梁与预制柱之间通过角钢连接。优选的,所述角钢设为四个,四个所述角钢分别均为布置在预制梁的四周。优选的,所述孔三的宽度大于孔二的宽度。优选的,所述孔三的底端与插孔以及孔二均相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预制梁上设插板,而插板与设置的耗能机构接触,能有效的使插板吸能;通过设置的U型板与对应的连接螺栓配合,能对耗能机构中的另一个挤压板挤压,通过该挤压过程,使得弹簧蓄力吸能。本技术设计巧妙,装配也简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本技术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预制柱,2、预制梁,3、插孔,4、插板,5、孔一,6、孔二,7、孔三,8、高强螺栓,9、连接螺栓,10、挤压板,11、套柱,12、穿柱,13、限位板,14、弹簧,15、U型板,16、角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请参考图1以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内嵌式装配式梁柱节点,包括预制柱1、预制梁2,预制柱1上开设有插孔3,预制梁2的一端端面设有插板4,插板4插入插孔3内,预制梁2与预制柱1之间通过角钢16连接,角钢16设为四个,四个角钢16分别均为布置在预制梁2的四周,因此,插板4插入插孔3内后,可以通过四个角钢16固定住预制柱1与预制梁2。请参考图2,预制柱1上还开设有孔一5、孔二6、两个孔三7,孔一5、孔二6均横向贯穿预制柱1的平行的两个侧壁,两个孔三7均从预制柱1的上端面竖直向下延伸,孔三7的底端与插孔3以及孔二6均相通,孔三7的宽度大于孔二6的宽度,两个孔三7分别位于插孔3的两侧,孔一5内安装有高强螺栓8,高强螺栓8垂直穿过插板4,在插板4插入插孔3内后,安装高强螺栓8,可以使插板4进行稳定。请参考图2以及图3,每个孔三7内均安装有耗能机构,在安装时,将耗能机构的整体放下到对应的孔三7的底部,由于孔三7的底端与插孔3以及孔二6均相通,耗能机构可以与插板4接触,孔二6的两端分别插入有连接螺栓9,连接螺栓9的端部也可以与其对应的耗能机构接触。请参考图3,耗能机构包括有两个挤压板10以及位于两个挤压板10之间的两个套柱11,套柱11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挤压板10上,套柱11的另一端固定有穿柱12,穿柱12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挤压板10,穿柱12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板13,另一个挤压板10可在限位板13与套柱11之间移动,套柱11上套有弹簧14,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挤压板10之间接触挤压,因此,在挤压另一个挤压板10时,在弹簧14的作用下,另一个挤压板10可以在限位板13与套柱11之间移动。请着重参考图3,另一个挤压板10上还设有U型板15,U型板15的凹陷被其对应的连接螺栓9的端部插入并能通过该连接螺栓9继续挤压,能使另一个挤压板10被挤压移动从而使两个弹簧14被压缩,其中一个挤压板10与其对应的插板4之间接触挤压,使得插板4能具有吸能的效果。上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内嵌式装配式梁柱节点,包括预制柱、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上开设有插孔,所述预制梁的一端端面设有插板,所述插板插入插孔内;所述预制柱上还开设有孔一、孔二、两个孔三,所述孔一、孔二均横向贯穿预制柱的平行的两个侧壁,两个所述孔三均从预制柱的上端面竖直向下延伸,两个所述孔三分别位于插孔的两侧,所述孔一内安装有高强螺栓,所述高强螺栓垂直穿过插板,每个所述孔三内均安装有耗能机构,两个所述耗能机构分别与插板接触,所述孔二的两端分别插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端部与其对应的耗能机构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嵌式装配式梁柱节点,包括预制柱、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上开设有插孔,所述预制梁的一端端面设有插板,所述插板插入插孔内;所述预制柱上还开设有孔一、孔二、两个孔三,所述孔一、孔二均横向贯穿预制柱的平行的两个侧壁,两个所述孔三均从预制柱的上端面竖直向下延伸,两个所述孔三分别位于插孔的两侧,所述孔一内安装有高强螺栓,所述高强螺栓垂直穿过插板,每个所述孔三内均安装有耗能机构,两个所述耗能机构分别与插板接触,所述孔二的两端分别插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端部与其对应的耗能机构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嵌式装配式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机构包括有两个挤压板以及位于两个挤压板之间的两个套柱,所述套柱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挤压板上,套柱的另一端固定有穿柱,所述穿柱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挤压板,穿柱的一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克伟张欣琦崔建华刘运林陈伟房尚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