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136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涉及保温舱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安装座,其固定于舱体与舱盖铰接侧的对侧端面,安装座开设有通光孔,舱盖开设有容纳安装座的容置槽;U形挡板,其连接于安装座侧壁,U形挡板的U形开口朝下,且通光孔位于U形开口内;驱动机构,其设置于舱体侧壁,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一口盖;当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伸出时,口盖伸入U形开口内,遮挡通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开设有通光孔的安装座固定在舱体上,将驱动机构固定在舱体侧壁上,不仅避免破坏舱盖主体骨架,还有利于连接驱动机构的电缆敷设固定;利用其中U形开口对口盖的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有利于控制保温舱光学通道的自动开启和关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
本技术涉及保温舱
,具体涉及一种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军事和航天领域,保温舱是一种常用设备。保温舱需要在水平状态下,提供无遮蔽、无干扰的光学通道,该光学通道一般高于保温舱的开盖平面。现有的光学通道通断控制是在保温舱舱盖相应位置根据需要设置打开通光孔的盖体,通过控制盖体来控制光路的通断。但是,在舱盖上开设通光孔,会使舱盖的主体骨架结构遭到破坏,且盖体上的驱动器电缆敷设路径较长,使电缆在舱盖上表面固定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可避免破坏舱盖主体骨架,同时有利于控制保温舱光学通道的自动开启和关闭。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其设置于保温舱,上述保温舱包括舱体和铰接于舱体的舱盖,上述光路通断装置包括:安装座,其固定于上述舱体与舱盖铰接侧的对侧端面,上述安装座开设有通光孔,上述舱盖开设有容纳上述安装座的容置槽;U形挡板,其连接于上述安装座侧壁,上述U形挡板的U形开口朝下,且上述通光孔位于上述U形开口内;驱动机构,其设置于上述舱体侧壁,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一与U形开口相适配的口盖;当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伸出时,上述口盖伸入上述U形开口内,遮挡上述通光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安装座包括本体,上述本体端面设有凸起,上述凸起两端设有延伸段,上述延伸段设置于上述舱体上端面,上述容置槽内开设有避让上述凸起的第一避让槽,上述舱盖的下端面还开设有避让上述延伸段的第二避让槽,上述第二避让槽与第一避让槽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凸起和延伸段的上端面与上述舱盖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条。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体未设凸起的端面和上述舱体未设延伸段的上端面与上述舱盖之间设有第二密封条。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凸起和延伸段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直角腰位于远离U形挡板的一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体呈等腰梯形,上述等腰梯形的底角为60°-7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口盖包括盖体和与盖体一体成型的铰接支耳,上述铰接支耳与上述驱动端通过销轴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驱动机构通过法兰备板固定于上述舱体侧壁。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安装座的厚度与上述舱盖的厚度相同。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U形开口内壁设有第三密封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中的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将开设有通光孔的安装座固定在舱体上,将驱动机构固定在舱体侧壁上,不仅避免破坏舱盖主体骨架,还有利于连接驱动机构的电缆敷设固定;同时,通过设置U形挡板,利用其中U形开口对口盖的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有利于控制保温舱光学通道的自动开启和关闭。(2)本技术中的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凸起和延伸段的横截面均呈直角梯形,且直角梯形的直角腰位于远离U形挡板的一侧,相应的,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也呈直角梯形,通过第一避让槽与凸起配合,第二避让槽与延伸段配合,压紧第一密封条,可提高舱体和安装座与舱盖之间的密封可靠性。(3)本技术中的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通过设置第二密封条,可进一步加强舱盖与安装座和舱体之间的密封性能,以满足保温舱的密封性能需求。