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塞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37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0
提供一种结合到插座连接器的插塞连接器。插塞连接器包括:模具部,包括基底部、从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的第一壁部至第四壁部;以及第一插塞端子,具有第一臂部,第一臂部包括沿第一壁部的上表面延长的第一延长部、及从第一延长部的一端延长并从基底部的下表面突出的第二延长部,第二延长部构成从第一延长部的一端到达基底部的下表面为止朝向插塞连接器的外侧方向的倾斜部并延长,第二延长部的至少一部分埋置于第一壁部且所述第一延长部暴露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塞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塞连接器。更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包括电源端子的插塞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常,在基板相互连接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如焊接(soldering)等方法与各个基板连接的两个连接器,所述两个连接器可彼此连接。此处,两个连接器中的一个为插塞连接器(plugconnector),其余一个为插座连接器(socketconnector)。插座连接器也可称为插孔(receptacle)连接器。此种插塞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可在模具部配置端子形成。插塞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可彼此紧固以形成电连接器组装体。随着电子机器的小型化趋势,还要求连接器的小型化及低背化。然而,随着连接器的小型化及低背化,存在如下问题:连接器的模具部容易破损而产生破碎等,或产生并不需要的锡上升(吸锡线(solderwick)),或不能发挥所需程度的端子支持力等。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技术欲解决的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改善强度及安装性、将在安装时通过空隙的锡上升(吸锡线(solderwick))最小化并使模具部的破损最小化的插塞连接器。本技术的技术课题并不限制于以上提及的技术课题,对通常的技术者而言可根据下文的记载明确地理解并未提及的其他技术课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插塞连接器,其为结合到插座连接器的插塞连接器,包括:模具部,包括基底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的第一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壁部交叉的第二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且与所述第二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一壁部对向的第三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且与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三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二壁部对向的第四壁部;以及第一插塞端子,包括第一臂部,所述第一臂部包括:第一延长部,沿所述第一壁部的上表面延长;以及第二延长部,从所述第一延长部的一端延长且从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突出,所述第二延长部构成从所述第一延长部的一端到达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为止沿所述插塞连接器的侧面外侧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并延长,所述第二延长部的至少一部分埋置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延长部暴露出。优选为,所述第二延长部还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平行地沿所述插塞连接器的外侧突出。优选为,在从与所述插塞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一插塞端子的纵剖面观察时,所述第一延长部的剖面为圆的一部分。优选为,在从与所述插塞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一插塞端子的纵剖面观察时,所述第一延长部的剖面为下方被穿透的字形状。优选为,在从与所述插塞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一插塞端子的纵剖面观察时,所述第一壁部具有内侧面与外侧面,且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延长部的剖面构成的角度为5度至40度。优选为,所述第一臂部还包括第三延长部,所述第三延长部从所述第一延长部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壁部的外侧面延长。优选为,还包括多个第二插塞端子,所述多个第二插塞端子在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的任一方或两方上与所述第一插塞端子电绝缘。优选为,所述第一插塞端子输入输出电源电信号,所述多个第二插塞端子输入输出数据电信号。优选为,所述第一插塞端子还包括跨及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配置的第二臂部,所述第二臂部包括沿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延长的第二安装部。优选为,所述第一插塞端子还包括跨及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配置的第三臂部,所述第三臂部包括沿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延长的第三安装部。优选为,在所述第三延长部的下端部形成有切缺部,在从上表面观察所述插塞连接器时,所述第三延长部通过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一臂部连接,所述第三延长部通过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二臂部连接。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思想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所示的效果。在根据一实施例的插塞连接器中,端子支持力得到强化。端子支持力高是指在安装后插塞端子不易从模具部分离。在插塞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安装到基板而彼此结合后,在拔出(即,连接器之间分离)一个连接器的情况下,电源端子脱落的问题也可通过此种模具与端子的支持力/附着力的强化而得到改善。另外,防止锡上升(吸锡线(solderwick))。安装部通过焊接(soldering)附着到基板来安装,在此种焊接过程中,存在液体渗透到窄的空隙中的现象,即存在因渗透压而使液体状态的焊料在安装部上升之虞。然而,在本技术的结构中,例如,第三延长部240为埋置于模具部内且不暴露出的结构,因此,与暴露出的情况相比,锡上升的可能性变小。