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2812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及其施工方法,其涉及基坑施工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止水帷幕,止水效果差,结构强度低,易对紧邻既有建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钢板模、成型钢柱、若干第一桩孔、位于相邻第一桩孔之间的第二桩孔以及位于第二桩孔内的钢筋笼,钢板模的侧壁设有灌浆孔以及两个成型孔,成型钢柱穿过成型孔并伸入第一桩孔内,通过灌浆孔对第一桩孔内灌注浆料并形成灌柱桩,钢筋笼的侧壁设有第一止水件,成型钢柱的侧壁安装有第二止水件,灌柱桩的两侧设有咬合空间,通过将第二桩孔内灌注浆料形成钢筋桩,钢筋桩和灌柱桩相互咬合;该止水帷幕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可对基坑稳定支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施工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在基坑围护体系中常采用止水帷幕止水,止水帷幕是工程主体外围止水系列的总称,用于阻止或减少基坑侧壁及基坑底地下水流入基坑而采取的连续止水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各大中城市建设用地突显紧张,基坑设计受周边环境条件制约明显,基坑距离周边建(构)筑物距离越来越近。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止水帷幕通常采用搅拌桩止水帷幕,在搅拌桩止水帷幕中的搅拌桩环绕在基坑的外侧等间距排列,由于搅拌桩采用间隔设置,相邻的搅拌桩之间空隙率大,导致搅拌桩止水帷幕不能满足所需要的强度要求,且容易出现基坑内渗水的现象,影响了基坑内的正常施工,且在基坑内进行后续施工时,容易对周边土体造成扰动,引起周边土体下沉的现象;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其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可对基坑稳定支护,降低了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土体的扰动,有效的减小了对紧邻既有建筑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包括地面层,所述地面层的上挖设有基坑,还包括钢板模、成型钢柱以及钢筋笼,所述地面层的表面且沿基坑的周向钻设有若干第一桩孔,所述钢板模的侧壁设有两相对的成型孔,所述钢板模上且位于两成型孔之间设有灌浆孔,所述成型钢柱穿过成型孔并伸入第一桩孔内,通过所述灌浆孔将第一桩孔内灌注浆料并形成灌柱桩,相邻所述第一桩孔之间设有用于容纳钢筋笼的第二桩孔,所述第二桩孔的两侧分别与成型孔之间围合形成有咬合空间,所述钢筋笼的侧壁、成型钢柱的侧壁分别设有延伸至咬合空间内的第一止水件和第二止水件,所述成型钢柱的侧壁设有用于固定第二止水件的安装组件,通过将所述第二桩孔内灌注浆料形成钢筋桩,所述钢筋桩和灌柱桩相互咬合,若干所述钢筋桩和灌柱桩围合形成止水支护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钢板模放置在第一桩孔的孔口处,利用安装组件将第二止水件安装在成型钢柱的侧壁,将成型钢柱和第一止水件穿过成型孔并插入第一桩孔内,通过灌浆孔对第一桩孔内灌注混凝土浆液,待浆液凝固成型后,形成灌柱桩;安装组件的设置,实现了第二止水件与成型钢柱的可拆卸连接,以便取出成型钢柱,此时灌柱桩的两侧壁形成有容纳第二止水件的咬合空间。然后在两个第一桩孔之间钻设第二桩孔,将钢筋桩和第二止水件放入第二桩孔内,对第二桩孔灌注浆料,待浆料凝固成型,形成钢筋桩,此时第二止水件位于咬合空间内,且第一止水件和第二止水件相互勾连,加强了钢筋桩和灌柱桩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止水帷幕的结构强度,且第一止水件和第二止水件的设置,加强了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止水帷幕,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和结构强度,可对基坑稳定支护,降低了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土体的扰动,有效的减小了对紧邻既有建筑的影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水件包括位于钢筋笼两侧的第一直角钢板以及与第一直角钢板相连的第一斜板,所述第一直角钢板的水平端与钢筋笼的侧壁焊接连接,