(4)本技术中的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通过呈等腰梯形的本体和呈等腰梯形的容置槽相互配合,不仅可实现舱盖关闭时的导向和限位效果,还可在舱盖关闭过程中通过压缩密封条,实现密封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图4为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舱盖,11-第二避让槽,2-舱体,21-法兰备板,22-紧固件,3-安装座,30-通光孔,31-本体,32-凸起,33-延伸段,4-U形挡板,41-U形开口,5-驱动机构,6-口盖,61-盖体,62-铰接支耳,7-第一密封条,8-第二密封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的实施例,该装置设置于保温舱上。上述保温舱包括舱体2和铰接于舱体2的舱盖1。上述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包括安装座3、U形挡板4和驱动机构5。安装座3固定于上述舱体2与舱盖1铰接侧的对侧端面。上述安装座3开设有通光孔30,上述舱盖1开设有容纳上述安装座3的容置槽。U形挡板4连接于上述安装座3侧壁,上述U形挡板4的U形开口41朝下,且上述通光孔30位于上述U形开口41内。驱动机构5设置于上述舱体2侧壁,上述驱动机构5的驱动端连接一与U形开口41相适配的口盖6,口盖6可在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在U形开口41内滑动,进而开启或关闭通光孔30。当上述驱动机构5的驱动端伸出时,该驱动端带动上述口盖6伸入上述U形开口41内,遮挡上述通光孔30。当上述驱动机构5的驱动端收回时,该驱动端带动上述口盖6远离上述U形挡板4,即可打开通光孔30。本实施例的装置,将开设有通光孔的安装座3固定在舱体2上,将驱动机构5固定在舱体2侧壁上,不仅避免破坏舱盖1的主体骨架,还有利于连接驱动机构5的电缆的敷设固定;同时,通过设置U形挡板4,利用其中U形开口41对口盖6的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有利于控制保温舱光学通道的自动开启和关闭。本实施例中,安装座3可通过焊接固定在舱体2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安装座3也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舱体2上。参见图3所示,上述舱盖1的横截面呈圆弧形状,且圆弧直径为1350mm,圆弧厚度为80mm。舱盖1由内外蒙皮和设置于内外蒙皮之间骨架组成。舱体2呈箱体结构,其沿舱盖1启闭方向的宽度为1350mm,高度为500mm,舱体2与舱盖1的铰接侧与其对侧均为箱型梁结构。该箱型梁结构的宽度为150mm,形成箱型梁的两个侧板的厚度为5mm。舱盖1通过一侧的几组铰链和舱体2连接,通过绕铰链旋转实现启闭。参见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安装座3包括本体31,上述本体31未与舱体2连接的三个端面上均设有凸起32,上述凸起32两端均设有延伸段33,上述延伸段33设置于上述舱体2上端面,且延伸段33远离凸起32的一侧与舱盖的侧端面平齐。上述容置槽内开设有避让上述凸起32的第一避让槽。上述舱盖1未开设容置槽的下端面还开设有避让延伸段33的第二避让槽11,上述第二避让槽11与第一避让槽相连通。参见图4所示,凸起32和延伸段33的上端面与上述舱盖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条7。因此,第一密封条7设置于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11的内壁上。通过压实第一密封条7可加强舱盖1与安装座3和舱体之间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地,本体31未设凸起32的端面和上述舱体2未设延伸段33的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其设置于保温舱,所述保温舱包括舱体(2)和铰接于舱体(2)的舱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通断装置包括:/n安装座(3),其固定于所述舱体(2)与舱盖(1)铰接侧的对侧端面,所述安装座(3)开设有通光孔(30),所述舱盖(1)开设有容纳所述安装座(3)的容置槽;/nU形挡板(4),其连接于所述安装座(3)侧壁,所述U形挡板(4)的U形开口(41)朝下,且所述通光孔(30)位于所述U形开口(41)内;/n驱动机构(5),其设置于所述舱体(2)侧壁,所述驱动机构(5)的驱动端连接一与U形开口(41)相适配的口盖(6);/n当所述驱动机构(5)的驱动端伸出时,所述口盖(6)伸入所述U形开口(41)内,遮挡所述通光孔(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其设置于保温舱,所述保温舱包括舱体(2)和铰接于舱体(2)的舱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通断装置包括:
安装座(3),其固定于所述舱体(2)与舱盖(1)铰接侧的对侧端面,所述安装座(3)开设有通光孔(30),所述舱盖(1)开设有容纳所述安装座(3)的容置槽;
U形挡板(4),其连接于所述安装座(3)侧壁,所述U形挡板(4)的U形开口(41)朝下,且所述通光孔(30)位于所述U形开口(41)内;
驱动机构(5),其设置于所述舱体(2)侧壁,所述驱动机构(5)的驱动端连接一与U形开口(41)相适配的口盖(6);
当所述驱动机构(5)的驱动端伸出时,所述口盖(6)伸入所述U形开口(41)内,遮挡所述通光孔(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包括本体(31),所述本体(31)端面设有凸起(32),所述凸起(32)两端设有延伸段(33),所述延伸段(33)设置于所述舱体(2)上端面,所述容置槽内开设有避让所述凸起(32)的第一避让槽,所述舱盖(1)的下端面还开设有避让所述延伸段(33)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与第一避让槽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舱光路通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2)和延伸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波郑伟李秀珍郭绍波高浩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