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6405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5 22:26
提供一种安装在基板且与配对连接器(10)结合的电连接器(20)。电连接器(20)包括:模具部(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更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端子的开放孔。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基板相互连接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如焊接(soldering)等方法与各个基板连接的两个连接器,所述两个连接器可彼此连接。此处,两个连接器中的一个为插塞连接器(plug connector),其余一个为插座连接器(socket connector)。插座连接器也可被称为插孔(receptacle)连接器。此种插塞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可在模具部布置端子来形成。插塞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可彼此紧固以形成电连接器组装体。
[0003]随着电子机器的小型化趋势,连接器的小型化及低背化是一种趋势。然而,事实上在减小节距或使零件变小以将连接器小型化及低背化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
[0004]另一方面,在连接器小型化的同时,也存在与以前相比难以确保连接器的耐久性的方面。原因是由于部件小即使比以前小的力也容易使其破损或变形。
[0005]另外,作为所述变形的一种,在连接器间的结合过程中,或者在已经结合的状态下,如果金属材质的端子一直保持特定的形状,则可能产生塑形变形。所谓塑形变形作为弹性变形的相反概念,是指即便去除施加在材质上的负荷,也不会回到材料所具有的原来的模样而保持变形的状态。其原因在于所有的材料通常具有弹性,但在产生应力时对模样产生变形。对于逐渐微细化的连接器的端子而言,也存在防止这种塑性变形的必要性。
[0006]而且,存在利用嵌件成型制作连接器的树脂模具(外壳)的情况,此时根据树脂的流动性如何决定外壳是否照原样成型,因此也存在改善树脂的流动性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8]本技术欲解决的技术课题是防止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塑性变形。
[0009]另外,在嵌件成型中改善树脂的流动性。
[0010]本技术的技术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技术课题,且对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以下记载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另一些技术课题。
[0011][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2]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为安装到基板且与配对连接器结合的电连接器,包括:
[0013]模具部,包括:基底部;第一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第二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壁部交叉;第三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所述第二壁部交叉且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第四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所述第一壁部及第三壁部交叉,且与所述第二壁部相对;以及中央岛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且被所述第一壁部至第四壁部包围;
[0014]金具,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部;以及
[0015]多个端子,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部及第四壁部,且
[0016]所述金具具有在所述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且覆盖所述中央岛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延伸部,
[0017]在所述延伸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具有弯折并向下方附加延伸且埋置在所述模具部的前端弯折部。
[0018]优选为所述金具为覆盖第一壁部、第二壁部、第四壁部及接近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中央岛部的端部的一个金属片。
[0019]优选为在所述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前端弯折部的尺寸比所述延伸部的尺寸小。
[0020]优选为所述多个端子包括以更接近所述第一壁部的方式布置的电源端子及以比所述电源端子距第一壁部更远的方式布置的信号端子,
[0021]所述金具的延伸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电源端子相比更延伸到内侧。
[0022]优选为在所述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延伸部的尺寸比所述中央岛部的尺寸大。
[0023]优选为向所述下方延伸的所述前端弯折部的下侧端部再次向所述第一壁部侧弯折并延伸。
[0024][技术的效果][0025]根据本技术,防止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塑性变形。
[0026]另外,在嵌件成型中改善树脂的流动性。
[0027]本技术的效果不受以上例示的内容的限制,更多样的效果包含在本说明书内。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中插塞连接器的一例的图。
[0029]图2是示出图1的一部分的图。
[0030]图3是将图2的一部分进一步放大示出的图。
[0031]图4是省略图3中电源端子(10

1)示出的图。
[0032]图5是示出插塞连接器(10)与作为配对连接器的插孔连接器(20)呈结合的状态的图。
[0033]图6是示出沿图3所示的BB线切割的样子的图。
[0034]图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20;插孔连接器)的图。
[0035]图8是在图7中假想地去除外壳(20

5)而示出的图。
[0036]图9是插座连接器(20)的电源端子(20

1)的立体图。
[0037]图10是将图7的一部分放大的图,且是对图9附加外壳(20

5)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参照附图与将详细描述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优点及特征、以及实现其等的方法将变明了。然而,本技术不限定于以下揭示的实施例,而以彼此不同的各种形态实
现,且提供本实施例仅是为了使本技术的揭示完整且使技术的范畴完整地传达给本技术所属的
内具有通常知识者,且本技术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畴来定义。贯穿说明书全文,相同的参照符号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
[0039]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中插塞连接器的一例的图。
[0040]在图1中,作为一例,示出插塞连接器(10)的电源端子(10

1)、信号端子(10

3)、外壳(10

5;模具部)。
[0041]电源端子(10

1)可为用以补充连接器(10)的强度的金属制的结构体,同时可输入输出电源电信号。信号端子(10

3)可输入输出数据信号。
[0042]但,此情形为一例且不限定于此。例如,电源端子(10

1)也可通过单独的金具与电源端子分开制成。
[0043]另外,例如,信号端子(10

3)也可由容许0.3A的电流的四个引脚(PIN)组成,可为容许超过0.3A、例如5A的电流的端子以作为电源端子发挥作用。但,引脚的个数为四个是一例。
[0044]外壳(10

5)具有基底部。外壳(10

5)具有从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的壁部,且在壁部形成电源端子(10

1)、信号端子(10

3)等。
[0045]插塞连接器(10)的外壳(10

5;模具部)优选为塑料材质,例如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是安装到基板且与配对连接器结合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部,包括:基底部;第一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第二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壁部交叉;第三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所述第二壁部交叉且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以及第四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三壁部交叉且与所述第二壁部相对;电源端子,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部;以及多个端子,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部及所述第四壁部,所述电源端子包括:第一端壁部,在所述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形成且与所述第一壁部结合;第二端壁部,在所述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侧形成且与所述第二壁部结合;以及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采垠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韩国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