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器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035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7
一种制动器散热系统,包括制动盘、制动器外壳、轮毂和制动碟簧。制动器外壳与轮毂相连接。制动器外壳和轮毂之间设有油腔。制动器外壳上设有进油口。进油口与油腔相连通。制动器外壳端面周围设有若干出油口。油腔内一侧设有内径齿槽滑轨和外径齿槽滑轨。内、外径齿槽滑轨之间设有制动盘。制动盘包括制动静盘和摩擦盘,二者相间排列,制动静盘有外齿,与外齿槽滑轨连接,摩擦盘有内齿,与内齿槽滑轨连接。制动静盘上设有若干油槽,油槽一端连通外径齿槽滑轨齿槽,另一端连通内径齿槽滑轨齿槽。油腔内设有制动碟簧,制动碟簧一端紧贴制动静盘制动器外壳内设有回油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实现制动功能,又能实现缓速功能;结构简单,节省成本和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器散热系统
本技术属于制动器
,涉及一种制动器散热系统。本制动器散热系统用于湿式制动器,系统采用循环式冷却油方式,将摩擦副摩擦所产生的热量持续带出制动器内部,并通过外接换热器和水箱将热量散掉。
技术介绍
湿式制动器具有制动力矩大、结构紧凑和体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和工程设备。湿式制动器利用摩擦片和制动盘之间的摩擦进行制动,其制动产生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制动能力强,制动效果好。但由于散热问题,目前湿式制动器仅有制动功能,并没有缓速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制动器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针对散热问题,形成湿式制动器内部冷却油循环流动,增加内部散热能力,保证湿式制动器能够实现缓速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动器散热系统,包括制动盘、制动器外壳、轮毂和制动碟簧。所述轮毂可拆卸与制动器外壳相连接。所述制动器外壳和轮毂之间形成封闭的油腔。所述制动器外壳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油腔相连通。所述制动器外壳端面周围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油口。所述油腔内远离进油口一侧固定设置有内径齿槽滑轨和外径齿槽滑轨。所述内径齿槽滑轨和外径齿槽滑轨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制动盘,所述制动盘包括制动静盘和摩擦盘,二者相间排列。所述制动静盘上设有外齿,所述外齿与外齿槽滑轨连接,所述摩擦盘上设有内齿,所述内齿与内齿槽滑轨连接。所述制动静盘上设置有若干径向设置的油槽,所述油槽外径端连通外径齿槽滑轨的齿槽;所述油槽内径端连通内径齿槽滑轨的齿槽。所述油腔内可以移动的设置有制动碟簧,所述制动碟簧远离进油口一端紧贴制动静盘。所述制动器外壳内设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的一端连通外径齿槽滑轨,另一端与所述若干出油口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轮毂内侧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和轮毂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的,可根据实际散热量大小在满足制动能力的情况下增加或者减少制动静盘上油槽的数量及尺寸。进一步的,可根据不同工况下的散热量大小,调节冷却油泵入的速度(流量),保证散热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制动盘的数量和制动静盘的数量一致,所述制动盘和制动静盘两两间隔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内径齿槽滑轨和外径齿槽滑轨均为圆环型齿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循环式冷却油散热方式,大大增强制动器的散热能力,且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能够将制动功能与缓速功能综合在同一个器件中,降低成本和空间;将制动器和缓速器融合为一体,既能实现制动功能,又能实现缓速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制动静盘截面示意图;图3为制动器外壳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制动盘,2-进油口,3-出油口,4-油腔,5-制动静盘,6-油槽,7-制动器外壳,8-密封圈,9-内径齿槽滑轨,10-外径齿槽滑轨,11-轮毂,12-制动碟簧,13-法兰,14-回油通道,15-摩擦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描述:如图1-图3所示,一种制动器散热系统,包括制动盘1、制动器外壳7、轮毂11、制动碟簧12和法兰13。制动器外壳7可拆卸与轮毂11连接在一起。制动器外壳7和轮毂11之间封闭而形成油腔4。制动器外壳7上设置有进油口2。进油口2与油腔4相连通。制动器外壳7的端面周围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油口3。油腔4内远离进油口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内径齿槽滑轨9和外径齿槽滑轨10。内径齿槽滑轨9和外径齿槽滑轨10均为圆环型齿轨。内径齿槽滑轨9和外径齿槽滑轨10之间设置有若干制动盘1。制动盘1包括制动静盘5和摩擦盘15。制动静盘5和摩擦盘15相间排列,制动静盘5上设置有外齿,制动静盘5通过外齿与外齿槽滑轨10连接,摩擦盘15上设置有内齿,摩擦盘15通过内齿与内齿槽滑轨9连接。制动静盘5上设置有若干径向设置的油槽6,油槽6外径端连通外径齿槽滑轨10的齿槽;油槽6内径端连通内径齿槽滑轨9的齿槽。油腔4内可以移动的设置有制动碟簧12,制动碟簧12远离进油口2一端紧贴制动静盘,通过碟簧的伸缩来控制所有制动静盘和摩擦盘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制动力。制动器外壳7内设置有回油通道14,回油通道14的一端连通外径齿槽滑轨10的出油口,另一端连通若干出油口3。轮毂11的内侧设置有法兰13,法兰13和轮毂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8,密封圈8可使法兰13和轮毂11之间密封连接,保持内部空间密闭。工作原理为:冷却油从入口2处泵入,进入油腔2,作为储油及与油腔内表面热交换,然后进入制动盘内径齿槽滑轨9中,通过制动静盘5的油槽6进入制动盘外径齿槽滑轨10中,在外径齿槽滑轨中汇集,然后从出口流出。整个过程中冷却油与制动器外壳7接触的地方都进行热交换,主要的散热途径为流经制动盘静盘油槽时的热交换。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举例说明或解释,而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包含这些修改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器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盘、制动器外壳、轮毂、制动碟簧和法兰,所述制动器外壳与轮毂相连接,所述制动器外壳和轮毂之间设置有油腔,所述制动器外壳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油腔相连通,所述制动器外壳端面周围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油口,所述油腔内远离进油口一侧固定设置有内径齿槽滑轨和外径齿槽滑轨,所述内径齿槽滑轨和外径齿槽滑轨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制动盘,所述制动盘包括制动静盘和摩擦盘,所述制动静盘上设置有若干径向设置的油槽,所述油槽外径端连通外径齿槽滑轨的齿槽,所述油槽内径端连通内径齿槽滑轨的齿槽,所述油腔内可以移动的设置有制动碟簧,所述制动碟簧远离进油口一端紧贴制动静盘,所述制动器外壳内设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的一端连通外径齿槽滑轨的出油口,另一端与所述若干出油口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器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盘、制动器外壳、轮毂、制动碟簧和法兰,所述制动器外壳与轮毂相连接,所述制动器外壳和轮毂之间设置有油腔,所述制动器外壳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油腔相连通,所述制动器外壳端面周围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油口,所述油腔内远离进油口一侧固定设置有内径齿槽滑轨和外径齿槽滑轨,所述内径齿槽滑轨和外径齿槽滑轨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制动盘,所述制动盘包括制动静盘和摩擦盘,所述制动静盘上设置有若干径向设置的油槽,所述油槽外径端连通外径齿槽滑轨的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宜梁李新明刘学卿师可赵兴龙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