所述第一直角钢板的竖直端与第一斜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一直角钢板和第一斜板的横截面均呈波浪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钢筋笼的侧壁焊接固定第一直角钢板和第一斜板,且第一直角钢板和第一斜板呈波浪状设置,增大了与浆料的接触面积,使得成型后的钢筋桩带有第一直角钢板和第二直角钢板,加强了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和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止水件包括第二直角钢板以及与第二直角钢板的竖直端相连的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朝向第二直角钢板的侧壁之间预留有勾连空间,所述第一斜板伸入勾连空间内并与第二斜板的侧壁相抵触,所述第二直角钢板和第二斜板的横截面均呈波浪状设置,所述成型钢柱的底壁供第二直角钢板和第二斜板插入的安装槽,所述成型孔包括用于容纳成型钢柱的通孔以及容纳第二直角钢板水平侧壁的水平波浪孔,所述水平波浪孔与通孔相连通,所述水平波浪孔延伸至灌浆孔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勾连空间的设置,以便将钢筋笼放入第二桩孔内时,将第一斜板插入勾连空间内,实现了第一直角钢板和第二直角钢板的相互勾连,以便在对第二桩孔内浇筑浆料时,浆料可进入咬合空间内,加强了钢筋桩和灌浆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成型钢桩内设有与安装槽相连通的空腔,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空腔内的锥齿轮组、分别固定穿设在锥齿轮组的水平锥齿轮和竖直锥齿轮侧壁上的螺杆、分别与两螺杆螺纹连接的滑块以及分别设置在两滑块侧壁上的波浪抵板,所述空腔的内壁分别设有供两波浪抵板滑移的导向通道,两所述波浪抵板分别紧抵在第二直角钢板的水平和竖直侧壁上,其中一个所述螺杆远离锥齿轮组的一端穿过成型钢柱的侧壁并连接有把手,所述成型钢柱的侧壁设有用于固定把手的锁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转动螺杆,带动锥齿轮组转动,进而带动另一个螺杆转动,由于滑块与螺杆螺纹连接,且导向通道对波浪抵板的移动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进而带动波浪抵板靠近并紧抵在第二直角钢板的侧壁,然后利用锁紧件固定把手,可将第二直角钢板固定在成型钢柱的侧壁;该安装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拆装,以便人员取出成型钢柱。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包括滑移套设在螺杆上的定位环、两相对设置在定位环侧壁上的定位块、设置在定位环内环壁上的限位块以及与螺杆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母,所述成型钢柱的侧壁设有供定位块插入的定位槽,所述锁紧螺母紧抵在定位环背向定位块的侧壁,所述螺杆的侧壁且沿其轴向设有供限位块滑移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定位环,使得定位块插入定位槽内,然后转动锁紧螺母,使得锁紧螺母紧抵在定位环的侧壁,进而可将定位块紧抵在定位槽内,实现了对螺杆的固定,避免螺杆自转,提高了第二直角钢板固定在成型钢柱侧壁上的稳定性;限位槽和限位块的设置,实现了定位环与螺杆的滑移连接,以便定位块对准定位槽,提高了对螺杆的锁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直角钢板、第二斜板的侧壁均涂刷有润滑油并与安装槽的槽壁抵触,所述成型钢柱的高度尺寸大于第二直角钢板的高度尺寸,所述第一直角钢板的顶部、第二直角钢板的顶部分别伸出第二桩孔的孔口、第一桩孔的孔口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滑油具有减小摩擦力的作用,方便人员将第二直角钢板和第二斜板插入安装槽内,或者待灌浆柱成型后,将成型钢柱快速取出;第一直角钢板的顶部、第二直角钢板的顶部分别伸出第二桩孔的孔口、第一桩孔的孔口外,方便人员将钢筋笼插入第二桩孔内时,将第一斜板插入勾连空间内,提高了对钢筋笼的安置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可以实现上述止水帷幕的施工。