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4685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44
提供一种安装到基板且包括与插孔连接器结合的插塞连接器(10)的电连接器。所述插塞连接器(10)包括:插塞壳体(10‑5),包括基底部及第一壁部至第四壁部;以及插塞信号端子(10‑3),设置在至少所述第一壁部。在所述插塞信号端子(10‑3)之间形成有以低于所述插塞壳体的第一壁部(10‑5‑w1)的最上端的方式定位的凹陷部(10‑5‑D)。在作为配对连接器的插孔连接器(20)中,在插孔信号端子(20‑3)之间形成有以高于所述插孔壳体(20‑5)的基底部的方式定位的突出部(20‑5‑P),且所述插塞连接器(10)的所述凹陷部(10‑5‑D)收容所述插孔连接器(20)的突出部(20‑5‑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更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塞连接器与插孔连接器的结合结构。


技术介绍

1、通常,在基板相互连接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如焊接(soldering)等方法与各个基板连接的两个连接器,所述两个连接器可彼此连接。此处,两个连接器中的一个为插塞连接器(plug connector),其余一个为插座连接器(socket connector)。插座连接器也可被称为插孔(receptacle)连接器。这种插塞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可在模具部布置端子来形成。插塞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可彼此紧固以形成电连接器组装体。

2、随着电子机器的小型化趋势,连接器的小型化及低背化是一种趋势。然而,事实上在减小节距或使零件变小以将连接器小型化及低背化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

3、另一方面,在连接器小型化的同时,也存在与以前相比难以确保连接器的耐久性的方面。原因是由于部件小即使比以前小的力也容易使其破损或变形。

4、另外,作为所述变形的一种,在连接器间的结合过程中或者在已经结合的状态下,如果金属材质的端子一直保持特定的形状,则可能产生塑性变形。所谓塑性变形作为弹性变形的相反概念,是指即便去除施加在材质上的负荷,材料也不会回到其所具有的原来的模样而保持变形的状态。其原因在于所有的材料通常具有弹性,但在产生应力时会使模样产生变形。对于逐渐微细化的连接器的端子而言,也存在防止这种塑性变形的必要性。

5、而且,存在利用嵌件成型制作连接器的树脂模具(壳体)的情况,此时根据树脂的流动性如何决定壳体是否正确成型,因此也存在改善树脂的流动性的必要性。

6、另外,通常在制作为金属材质的端子时,根据制造的方式(例如,是否使用深冲(deep drawing)方式)对端子自身及树脂模具的结构也存在限制,因此也存在考虑这点的必要性。

7、另外,在嵌件成型等中,也存在考虑树脂注塑物覆盖金属材质的问题点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2、本技术欲解决的技术课题是解决以下问题点:随着连接器逐渐变小且其高度也变低(低背化),模具的厚度也随之变薄,从而强度变低。

3、另外,模具的厚度变薄的部分在壳体内也跨越多个地方,在这些多个地方准备加强刚性的对策。

4、本技术的技术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技术课题,且对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以下记载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另一些技术课题。

5、[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6、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作为电连接器,

7、安装到基板且包括与插孔连接器结合的插塞连接器,

8、所述插塞连接器包括:

9、插塞壳体,包括:基底部;第一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第二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壁部交叉;第三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所述第二壁部交叉且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第四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三壁部交叉且与所述第二壁部相对;以及

10、插塞信号端子,设置在至少所述第一壁部,

11、在所述插塞信号端子之间形成有以低于所述插塞壳体的第一壁部的最上端的方式定位的凹陷部。

12、优选为,提供一种电连接器,

13、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所述插孔连接器,

14、所述插孔连接器包括:

15、插孔壳体,包括:基底部;第一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第二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壁部交叉;第三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所述第二壁部交叉且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第四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三壁部交叉且与所述第二壁部相对;中央岛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且被所述第一壁部至所述第四壁部包围;以及

16、插孔信号端子,设置在至少所述第一壁部,

17、在所述插孔信号端子之间形成有以高于所述插孔壳体的基底部的方式定位的突出部。

18、优选为,在所述插孔连接器中,从所述中央岛部朝向所述插孔壳体的至少第一壁部形成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形成在沿着所述插孔壳体的第一壁部罗列的多个信号端子之间。

19、优选为,在所述插孔连接器中,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以比所述中央岛部的上表面更高的方式定位。

20、优选为,在所述插塞连接器中,形成有从所述插塞壳体的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且被所述插塞壳体的第一壁部至第四壁部包围的引入部,在所述插塞连接器与所述插孔连接器嵌合时,所述插塞连接器的所述引入部位于沿着所述第一壁部排列的多个延伸部与沿着所述第三壁部排列的多个延伸部之间,且在所述插孔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延伸部部分重叠定位。

21、优选为,在所述插孔连接器中,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突出部的宽度相同。

22、优选为,所述引入部在所述插塞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比所述插塞信号端子的布置区域形成得长。

23、[技术的效果]

24、根据本技术,可解决以下问题点:随着连接器逐渐变小且其高度也变低(低背化),模具的厚度也随之变薄,从而强度变低。

25、另外,模具的厚度变薄的部分在壳体内也跨越多个地方,可在这些多个地方准备加强刚性的对策。

26、本技术的效果不受以上例示的内容的限制,更多样的效果包含在本说明书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作为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作为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容辰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韩国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