另外,通过利用嵌件注塑(insertmolding)形成第一模具部100,从而消除模具与端子之间的空隙,由此还可进一步减少锡上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根据本技术的结构,减少在电源端子附近模具表面接触电源端子的概率及次数,且减少由此引起的模具的磨损、破碎(毛边(burr)等)。本技术的效果不因以上例示的内容而受到限制,更多样的效果包含在本说明书内。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技术的插塞连接器10及插座连接器20的图。图2a、图2b及图2c是用于说明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思想的一实施例的插塞连接器10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图2a的立体图中除第一模具部100以外的情况下端子200、端子300的配置的图。图4a是放大图2a的左侧下端(第一壁部120附近)的图,图4b是表示在图4a中除第一模具部100以外的图。图5a是表示插塞连接器10的第三壁部140附近的图,图5b是表示图5a的A-A'剖面的图。图6a及图6b是在第三壁部140附近的插塞连接器10及插座连接器20的一部分的剖面图。图7a及图7b是表示在第三壁部140近处(第一臂部210的)第一延长部220及第二延长部230等与(第一模具部100的)第三壁部140之间的阶差的图。图8是表示相对于图5b的剖面而将插塞连接器10与插座连接器20结合的情况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与将详细描述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优点及特征、以及实现其等的方法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本技术不限定于以下揭示的实施例,而以彼此不同的各种形态实现,并且本实施例仅是为了使本技术的揭示完整且使技术的范畴完整地传达给本技术所属的
内具有通常知识者而提供的,且本技术仅由权利要求的范畴来定义。贯穿说明书全文,相同的参考符号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在一个构成要素被称为与另一构成要素“连接(connectedto)”或“耦合(coupledto)”时,包括与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耦合的情况或在中间介置有另一构成要素的情况两者。反之,在一个构成要素被称为与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directlyconnectedto)”或“直接耦合(directlycoupledto)”时,表示中间并不介置其他构成要素。“和/或”包括各个所提及的事项及提及的事项的一个以上的所有组合。在构成要素被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塞连接器,其为结合到插座连接器的插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模具部,包括基底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的第一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上表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壁部交叉的第二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上表面突出且与所述第二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一壁部对向的第三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上表面突出且与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三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二壁部对向的第四壁部;以及/n第一插塞端子,包括第一臂部,/n所述第一臂部包括:第一延长部,沿所述第一壁部的上表面延长;以及/n第二延长部,从所述第一延长部的一端延长且从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突出,/n所述第二延长部构成从所述第一延长部的所述一端到达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下表面为止沿所述插塞连接器的侧面外侧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并延长,/n所述第二延长部的至少一部分埋置于所述第一壁部,且所述第一延长部被暴露出。/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7 KR 10-2019-00234471.一种插塞连接器,其为结合到插座连接器的插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部,包括基底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的第一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上表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壁部交叉的第二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上表面突出且与所述第二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一壁部对向的第三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上表面突出且与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三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二壁部对向的第四壁部;以及
第一插塞端子,包括第一臂部,
所述第一臂部包括:第一延长部,沿所述第一壁部的上表面延长;以及
第二延长部,从所述第一延长部的一端延长且从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突出,
所述第二延长部构成从所述第一延长部的所述一端到达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下表面为止沿所述插塞连接器的侧面外侧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并延长,
所述第二延长部的至少一部分埋置于所述第一壁部,且所述第一延长部被暴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延长部还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下表面平行地沿所述插塞连接器的外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从与所述插塞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一插塞端子的纵剖面观察时,所述第一延长部的剖面为圆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从与所述插塞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一插塞端子的纵剖面观察时,所述第一延长部的剖面为下方被穿透的字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升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韩国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