一种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场地条件和计算分析,在地面层的上表面挖设基坑;步骤S2:确定灌柱桩的桩长、桩径和间距,钻设两个第一桩孔;步骤S3:在第一桩孔的孔口上放置钢板模,在成型钢柱的侧壁上安装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包括地面层(1),所述地面层(1)的上挖设有基坑(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板模(3)、成型钢柱(4)以及钢筋笼(5),所述地面层(1)的表面且沿基坑(2)的周向钻设有若干第一桩孔(6),所述钢板模(3)的侧壁设有两相对的成型孔(8),所述钢板模(3)上且位于两成型孔(8)之间设有灌浆孔(9),所述成型钢柱(4)穿过成型孔(8)并伸入第一桩孔(6)内,通过所述灌浆孔(9)将第一桩孔(6)内灌注浆料并形成灌柱桩(10),相邻所述第一桩孔(6)之间设有用于容纳钢筋笼(5)的第二桩孔(7),所述第二桩孔(7)的两侧分别与成型孔(8)之间围合形成有咬合空间(11),所述钢筋笼(5)的侧壁、成型钢柱(4)的侧壁分别设有延伸至咬合空间(11)内的第一止水件(12)和第二止水件(13),所述成型钢柱(4)的侧壁设有用于固定第二止水件(13)的安装组件(14),通过将所述第二桩孔(7)内灌注浆料形成钢筋桩(15),所述钢筋桩(15)和灌柱桩(10)相互咬合,若干所述钢筋桩(15)和灌柱桩(10)围合形成止水支护桩(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包括地面层(1),所述地面层(1)的上挖设有基坑(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板模(3)、成型钢柱(4)以及钢筋笼(5),所述地面层(1)的表面且沿基坑(2)的周向钻设有若干第一桩孔(6),所述钢板模(3)的侧壁设有两相对的成型孔(8),所述钢板模(3)上且位于两成型孔(8)之间设有灌浆孔(9),所述成型钢柱(4)穿过成型孔(8)并伸入第一桩孔(6)内,通过所述灌浆孔(9)将第一桩孔(6)内灌注浆料并形成灌柱桩(10),相邻所述第一桩孔(6)之间设有用于容纳钢筋笼(5)的第二桩孔(7),所述第二桩孔(7)的两侧分别与成型孔(8)之间围合形成有咬合空间(11),所述钢筋笼(5)的侧壁、成型钢柱(4)的侧壁分别设有延伸至咬合空间(11)内的第一止水件(12)和第二止水件(13),所述成型钢柱(4)的侧壁设有用于固定第二止水件(13)的安装组件(14),通过将所述第二桩孔(7)内灌注浆料形成钢筋桩(15),所述钢筋桩(15)和灌柱桩(10)相互咬合,若干所述钢筋桩(15)和灌柱桩(10)围合形成止水支护桩(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件(12)包括位于钢筋笼(5)两侧的第一直角钢板(121)以及与第一直角钢板(121)相连的第一斜板(122),所述第一直角钢板(121)的水平端与钢筋笼(5)的侧壁焊接连接,所述第一直角钢板(121)的竖直端与第一斜板(122)焊接连接,所述第一直角钢板(121)和第一斜板(122)的横截面均呈波浪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水件(13)包括第二直角钢板(131)以及与第二直角钢板(131)的竖直端相连的第二斜板(132),所述第二斜板(132)朝向第二直角钢板(131)的侧壁之间预留有勾连空间(133),所述第一斜板(122)伸入勾连空间(133)内并与第二斜板(132)的侧壁相抵触,所述第二直角钢板(131)和第二斜板(132)的横截面均呈波浪状设置,所述成型钢柱(4)的底壁供第二直角钢板(131)和第二斜板(132)插入的安装槽(17),所述成型孔(8)包括用于容纳成型钢柱(4)的通孔(19)以及容纳第二直角钢板(131)水平侧壁的水平波浪孔(18),所述水平波浪孔(18)与通孔(19)相连通,所述水平波浪孔(18)延伸至灌浆孔(9)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钢桩内设有与安装槽(17)相连通的空腔(141),所述安装组件(14)包括转动设置在空腔(141)内的锥齿轮组(142)、分别固定穿设在锥齿轮组(142)的水平锥齿轮和竖直锥齿轮侧壁上的螺杆(143)、分别与两螺杆(143)螺纹连接的滑块(144)以及分别设置在两滑块(144)侧壁上的波浪抵板(145),所述空腔(141)的内壁分别设有供两波浪抵板(145)滑移的导向通道(146),两所述波浪抵板(145)分别紧抵在第二直角钢板(131)的水平和竖直侧壁上,其中一个所述螺杆(143)远离锥齿轮组(142)的一端穿过成型钢柱(4)的侧壁并连接有把手(20),所述成型钢柱(4)的侧壁设有用于固定把手(20)的锁紧件(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21)包括滑移套设在螺杆(143)上的定位环(211)、两相对设置在定位环(211)侧壁上的定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宁强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