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配件组装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090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组装生产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配件组装生产线,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组装机构、第二组装机构、第三组装机构、第一机械手以及第二机械手,第一组装机构用于组装第一配件组,第二组装机构用于组装第一组件和第二配件组,第三组装机构用于组装第二组件和第三配件组。第一机械手用于将第一组件运输至第二组装机构处,第二机械手用于将第二组件运输至第三组装机构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配件组装生产线,第一机械手可以将第一组件运输至第二组装机构处,第二机械手将第二组件运输至第三组装机构处,可以实现多配件产品的自动组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良率以及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配件组装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属于组装生产线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配件组装生产线。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大批量的生产需求,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应尽量提高加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现有的组装生产线,其组装加工的零部件的输送主要由人工进行,但是该组装生产线人工需求多,占用资源大,人工及半自动组装,易出现人工长时间机械操作导致失误、错装或是少装某些配件,造成产品需要返修或是报废,难以保证组装产品的质量统一、稳定,且无法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配件组装生产线,以解决现有的组装生产线人工或者半人工效率低,且无法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配件组装生产线,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组装机构、第二组装机构以及第三组装机构,所述第一组装机构用于组装第一配件组,以形成第一组件;所述第二组装机构用于组装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配件组,以形成第二组件,所述第三组装机构用于组装所述第二组件和第三配件组,以形成成品;所述多配件组装生产线还包括:第一机械手,设置于所述第一组装机构和所述第二组装机构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组件运输至所述第二组装机构处;第二机械手,设置于所述第二组装机构和所述第三组装机构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组件运输至所述第三组装机构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配件组装生产线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多配件组装生产线,通过第一组装机构、第二组装机构以及第三组装机构可以分别组装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以及成品,第一机械手可以实现第一组装机构和第二组装机构之间的联系,将第一组件运输至第二组装机构处,第二机械手可以实现第二组装机构和第三组装机构之间的联系,将第二组件运输至第三组装机构处,可以实现多配件产品的自动组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良率以及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配件组装生产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组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组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夹具和第四上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组装机构和第三机械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夹具和电动螺丝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以及第三组件的爆炸分解结构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七配件和第三配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第一组装机构;10-第一组件;100-第一配件组;101-第一配件;102-第二配件;11-第一操作台;12-第一夹具;121-第一夹具本体;122-第一驱动气缸;123-第一杠杆气缸;124-第一压块;13-第一上料组件;131-第一振盘;14-第二上料组件;141-第二振盘;142-第二机械臂;15-焊接机;16-滑台气缸;17-滑动导轨;2-第二组装机构;20-第二组件;200-第二配件组;201-第三配件;202-第四配件;21-第二操作台;22-第二夹具;221-第二夹具本体;222-第二驱动气缸;223-第二杠杆气缸;224-第二压块;23-第三上料组件;231-第三振盘;232-第三机械臂;24-第四上料组件;241-第四锥料盒;242-第一直线气缸;3-第三组装机构;30-成品;300-第三配件组;301-第五配件;302-第六配件;303-第七配件;304-第八配件;31-第三操作台;32-第三夹具;321-第三夹具本体;322-第三驱动气缸;323-第三杠杆气缸;324-第三压块;33-第五上料组件;331-第五振盘;34-第六上料组件;341-第六振盘;342-第六机械臂;35-第七上料组件;351-第七振盘;352-电动螺丝刀;36-第八上料组件;361-第八振盘;362-第八机械臂;363-电动风批;364-第二直线气缸;365-安装台;4-第一机械手;5-第二机械手;6-第三机械手;7-底座;8-成品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5及图8,现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配件组装生产线进行说明。所述多配件组装生产线,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组装机构1、第二组装机构2以及第三组装机构3,第一组装机构1用于组装第一配件组100,以形成第一组件10,第二组装机构2用于组装第一组件10和第二配件组200,以形成第二组件20,第三组装机构3用于组装第二组件20和第三配件组300,从而形成成品30。进一步地,该多配件组装生产线还包括第一机械手4和第二机械手5,第一机械手4设置于第一组装机构1和第二组装机构2之间,用于将第一组件10运输至第二组装机构2处,第二机械手5设置于第二组装机构2和第三组装机构3之间,用于将第二组件20运输至第三组装机构3处。通过第一机械手4和第二机械手5的作用,可以实现各个组装机构之间连通,便于组装装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配件组装生产线,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组装机构1、第二组装机构2以及第三组装机构3可以分别组装第一组件10、第二组件20以及成品30,第一机械手4可以实现第一组装机构1和第二组装机构2之间的联系,将第一组件10运输至第二组装机构2处,第二机械手5可以实现第二组装机构2和第三组装机构3之间的联系,将第二组件20运输至第三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配件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组装机构、第二组装机构以及第三组装机构,所述第一组装机构用于组装第一配件组,以形成第一组件;所述第二组装机构用于组装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配件组,以形成第二组件,所述第三组装机构用于组装所述第二组件和第三配件组,以形成成品;所述多配件组装生产线还包括:/n第一机械手,设置于所述第一组装机构和所述第二组装机构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组件运输至所述第二组装机构处;/n第二机械手,设置于所述第二组装机构和所述第三组装机构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组件运输至所述第三组装机构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配件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组装机构、第二组装机构以及第三组装机构,所述第一组装机构用于组装第一配件组,以形成第一组件;所述第二组装机构用于组装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配件组,以形成第二组件,所述第三组装机构用于组装所述第二组件和第三配件组,以形成成品;所述多配件组装生产线还包括:
第一机械手,设置于所述第一组装机构和所述第二组装机构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组件运输至所述第二组装机构处;
第二机械手,设置于所述第二组装机构和所述第三组装机构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组件运输至所述第三组装机构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配件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件组包括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所述第一组装机构包括:
第一操作台;
第一夹具,设置于第一操作台上,用于夹持并压紧所述第一配件和所述第二配件,并组装成所述第一组件;
第一上料组件,第一上料组件的出料口位于第一夹具的上方,用于将所述第一配件放置于所述第一夹具上;
第二上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具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第二配件放置于所述第一配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配件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包括:
第一振盘,位于所述第一夹具的端部,所述第一振盘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一夹具的上方,用于输送所述第一配件;
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包括:
第二振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夹具的一侧,用于输送所述第二配件;以及
第二机械臂,设置于所述第一夹具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振盘之间,用于夹持所述第二振盘上的所述第二配件并移送至所述第一夹具处,以使所述第二配件放置于所述第一配件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配件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包括:
第一夹具本体,所述第一夹具本体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配件定位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第一驱动气缸,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开口侧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一端用于压紧所述第一配件;以及
第一杠杆气缸,用于将所述第二配件压紧于所述第一配件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配件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装机构还包括:
焊接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台的一侧,用于焊接第一组件;
滑台气缸,所述滑台气缸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操作台连接;以及
滑动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操作台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导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焊接机内;
其中,所述滑台气缸推动所述第一操作台沿所述滑动导轨往复移动,以推动至焊接机处。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配件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件组包括第三配件和第四配件,所述第二组装机构包括:
第二操作台,靠近所述第二机械手设置;
第二夹具,设置于所述第二操作台上,用于夹持并压紧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配件组,并组装成所述第二组件;
第三上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夹具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第三配件放置于所述第一组件上;以及
第四上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夹具的另一侧,用于将所述第四配件穿过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锡长王典清曾柳丹张映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泰达鸣精密机件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