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260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氯乙酸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内部设置有搅拌桨,反应釜体上部刚性连接旋转连接头;搅拌桨的一端与旋转连接头刚性连接;旋转连接头的另一端连接减速器,减速器连接变频电机;旋转连接头的圆周面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杆,搅拌杆内部设置有空腔;搅拌杆从一端到中部依次设置有第三桨叶、第二桨叶和第一桨叶,第三桨叶的底面设置有多个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搅拌桨叶上设置多个气孔来通入氯气,搅拌桨旋转时氯气能在反应釜横截面内均匀的分布;采用倾斜的桨叶,在转动时使液态反应物向下流动,使得上升的氯气与其接触更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氯乙酸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氯乙酸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化学原料,一般采用在反应釜中放入醋酸和催化剂之后通入氯气反应制得。目前的氯乙酸生产中,氯气从反应釜底部通入,反应釜中设置有搅拌装置,来使氯气与液态反应物尽量充分接触,但是由于氯气通入的位置单一且集中,搅拌装置无法使氯气在反应釜的横截面内均匀的上升,导致大量氯气未经反应从液态反应物中逸出,氯气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采用在搅拌桨叶上设置多个气孔来通入氯气,搅拌桨旋转时氯气能在反应釜横截面内均匀的分布;采用倾斜的桨叶,在转动时使液态反应物向下流动,使得上升的氯气与其接触更充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内部设置有搅拌桨,所述反应釜体上部刚性连接旋转连接头;所述搅拌桨的一端与旋转连接头刚性连接;所述旋转连接头的另一端连接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连接变频电机;所述旋转连接头的圆周面连接有进气管。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旋转连接头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圆周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外壳体内部设置有中心轴,且两者同轴;所述中心轴的中部设置有圆台;所述圆台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一轴承,所述圆台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另一侧设置有端盖。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中心轴的内部设置有内孔,所述圆台的圆周上设置有数个通孔。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搅拌杆从一端到中部依次设置有第三桨叶、第二桨叶和第一桨叶,三者均具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四个桨叶;所述第二桨叶的桨叶在圆周方向上所处的位置为第三桨叶沿轴线顺时针旋转30°;所述第一桨叶的桨叶在圆周方向上所处的位置为第三桨叶沿轴线顺时针旋转6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桨叶、第二桨叶和第一桨叶的叶片均为倾斜结构,且叶片的外端与连接搅拌杆的一端成30°-40°夹角。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桨叶的底面设置有多个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在搅拌桨叶上设置多个气孔来通入氯气,搅拌桨旋转时氯气能在反应釜横截面内均匀的分布,同时增大了氯气与液态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氯气的利用率;2、采用倾斜的桨叶,在转动时使液态反应物向下流动,使得上升的氯气与其接触更充分;进一步提高了氯气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的搅拌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的旋转连接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的中心轴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釜体;2、进气管;3、减速器;4、变频电机;5、旋转连接头;6、搅拌桨;51、外壳体;52、第一密封圈;53、第一轴承;54、中心轴;541、通孔;542、圆台;543、内孔;55、进气口;56、第二密封圈;57、第二轴承;58、端盖;61、空腔;62、搅拌杆;63、第一桨叶;64、第二桨叶;65、第三桨叶;651、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4所示,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体1,所述反应釜体1内部设置有搅拌桨6,所述反应釜体1上部设置有旋转连接头5;所述搅拌桨6的一端与旋转连接头5连接;所述旋转连接头5的另一端连接减速器3,所述减速器3连接变频电机4;所述旋转连接头5的圆周侧连接有进气管2。所述旋转连接头5包括外壳体51;所述外壳体51的圆周上设置有进气口55,进气口55与进气管2连接;所述外壳体51内部设置有中心轴54,且两者同轴;所述中心轴54的中部设置有圆台542;所述圆台542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2和第一轴承53,所述圆台542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6和第二轴承57,所述第二轴承57的另一侧设置有端盖58,中心轴54能够在外壳体51内旋转。所述中心轴54的内部设置有内孔543,所述圆台542的圆周上设置有数个通孔541。所述搅拌桨6包括搅拌杆62,所述搅拌杆62内部设置有空腔61;所述搅拌杆62从一端到中部依次设置有第三桨叶65、第二桨叶64和第一桨叶63,三者均具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四个桨叶;所述第二桨叶64的桨叶在圆周方向上所处的位置为第三桨叶65沿轴线顺时针旋转30°;所述第一桨叶63的桨叶在圆周方向上所处的位置为第三桨叶65沿轴线顺时针旋转60°。所述第三桨叶65、第二桨叶64和第一桨叶63的叶片均为倾斜结构,且叶片的外端与连接搅拌杆62的一端成30°-40°夹角,当搅拌桨6顺时针转动时,液态反应物将向下流动。所述第三桨叶65的底面设置有多个气孔651。使用时,结合图1-4所示,变频电机4启动,通过减速器3和中心轴54带动搅拌桨6转动,外壳体51和进气管2静止不动。氯气从进气管2通入,经进气口55、通孔541进入内孔543,之后进入搅拌桨6的空腔61中,最后从第三桨叶65底面的多个气孔651冒出进入液态反应物,随后氯气泡由于浮力的作用上升。第一桨叶63和第二桨叶64转动使得液态反应物向下流动,与上升的氯气泡充分接触并且减慢了氯气泡上升的速度,与氯气接触发生反应并溶解了部分氯气的液态反应物继续向下运动,碰到反应釜体1的底部,之后沿反应釜体1的圆周壁向上运动返回液态反应物的上表面,如此往复,直至生产完成。第一桨叶63和第二桨叶64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打散氯气泡的作用,使得氯气与液态反应物接触更加充分。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体(1),所述反应釜体(1)内部设置有搅拌桨(6),所述反应釜体(1)上部刚性连接旋转连接头(5);所述搅拌桨(6)的一端与旋转连接头(5)刚性连接;所述旋转连接头(5)的另一端连接减速器(3),所述减速器(3)连接变频电机(4);所述旋转连接头(5)的圆周面连接有进气管(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体(1),所述反应釜体(1)内部设置有搅拌桨(6),所述反应釜体(1)上部刚性连接旋转连接头(5);所述搅拌桨(6)的一端与旋转连接头(5)刚性连接;所述旋转连接头(5)的另一端连接减速器(3),所述减速器(3)连接变频电机(4);所述旋转连接头(5)的圆周面连接有进气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接头(5)包括外壳体(51);所述外壳体(51)的圆周上设置有进气口(55);所述外壳体(51)内部设置有中心轴(54),且两者同轴;所述中心轴(54)的中部设置有圆台(542);所述圆台(542)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2)和第一轴承(53),所述圆台(542)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6)和第二轴承(57),所述第二轴承(57)的另一侧设置有端盖(5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氯乙酸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54)的内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永安
申请(专利权)人:临城县利达氯乙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