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极接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37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接电端子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阳极接电端子,包括端子头部和端子尾部,所述端子头部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位于端子头部的前端,呈正方形,且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内均设有竖向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端子尾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端设有横向向端子头部延伸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外周设有环绕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连接牢固、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阳极接电端子
本技术涉及接电端子
,具体涉及一种阳极接电端子。
技术介绍
接电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作用主要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电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电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弹簧端子等等。接电端子经常正极接地作为负电源供电,现有技术中,接电端子作为阳极使用时,往往经常出现,连接不牢固,出现与接电部件剥离的情形,无法达到良好的电器保护作用,使电器受损;因接电端子材质问题,接电端子允许有一定的变形,目前的端子通常是固定尺寸的,但是安装于电器上作为活动件时,需要更换成和该电器尺寸匹配的端子,成本较高,现有的阳极接电端子适用性差,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牢固、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阳极接电端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阳极接电端子,包括端子头部和端子尾部,所述端子头部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位于端子头部的前端,呈正方形,且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内均设有竖向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端子尾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端设有横向向端子头部延伸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外周设有环绕罩。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优选地,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的第一安装座均位于第一安装槽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座的直径均为3.08mm~3.16mm,深度为7.13mm~7.25mm。优选地,所述端子头部的中部还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呈椭圆形,且所述第三安装槽向端子头部延伸并逐渐向内凹陷。优选地,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前端与端子头部后端的第一安装槽相连通,且第三安装槽的凹陷深度小于第一安装槽的凹陷深度,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长度和宽度均为10.70mm~10.80mm,深度为2.35mm~2.48mm,所述第三安装槽的长度为11.40mm~11.48mm,宽度为5.70mm~5.80mm,凹陷深度为1.08mm~3.68mm。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座向端子头部延伸的深度为13.92mm~14.10mm。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座外周环绕罩的顶端设有贯穿环绕罩的第一安装孔。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槽中部设有贯穿第二安装槽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呈U型,且向后贯穿所述端子尾部。优选地,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之间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的直径为2.05mm~2.15mm,凹陷深度为2.35mm~2.48mm。优选地,所述端子尾部的第二安装孔中线与端子头部延伸线的夹角为0°~75°。优选地,所述端子头部和端子尾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端子头部和端子尾部均为AL6063铝合金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包括端子头部和端子尾部,所述端子头部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位于端子头部的前端,且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内均设有竖向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端子尾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端设有横向向端子头部延伸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外周设有环绕罩,操作简单,便于安装外部接电部件,成本较低,且该结构的端子适用范围广。2、本技术端子头部的中部还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呈椭圆形,且所述第三安装槽向端子头部延伸并逐渐向内凹陷,第三安装槽的前端与端子头部后端的第一安装槽相连通,且第三安装槽的凹陷深度小于第一安装槽的凹陷深度,进一步保证方便连接外部接电部件,且连接牢固,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张力向外引导扩散,增加端子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第二安装座外周环绕罩的顶端设有贯穿环绕罩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槽中部设有贯穿第二安装槽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呈U型,且向后贯穿所述端子尾部,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之间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三安装座,结构简单,更便于连接和操作,实用性强,端子尾部的第二安装孔中线与端子头部延伸线的夹角为0°~75°适用于不同使用场所,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端子尾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端子头部;2、端子尾部;3、第一安装槽;4、第一安装座;5、第二安装槽;6、第二安装座;7、环绕罩;8、第三安装槽;9、第一安装孔;10、第二安装孔;11、第三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阳极接电端子,包括端子头部1和端子尾部2,所述端子头部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3,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3位于端子头部1的前端,呈正方形,且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3内均设有竖向的第一安装座4,所述端子尾部2设有第二安装槽5,所述第二安装槽5的下端设有横向向端子头部1延伸的第二安装座6,所述第二安装座6外周设有环绕罩7。如图1~图3所示,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3的第一安装座4均位于第一安装槽3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座4的直径均为3.08mm~3.16mm,深度为7.13mm~7.25mm。如图1~图3所示,所述端子头部1的中部还设有第三安装槽8,所述第三安装槽8呈椭圆形,且所述第三安装槽8向端子头部1延伸并逐渐向内凹陷。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三安装槽8的前端与端子头部1后端的第一安装槽3相连通,且第三安装槽8的凹陷深度小于第一安装槽3的凹陷深度,所述第一安装槽3的长度和宽度均为10.70mm~10.80mm,深度为2.35mm~2.48mm,所述第三安装槽8的长度为11.40mm~11.48mm,宽度为5.70mm~5.80mm,凹陷深度为1.08mm~3.68m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座6向端子头部1延伸的深度为13.92mm~14.1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座6外周环绕罩7的顶端设有贯穿环绕罩7的第一安装孔9。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安装槽5中部设有贯穿第二安装槽5的第二安装孔10,所述第二安装孔呈U型,且向后贯穿所述端子尾部2。如图1~图3所示,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3之间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三安装座11,所述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阳极接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头部和端子尾部,所述端子头部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位于端子头部的前端,呈正方形,且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内均设有竖向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端子尾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端设有横向向端子头部延伸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外周设有环绕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阳极接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头部和端子尾部,所述端子头部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位于端子头部的前端,呈正方形,且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内均设有竖向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端子尾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端设有横向向端子头部延伸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外周设有环绕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极接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的第一安装座均位于第一安装槽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座的直径均为3.08mm~3.16mm,深度为7.13mm~7.2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阳极接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头部的中部还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呈椭圆形,且所述第三安装槽向端子头部延伸并逐渐向内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阳极接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前端与端子头部后端的第一安装槽相连通,且第三安装槽的凹陷深度小于第一安装槽的凹陷深度,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长度和宽度均为10.70mm~10.80mm,深度为2.35mm~2.48mm,所述第三安装槽的长度为11.40mm~11.48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大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科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